APP下载

面向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2017-04-15杨迎薛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3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杨迎+薛云

摘要:新媒体在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逐步成为青年学生交流分享和学习的新平台。新媒体正在通过其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价值判断、思维模式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逐步结合和关注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积极研究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占领新媒体阵地,使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不断拓展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策略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201-02

当前社交网站、BBS论坛、微信、新浪微博等新兴的自媒体收到了青年大学生的广泛推崇,移动互联网设备已经变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种类繁多的网络搜索技术为大学生的学习资源获取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新媒体所营造的网络世界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生生活的所有领域。新媒体正在通过其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价值判断、思维模式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同时,新媒体所具有的个性化、普遍性和交互的便捷性等典型特点,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机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1 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1 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1)不良信息侵蝕大学生身心健康

互联网的信息多种多样,参差不齐,其中必然包含了不利于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例如反动言论、暴力色情信息、谣言等虚假信息,由于此类信息对用户眼球的吸引力较大,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一定恶劣的影响。

2)导致大学生信任危机

网络中虚拟的交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躲避现实问题。尤其是互联网中包含的虚假诈骗信息或是新闻,使大学生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戒备心理,缺乏安全感,同时在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缺乏信任感,易造成对自身的真实感受和信任感产生怀疑,不利于融入到真实的社交关系圈中,从而由内而外产生信任危机。

3)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

高等院校是各种思想浪潮汇集的地方,同时大学生极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无屏障性”的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海量的夹杂着各种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媒介信息,其中肯定会涵盖传统意义上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相悖的不健康思想理念。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成型,极易受到不健康思想浪潮的冲击,从而对自身的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造成偏差。

4)弱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新媒体为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平等获得知识的平台,也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此种局势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知识资源获取方面的强势地位,而且年轻人对网络资源的获取效率和接受能力均高于教育者,导致教育者的知识储备含量、权威性、控制能力和舆论引导的地位受到了冲击。而且由于教育工作者性质的关系,其接受此类信息的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2 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通过新媒体平台,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地获取大学生的内心思想动态,及时地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领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 主旋律思想教育,并以此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引导方法,是学生构建完整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新媒体作为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分享平台意义重大。

2)新媒体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可以实时为大学生提供国内外最新的时政新闻资讯,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工具,新媒体极强的时效性必然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条件和繁琐程序化约束,更加高效地传播思想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新媒体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通过新媒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特点的场合,能够方便地不受地域限制的接受最新的国内外信息。同时,新媒体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不对等地位,削弱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 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占领了大学生的思想控制领域,这必然对传统教育模式造成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与新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全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充分抓住其带来的改革机遇,深入挖掘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发展点和切入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具体的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高校要增强阵地意识,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在经费、环境、体制方面提供相应服务和支持。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重构校园网络平台,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系统,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国家主旋律精神。

2)强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发展变化,改变教育理念,重新进行职业定位,以全新的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和积极互动。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工具的使用,熟练利于网络语言和资源进行舆情分析和思想引导,尽力掌握互联网交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教育者要全面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可以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网下活动相结合,增加活动的互动性。

3)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掌握微博和博客资源。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引领者,必须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等新媒体资源,在上面发表自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虚心倾听学生真实的心声,弥补自身的不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当下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积极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网下开展各类对应的活动,充分调动起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

4)培养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接受信息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其人生阅历和判断力相对不足,疯狂的求知欲可能会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世界观产生偏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开展专门的课程对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使用新媒体,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力和理性程度。同时,要培养大学生的言论责任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网络道德意识及相关法制观念,在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的同时自觉遵守国家对新媒体的相关行为规范。

5)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高校应当建立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体系,利用技术手段为学生的网络新媒体服务搭建完善的“防火墙”,可以对网络中不安全或者不健康的资源进行屏蔽,舆情工作同时可以及时捕捉新媒体资源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情况,尽快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构建与由辅导员、学生党员干部、班级干部组成的网络舆情监测实体系统,与网上的舆情监督机制相融合,构成反馈舆情监督链,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 结论

微信、QQ、新浪微博等新媒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关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新平台。新媒体正在通过其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价值判断、思维模式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逐步结合和关注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积极研究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占领新媒体阵地,使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不断拓展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任家瑾, 杨晓春.浅谈中国梦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J]. 人民论坛, 2014(11):158-160.

[2] 张静.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媒体素养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4(24):68-69.

[3] 夏建刚.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及其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4(12):53-54.

[4] 郝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J]. 技视界, 2015(13):206-206.

[5] 杨琦.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特点及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 2014(5):6-6.

[6] 马永泽, 黄欣.“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6, 26(3):34-37.

[7] 馮赵建,王宇,李志.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法制思想教育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 2014(8):185-185.

[8] 张景雷,刘志芳.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6):34-3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