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中不能忘记的六件事

2017-04-15

新传奇 2017年10期
关键词:侵略者抗日战争战争

抗日战争中不能忘记的六件事

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不仅带来光彩夺目的荣耀,也带来刻骨铭心的警醒。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些无论时间流逝多少年也不能忘却的事情。

谈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习近平曾说,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战争爆发地

在中国,人人皆知卢沟桥是爆发抗日战争的地点。为什么战争尚未正式打响,鬼子已经抄到了京师以南、扼住了我们的咽喉?

发动七七事变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英、美、俄等十一国代表在北京签订的《辛丑条约》带来的,这个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应允诺诸国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从此在华北驻屯的外国军队有英、美、法、意、日五个国家,司令部都设在天津。最初约定驻军人数为8200人,日军400人。

后来利用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日本将“清国驻屯军”改称“中国驻屯军”,暗中扩大编制,一步步将驻屯军由数百人扩大到数千人。

中国近代历史,往往是先一场悲剧衍生后一场悲剧,前一场灾难导致下一场灾难。正因为面对侵略一败再败,中国才签下这些丧权辱国的条款。正因为这些丧权辱国的条款,才酿成七·七事变前侵略者已经挺进到眼皮底下的局面。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当年中国政治有多么腐朽、中国军事有多么衰弱,就不会明白腐朽与衰弱要带来多么巨大、深重的灾难。

为什么直到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

从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却只有短短的3年零8个月。这是怎么回事?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1900字文稿6次提到“弱国”。当时所说的“弱”,是指国力弱、军力弱、装备弱、训练弱。直到“珍珠港事件”发生前,虽然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但没有一个事变使国民政府痛下决心对侵略者正式宣战。国民政府始终没有放弃私下接触与调停,始终在寻找可能的妥协之道。

直到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于是才终于有了12月9日的国民政府对日正式宣战。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警告美国人时讲过一段话:“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覆辙,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那么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面对中国今天已经出现的这一事实: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民族在其他好战、爱冒险民族的进攻面前,肯定是要衰败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真实历史。

为什么抗战中出现集团性精神沉沦和人格沦落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以下20多位中央委员、58位旅长、参谋长以上将官投敌,一些部队成建制哗变。整个8年抗战,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高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数量,使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的国家。

抗战期间中国出汉奸很多,为什么?一是弥漫于统治阶层的失败主义。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问冯玉祥:“大家都说抗战到底,‘底’在何处?”冯玉祥回答:“日本投降。”汪精卫后来嘲弄说:“这简直是一个丘八的狂妄与无知。”像汪精卫这样无心抗日、谋求妥协的当时大有人在。

二是弥漫于社会中的妄自菲薄,精神上跪倒在别人面前。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就说过:中国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组织的要素,没有一种能和日本比拟,战必败。看自己一切都不好,看别人一切都好的心态,当时十分普遍。

三是自由主义思想侵蚀,只知个人,不知民族。例如周作人,连劝诱他出任伪职的日本人都感到意外,原以为他不会放弃文人清高,出任伪职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未料想他不但接过汪伪政权北大图书馆长聘书,后来竟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四是长期封建社会影响,只知小家,不知国家。以血缘和姓氏为核心的封建王朝从来是“家天下”,统治者只对家族、姓氏负责,不对国家、民族负责,全社会没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和实践,怎么可能要求民众与你“万众一心”?

长期以来有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说法。侵略者轻看中国,还源于两国工业能力的差距。到1937年全面侵华前,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只有4万吨;日本年产飞机600架,中国一架也产不了;日本年产坦克200辆,中国一辆也造不出来。

侵略者轻看中国,更是看透了中国社会是一盘散沙。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垣征四郎说过一番话:“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另一个元凶石原莞尔,穿着破烂扮作苦力,在中国搞化装侦察,几次被当地警察扒光搜身,抄走最后一个铜板。石原从切身体验中得出结论:中国官府对民众苛刻,一旦有事,民众不会站到官府一边共同担当。

为什么日本侵略者认为短时间可以灭亡中国

为什么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对身边亲信透露“可支持六个月”,也只看到了国民政府掌握的有限资源。真正发现全新取胜资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曾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这些分析触到了中国至弱的根源。

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战争使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化,大大超越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为动员各阶层民众开辟了全新的广阔空间。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刚刚懂事的儿童,都积极投身到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体系中来。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景象。

共产党组织、动员民众的核心与关键,不是创造一种全新的理念,而是激发民众心中潜在的火种。这也正是日本侵略者的悲剧所在:原来以为对手只是中国执政当局及其掌握的武装力量,现在发现还必须面对觉悟的、有组织的,开始为捍卫自身利益英勇战斗的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被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民众,为侵略者垒起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回答“蒋廷黻之问”

1938年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史学家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发出设问:“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的组织和深入的动员,使贫苦大众第一次认识了自己拥有的力量。这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民众从传统的家庭观念、家族观念向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迈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培育新社会的摇篮。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一般来讲,大国的标志是有能力打赢战争。”同样讲得很好,正是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抗战胜利,使中国开始进入世界大国之列。

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来侵略中表现的深刻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英勇的民族抗争、坚强的民族组织,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也成为今天和今后继续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性支撑。

(《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侵略者抗日战争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不弯腰的习俗
《怒吼吧!黄河》向全国人民发出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