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恐怖文化
2017-04-15张百琨
张百琨
摘要:在日本,由惊悚元素构成的恐怖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非常鲜明的特点。日本著名鬼怪研究者折口信夫认为现今被日本人民所供奉和尊敬的神,其实在最开始的阶段并没有什么地位。神的地位得以提高是因为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他们被统治者授予神位,才有了作为神的地位,才逐渐进入到人民的视线并被其接受。折口信夫所说的神指的就是“常世神”。常世神是每年都会从大海的另一边来到日本的神明,而这些神明的本质其实跟“鬼怪”是非常接近的。神是正义、智慧的象征,而鬼则代表灾难与邪恶。
关键词:日本文化;惊悚文化;恐怖文化
鬼怪起源于神明,鬼怪是神明的黑暗面,在日本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影响之下,鬼怪逐渐发展成为神明的对立,继而衍生出怨灵、凶灵等相貌可怖、让人胆寒的形象。通常情况下,生存环境决定了人们对于恐怖的感觉。虽然日本恐怖文化中有关鬼神的传说与一些民俗类的活动其大部分都来源于中国和古印度,但随着这种恐怖文化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如今成为了日本一项非常独特的文化艺术。
一、日本恐怖文化的起源
“怨灵”是日本恐怖文化中最为核心的恐怖要素。在日本自古以来的神魔观念中,有两大关键词,一是“多神”,二就是“怨灵”。多神指的是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中,有著尊敬并供奉“八百万神”的思想说法,在日本民间也有“一粒米上住着七位神明”的民俗传说,后来佛教传到日本,更是对日本神魔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怨灵则是活着的时候身体和精神遭受极为残酷的璀璨、对于人世间怀抱非常恐怖的恨意而死去的生灵。怨灵对于日本现代商业向的恐怖文化是相当重要的影响要素,在日本历史中较为出名的鬼怪有一大部分都有着怨灵的身份,日本几乎所有获得成功的商业向恐怖电影、游戏、漫画和小说等作品都以剖析人性深处为主,探寻人的内心,通过怨灵这一恐怖要素作为载体,其最终的目的和结果都是对人心深处的善与恶进行强而有力的拷问[1]。
怨灵的种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前遭受到恶意对待的女性,例如因封建迷信而被一起生活的人当作灾星被献祭的少女、因持反对意见被丈夫残忍杀害的妻子、违背主人意愿而被虐待致死的女佣;另一种则是以孩童形象而诞生的怨灵,例如被父母残忍抛弃的孩子在孤独中死去,因而嫉妒其他孩子享受被爱的权利。在这两种类型的怨灵中,第一种以女性形象为主的怨灵起源于日本古代,古代的日本妇女其地位是相当低贱的,从这种弱势形象中所孕育出的怨灵形象,大多都是一种对于身处残酷社会却无力反抗的哀叹,这种哀叹来自于对他人所遭受不幸的同情。而孩童形象的怨灵,也是日本在现代恐怖题材的影视作品与书籍、游戏作品中较为倾向的一种,基本反映了社会和家庭对孩子在关爱方面的缺失[2]。
二、日本恐怖文化的衍生与发展
(一)恐怖元素在电影中的应用
与美国惊悚片不同的是,日本电影中所出现的恐怖要素极少是有着特殊能力的怪兽僵尸,或是身上流着某种不知名液体,日本的恐怖片通常都具备极为另类的东方风格。那些给人们带来精神压迫的恐惧往往不是异类,他们就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与美国恐怖电影中依仗特效和血腥画面不同,日本恐怖电影的拍摄手法通常是由人物的表现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以此营造出心理上的压迫感与恐惧,让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到绝望的感觉。那些神秘莫测的恐怖元素所带给人们的不是感官上的冲击,而是心灵上的震撼,是一种逐渐渗透到内心深处的精神恐怖。在日本恐怖要素中除了核心代表怨灵,其他较为常见的恐怖要素分别为镜子、楼梯、水和头发等内容,这些独具特色的恐怖要素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征[3]。
首先,镜子能够通过照射反映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内容,除了反射出直观上的内容,镜子有时还可以映射出那些平日中看不见的隐藏要素。大部分人平日里所惧怕的都是在照镜子时所观看到的不是或者不只是自己的形象[4]。可以说,镜子是连通着另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日本恐怖电影在这一元素的运用上十分得心应手,人们害怕在现实生活中通过镜子看到其他可怕的生物,如怨灵、鬼魂等,因此在观看日本恐怖电影的时候,每一位观众都衷心地希望可以看到怪力乱神被消灭或制服的情节,以此减轻内心的恐惧感。
楼梯在日本恐怖要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在电影中,楼梯多为进入恐怖世界的入口,电影中人物的选择只能是向前或是向后。在通常情况下,日本恐怖电影中的楼梯或长廊等场景都是阴森与寂静的,它们往往无声无息并不断延伸,在这种环境下人物往往没有机会逃脱出去,只能在巨大的精神压迫下焦虑地等待或行走,最终被那股看不见的恐惧击垮。楼梯通常象征着通往黑暗[5]。
水这一要素看似普通,但在日本经典流传的恐怖电影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日本人认为“水”是具备灵性的,在水中隐藏着怨灵,它能够溺死人类,夺取人类的生命。在日本恐怖片中,水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并具有不同的形态与色彩。例如日本著名的经典恐怖电影《鬼水凶灵》,其故事内容所讲述的就是小女孩被亲生母亲残忍遗弃,在孤独的等待中最终死在水塔里,小女孩渴望得到妈妈的爱,这种强大的执念导致她死后灵魂得不到解脱,最终变成水中恶灵,将他人的母亲拖入水中。水之所以能够被灵活运用成一种独特的恐怖要素是由于在日本的文化风俗当中“水”是不详的,它代表着阴气的聚集,再加上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受到导演和编剧的广泛欢迎。
说到头发在日本恐怖片中的运用,相信很多人能够马上想起流传最广,也是口碑最好、给观众带来最多恐惧和压迫感的两部电影——《咒怨》和《午夜凶铃》。伽椰子和贞子的经典人物形象让观众难以忘怀,而与头发相匹配的标准配置无非是一身白衣。在这两部电影中有多数镜头以“头发”这一元素引入,继而联系到伽椰子或贞子所带来的压迫影响。
在日本所拍摄的恐怖电影中,其拍摄道具都是生活中实用的日常用品,诸如电话、录像带、收音机以及一些废旧的工厂、学校、医院等等。纵观日本恐怖电影界,故事情节通常来说并没有特别惊悚,对于一些指定的场面也没有刻意进行渲染,但正是对这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进行剧情、音乐以及画面色调的渲染,例如《咒怨》中“只要听过就会死去”的录像带,人们在观看过程中会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幻想,仿佛家中的录像带就是电影中被怨灵附体的那盘[6]。
这些常见的恐怖要素组成了日本恐怖片的灵魂,但归根结底,这些要素都是在核心要素——怨灵之上所应运而生的。怨灵的诞生是所有日本恐怖片中对人性深刻的拷问,灵魂在死后之所以得不到解脱,都是因为生前所遭受的痛苦难以消化。那些痛苦在死后也无从得到发泄,对“爱”的极度渴求成了那些无处可去的灵魂徘徊在人世的强大支撑,执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因而产生了怨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怨灵是因为人类的自私与贪婪而诞下的恶果。
除了对恐怖元素的熟练运用,日本在所拍摄的恐怖片中也加入了日本本土的风俗文化,最大的特征便是通过缓慢的剧情节奏与安静的场景环境来突出心灵上的压迫感与恐惧感。日系恐怖和其他国家的恐怖中随处可见的暴力现象与血腥场面,仅仅是利用人物之间平淡的对话和整部电影循序渐进的剧情节奏,冷静地讲述一个故事的发生。虽然节奏不紧不慢,但人们通常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逐渐集中精神,屏住呼吸。除了故事情节中对人类“善”和“恶”的深刻思考,导演所使用的电影拍摄手段与形式均突出了对影片悬念和真相的铺垫,并塑造了非常深刻的意境。通过画面光线与人物的妆面制作出色调昏暗的场景,配以少量压抑沉闷的音乐,给观众带来极强的代入感,让人们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恐怖[7]。
(二)恐怖元素在ACG文化中的应用
ACG文化,即英文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和游戏(Game)的缩写,是这三种艺术文化形式的总称。ACG这一新型文化起源于日本,通过网络和电视等其他形式进行传播。在日本,几乎所有影视、书籍与动漫游戏作品的素材灵感都来自于生活的积累,而以恐怖元素为主的相关动漫画与游戏作品也极为常见。可以说,恐怖题材的作品正是生活中人类阴暗面的放大所产生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8]。
伊藤润二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恐怖漫画作者,在他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从姐姐那里借来第一本恐怖漫画,从此奠定了他在恐怖漫画这条道路上发展的基础。在伊藤润二笔下,人们日常生活中任何细微的小事都可以成为他创作恐怖的素材。他的画风极具特色,大部分作品是短篇或短篇系列,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富江》系列漫画。这部系列漫画从1988年开始连载,以诡异的故事情节与残忍血腥的画面一直到今天都是恐怖漫画中无法超越的经典,而富江这一人物形象也在很多影视作品与游戏作品中被效仿。《富江》系列漫画可以所是伊藤润二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恐怖漫画界的“元老级”作品,备受恐怖爱好者的推崇。之所以有着这样高等级的评价,是因为《富江》系列漫画除了单纯意义上的“恐怖”之外还融入并升华了许多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现象。
女主角富江有着让人嫉妒的美貌,由于这份美貌为她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便利,所有见过她美貌的人都会陷入疯狂的爱情当中。富江轻浮又放荡的性格让许多女性痛恨,而那些爱上她却得不到她的男性也会因为极强的占有欲将她残忍肢解并杀害。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富江有着细胞无限繁殖的诡异体质,当她一次又一次被用可怕的方式杀害,就会形成新的富江[9]。《富江》系列每一篇都有不同的主人公,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一个人都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中逐渐暴露了各不相同的人格缺陷。富江这一形象角色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受欢迎的女性的无限放大,继而成为恐怖的主体,表达了这类人虽然表面风光,但她们无法确定大家的喜欢是否只停留在外表,她们的内心并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甚至在众人的追捧中感觉到痛苦;而那些羡慕富江、嫉妒富江,甚至不惜将富江残忍地杀害再把自己整容成富江样子的女孩子们,当她们真的变成富江时,却开始怀念起自己本来的生活。
伊藤润二对恐怖元素的使用可谓是灵活多变,他的画风很朴实,不像其他漫画那样夸张,但正是在这朴实的画面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难以言说的压抑情绪。在伊藤润二笔下的世界中,每一个恐怖故事的开端都是极为平常和普通的一种隐喻性的迹象,但随着故事情节不断深入就能够发现,所有普通的事件都不再普通,甚至所有的人都不是好人。
除了恐怖漫画经典之作《富江》,在游戏方面非常出名并备受好评的恐怖悬疑作品则要属Silent Hill——寂静岭。《寂静岭》是非常著名的恐怖向生存游戏,制作公司是日本的Konami(科乐美)游戏公司,这系列游戏作品对于游戏角色、游戏气氛的塑造都以电影剪辑的手法进行,极为注重对游戏剧情中人物和玩家本身在心理方面的暗示[10]。《寂静岭》系列游戏以沉闷、压抑的气氛作为主打,故事情节涉及到人类的善恶、以及人性道德层面的深刻思考,包括了哲学、心理学和宗教等多方面丰富的内容。玩家在游戏冒险的过程中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人物的心路历程,在恐怖惊悚的阴暗气氛中探寻人性的真相。
三、结语
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日式恐怖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流行文化元素,在世界艺术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了耳熟能详的《咒怨》、《富江》、《寂静岭》等作品,在日本还有非常多不同恐怖风格的作品值得人们去发现和关注,日式恐怖的主旨仍然是来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压抑和不安,是终其一生都不能实现的执念。
【参考文献】
[1]张晨曦.浅析日本恐怖电影中的社会伦理道德危机——以《午夜凶铃》、《咒怨》为例[J].电影评介,2014(19):59-61.
[2]闫家军.浅谈日本恐怖电影中的艺术元素[J].黄河之声,2015(04):127.
[3]药丹华.解读日本恐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声屏世界,2015(05):40-41.
[4]楊晓静.不一样的恐惧——论东西方恐怖片的差异[J].大众科技,2015(04):189-193.
[5]张金华.文化差异中的接受与变异——中美恐怖电影比较[J].文艺争鸣,2010(18):50-52.
[6]王燕.惊恐并美丽着——试论日本影片《怪谈》中的能乐之魂[J].外语教学,2010(02):74-77+100.
[7]林子青.从社会历史的维度看日韩恐怖片的差异性[J].电影文学,2010(08):45-46.
[8]万雨洁.美日韩三国恐怖电影风格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2):99-100.
[9]彭卓.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J].电影新作,2014(01):112-116.
[10]付双.漫谈日本妖怪文化[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