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学体会
2017-04-15刘西霞杨胜辉冯敏
刘西霞+杨胜辉+冯敏
1.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在护理学专业招生中,我校文科生比例占到70%左右,且理科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我校护理学专业在本课程上仅仅安排36个总学时。基于护理学专业的特色,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在设置和选定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有关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方面的知识点,适当调整培养方案与要求。我们选定由黄敏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一书。这本书重点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需要[1],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我们以医学微生物作为主要授课内容,人体寄生虫学部分以自学为主。在医学微生物學部分,首先强调与临床护理关系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如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其次,重点讲解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将实验安排为12学时,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时之比为2∶1。在寄生虫学部分,我们主要讲解绪论、钩虫、蛔虫、蛲虫、疟原虫、阴道毛滴虫以及血吸虫等寄生虫知识,其他部分都为自学内容,将教学课件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课程概念多,难以记忆;抽象,不容易理解;知识点杂,难以找到规律等。如何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穿插采取了CBL、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如我们在讲授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时,提前为学生设定一个案例,让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大约由30个组员组成。每个大组包括6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个组员构成,每个小组给1~2个小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资料,回答问题,制作PPT,然后打印成纸质版的便于留存[2]。最后,各个小组分别推出一名发言员,在课堂上就本组的问题进行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当场提出疑问。课堂上学生们讨论热烈,反响强烈。老师指出问题所给答案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知识点,并当场为每个学生给出成绩。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临床上引起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知识点的理解。
3.提高教师的素质
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想要上好“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这门桥梁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教研室部分教师是非临床专业的,有的甚至没有医学背景,不能很好地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相结合。那么如何将被动化为主动,我们教研室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主讲教师跟班听老教授讲课,提出疑问,做好笔记;每次理论课提前预讲,实验课提前预习;跟随护理本科班的学生参加临床护理学的学习,并且一起考试;参加知识讲座,关注前沿医学发展知识,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学会制作课件,在PPT制作中,加入图片,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我们通过以上方法,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改善了教学质量,学生反响良好。
4.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由于“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我们的实验包括基础知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四个部分。每次实验课的内容都提前两周告诉学习委员,让学生在课外作好准备工作。实验成绩分别由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考试四部分构成。改革后的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齐永长.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中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内容分析 [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6).
[2]杨胜辉,冯 敏,卢芳国,等.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 [J].科教导刊(医学版),2015(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