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小学数学统计课堂教学初探
2017-04-15曾健
曾健
摘 要:本课教学形式属于翻转课堂形式,通过学习微视频、学习单开展课前试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探索平均数计算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探究思想方法预留出充分时间和空间。基于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微视频和学习单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学习和作业练习,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引起了教学评价的改变及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等方面的思考,争取更多还原学生知识生长的过程和探究的空间。融入微课后,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平均数——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予学生更多的小组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视频;学习单;平均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27-03
一、案例背景分析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与实验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突出其统计意义,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例题2通过“两队人数不同,不能用总数比较”这一思维矛盾,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本课教学形式属于翻转课堂形式,通过“预览学习单——看视频——填写学习单 ——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探索计算的方法,学生从录像视频中高效地获取了平均数的计算要求与方法,那就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探究思想方法预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关注与学习的面就一下子变宽了。课堂上通过小组口算比赛收集信息,引入“哪一组的成绩更好”教学问题,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就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通过“什么是平均数”、“如何求平均数”两个微课的片段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分析
1.课前试学
课外:
视频介绍:《“公平”的平均数》
在小组投篮比赛当中,小红、小刚、聪聪分别投进了6,7,2个。这一组的投篮水平如何表示呢?(如图1所示)
按语音指示暂停视频,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操作,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首先得到5;(视频解说)5是 6、7、2的( )。把不同的数变得( ),我们就称这个数是这组数据的( )。学生填写学习单,整理收获。
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饮料瓶。哪个小组表现得更好一点呢?(如图2所示)
对话形式出示:
(1)第二小组人数多,所以第二小组收集矿泉水瓶情况好。(人多不代表小组整体情况好)
(2)小明最多收集了15个,小芳最多收集了16个,所以第二小组收集矿泉水瓶情况好 。(一个人并不能代表整个小组情况)
(3)第一小组一共收集了52个,而第二小组一共收集了55个,所以第二小组收集矿泉水瓶情况好 。(第二组比第一组多一个人,算总数不公平)
提出疑惑,那有什么公平的办法来比较两小组哪个更好点呢?
暂停视频,学生按照学习单提示,采用画一画(移多补少),或者是算一算的方法。
思考:(1)平均数必须在( )和( )之间。
(2)平均数是指每个人的实际数量吗?它相当于把 ( )平均分成几份。
两个微视频的片断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体验,如“平均成绩”、“平均速度”等,通过课本例题变式“两个小组收集矿泉水瓶的对比圖”,让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在微课设计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考、探究的机会,通过微课学习让学生进行片段学习,让学生自主摆圆片、小组成绩对比图等学习活动,以学习单为辅助形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与时间,避免“填鸭式教学”。学生对于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课堂展学
(1)检测自学情况,提出自学困惑
“通过微课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自学情况。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
生2:“我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
“关于平均数,你还有什么困惑?”“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求平均数要注意什么问题?”……
课堂上笔者通过让学生与小组内成员交流收获,并派代表展示汇报,达到复习微课知识的效果,并通过评价学习任务单,了解和检验课前自学的成果。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后,让学生提出自学的困惑,教师整理突出问题。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小组口算比赛开始,“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口算比赛,想不想知道哪个小组获得口算冠军组呀?”
“想”,简单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来看看第一组的口算”。(一个一个出示)“聪聪答对了6题,丁晓2题,周玉4题,李丹4题”学生整齐地把信息读出来。再来看第二组的口算,也数一数(5道、4道、6道)
师:口算比赛完后(课件跟进),你觉得哪一组的口算成绩好?联系微视频的学习,说说你的理由?”(如图3所示)
生1:“应该把他们的总分加起来看谁的高。”(有想法,不错)
生2:“应该总分加起来后除以人数。”(很好,这是你的想法)
生3:“看平均数。”(不错,有同学联系到视频学习的内容了。)
师故作疑问:“为什么不比较两组的总分呢?”
生4:人数不一样,比较总分不公平,看比较两组的平均数。
师:要对比一组数据,我们应该要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才能进行比较。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平均数(板书课题)。利用我们视频的学习内容,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汇报,解决困惑。
通过“两个小组口算成绩比较”引导学生整理微课学习的知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是未知,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起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问题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引出学习“平均数”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3)生活实例对话,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①佛山市气象站在一天的中午13点测得最高温度24摄氏度、凌晨1点测得的最低温度是17摄氏度。当天的平均温度( )摄氏度。
“你觉得平均温度有可能是多少度?请你想一想,猜一猜。”教师顺势提出问题。
生1:21摄氏度 。
生2:20摄氏度。
师:你的理由是?
生: 我认为平均温度应该要高于17摄氏度,不能超过24摄氏度,有可能是20摄氏度。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选一名天气预报小主持人,谁愿意上台试试”,未等老师说完,刷刷的举起了一对对小手。
②聪聪来到平均水深1.3米的河边,聪聪身高是140厘米,聪聪想:我的身高比平均水深高,下去肯定没有危险。
“你们认为聪聪下河游泳会有危险吗?”教师提出问题。
生1:“没有危险,聪聪的身高比较高。”
生2:“有危险,平均水深并不是全部都是这么深,可能有些地方比较深,超过140厘米。”
小组讨论,辩论。出示泳池的水深切面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劝一劝聪聪不要下水。
利用校园的三组对话以及两个生活实例,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到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巩固应用,丰富认知
平均数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其实很常见,今天老师也跟同学们走进聪聪的课堂与生活来感受一下。有兴趣吗?出示《聪聪的一天》
①聪聪喜欢上手工课,聪聪有三条丝带。第一条长4厘米,第二条长8厘米,第三条长6厘米。你能提出一个相关数学问题吗?
②音乐课,聪聪同学参加歌唱比赛。根据比赛规则请计算出他的最后得分。(先猜猜规则是什么?出示: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算平均分)
师:以四人小组形式开始完成这两个问题,有疑问和不同意见的,小组内相互讨论和帮助,限时5分钟。
生1:我提出的问题是三条丝带平均长多少厘米?
生2我观察到评委4和评委2的分数要去掉,两个数据相差太大了。
通过“聪聪的一天”层次练习设计,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练习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的方式,更能体现出翻转课堂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谈论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5)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你认为应该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生1:“这节课我学到了平均数应用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
生2:“今天的学习很有趣,我喜欢小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生3:“在小组讨论中我没有积极地参与,下次要改进”。
三、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翻转课堂不仅要重视教师作用、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引起教学评价的改变及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等方面的思考,更多要还原学生知识生长的过程和探究的空间。融入微課后,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平均数——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予学生更多的小组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安排此课,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概念教学融入微课后的几点教学反思:
1.课堂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前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对平均数有了基本的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就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和小组谈论以及小组讲练等自主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2]。
2.利用生活系列情境,搭建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的练习是以“聪聪的一天”串起来的,通过手工课、数学课、音乐课等课堂的情境串联起有层次性的练习,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玩中学。
3.不足与改进之处
本课给予学生探究交流机会较多,但动手操作机会少了,可以通过派发学具小圆片让小组摆一摆理解求平均数的过程和方法。在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方面例子还不够生动丰富,可以先让学生先说一说生活中的平均数,然后通过四组的平均数生活实例展示,以对话形式生动展示出来,易于接受理解。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3]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 基础教育课程, 2012(12).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