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2017-04-15赵玲玲
赵玲玲
一、图式理论概念
“图式”最早源于希腊,出现在古希腊哲学著作中。十八世纪,康德曾论述图式哲学意义,他认为人大脑当中具有纯概念内容,但概念建立在人们的感知基础之上,而图式便是连接概念与感知对象的重要纽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巴特利特(F.C.Bartlett)正式提出图式理论。他认为的图式是基于大脑对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将新事物与已有知识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并逐渐形成完善的信息系统[1]。一般来说,在英语听力中,听者图式可以分为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两种。
二、基于图式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基于对图式理论概念的理解,笔者发现听力过程并非被动过程,而是寄存图式参与下的复杂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帮助学生积累图式成为听力教学的关键。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唤醒学生已有图式
基于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图式,为后续听力教学做好铺垫。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图式激活是思维理解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能够判断可能涉及的内容,以此来构建图式框架,从中提取重要知识。通常,存储于大脑中的背景知识,只有被激活后,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如在某段听力教学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唤醒学生已有图式,并提出“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等问题,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已有图式,学生回答如我国不会将“钟”作为礼物等,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2.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
听力理解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图式,对信息进行剖析,从而进一步了解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高层次图式,对文章题目、选项等进行预测,然后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来验证自己的预测。同时,还应让学生仔细辨别关键词与句子,实现对听力内容的整体理解。如在进行情人节相关内容听力教学时,教师应先让学生听,然后根据题目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题目了解到文章内容与情人节相关。此时,教师可以顺势提出“When is the Valentines day?”,让学生积极回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将文章中“origin,legend”等词汇写出来,让学生对词汇进行猜测,然后再次预测文章中心思想。最后重新进行听力,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且能够建立全新的图式,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3.巩固新建图式
听后巩固作为听力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听力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故在听力教学进入尾声时,教師应该训练学生巩固新建图式。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及时重组,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以此来增强对知识的印 象[2]。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整理听力阶段的记录,将短期记忆的内容进行复述,逐渐形成长期记忆。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的背景知识越多,对于新图式的建立就更有效,且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在听力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应围绕听力内容收集并整理相关背景知识,丰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明确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然后开展听力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为学生未来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文所述,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图式理论作为一项全新的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已有图式,预测听力内容,把握重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同时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图式,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以此来提高听力水平。利用图式理论开展听力教学,能够从根本上突破传统被动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娟,李新哲.论图式理论对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3(24):106-107.
[2]张丽君.从图式理论视角探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