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技法

2017-04-15王晓磊

大观 2016年12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技法小说

王晓磊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是特别讲究写情节、故事,古代小说的内容总是可以津津有味地谈出来。因为情节精彩,故事有趣,就好记就好谈;谈出了情节故事,人物的性格也就跟着谈出来了,思想主题也跟着介绍了出来。然而人物性格主题的传达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我国许多优秀的古典小说就懂得运用技法,《儒林外史》就是如此。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为《丰收》作的序说:“《儒林外史》作者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这是对《儒林外史》艺术成就的肯定,其中当然包括《儒林外史》的藝术技法,这个评价很公允。

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古代小说家运用的技法是由批评家们总结出来的,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则是自成格局、独标异彩的。散见于序、跋、评、叙、述、引、题辞、凡例、读法、弁语、自记中的关于小说创作的论述,就如零金碎玉,营造成中国小说理论批评的主要框架。它并不像“正规”理论那样有条理,但却能评出许多大块文章所说不到的精妙之处,而关于艺术技法的提炼也正散见于其中。明代是小说高度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大量文言短篇和文言中篇,新兴的白话小说更风起云涌。此时,小说理论批评也随之有了巨大发展。代表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特色和高度的,主要是围绕“四大奇书”①及“三言”②、“二拍”③等白话小说评论。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等,都发表了一些精辟的见解。而吴敬梓出生在1701年,儒林外史的成书则更晚,使他有可能接受前人成熟的理论总结,并运用到其《儒林外史》的创作中间。所以,在吴的小说中展露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不足为奇的。

《儒林外史》洋洋洒洒三四十万言,写出性格鲜明,令人不忘的人物有近二百个,其中有地主、官僚、盐商、秀才、举人、衙役、书办、名士、选家、侠客、卜医、星相、丹客、恶棍、骗子、和尚、道士、鸨母等各色人物,各有特点。作为中国古典伟大的“足称讽刺之书”④,不管里面是什么人,都是与功名富贵有关的。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说得好:“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小说艺术的核心是要创造与众不同的特殊性格,或以形写神,或突出人物“同中之异”,或用次要人物来衬托。或用人物特殊的行动、动作、举止、处世方式来表现其特殊性格,等等方法,不一而足。要描述众多人物,没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不行的。而塑造众多的艺术形象,单用一种方法是不行的,必须使用众多的艺术技法,才能行文自然而不带板滞之气,具有流动美。《儒林外史》所用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大概有20多种,现略举几例:

1.景物映衬法⑤,即用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来衬托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第一回写王冕居住环境的清新可爱,湖光山色是为了衬托其摒弃世俗,清雅高洁,淡泊名利;第三十五回写庄绍光居地玄武湖有“合抱的老树”、“四时不断的花”、“数万竿”的竹子,同庄绍光超尘脱俗,不喜功名富贵是一致的,也即是“凡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⑥。

2.化静为动法,也就是不作静止的描写刻画,在别人眼中见人物的性格。此种方法在《儒林外史》中运用甚多。第十二回“胡子”在船上说权勿行为事迹;第十九回潘三讥讽景兰江、支剑锋;第三十一回杜慎卿评说杜少卿;第三十二回武书追述虞育德的可笑事;第四十九回秦中书讲凤四的勇力和武艺等。作者把人物的行为借别人的口中讲出来,从侧面去写,人物形象便有了立体感。

3.动中见人法,即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例如的十九回中对潘三的刻画,作者不写其是什么样的人物,单从其对景兰江的评说,用假印信替胡财主谋妾,替金东崖办替考事,把一个市井恶棍的嘴脸活脱脱勾勒出来;第五十一回、五十二回写凤鸣歧“替友求名”买中书,替丝客追被骗的银子,在胡八乱子面前演武,替人讨债,一系列的事件,突出了凤鸣歧的侠肝义胆、志勇过人的侠客形象,但也有一点是非不分。

4.正衬法,即用同一类型性格人物衬比。第三十九回,先在一老妇人口中说出贼人的凶恶——“吃人脑子”,并且有“旧日响马党羽”,而后写萧云仙用弹子打瞎贼人眼睛,救出老和尚;第五十二回,先写胡八乱子一脚踢断马腿,突出其力大,又写其踢凤鸣歧,脚肿了几天,连鞋也脱不下来。萧云仙的勇和凤鸣歧的功夫旧可见一斑了。

5.对比叙述法,即把两种不同的情形作对照描写,借以烘托人物性格,透视人物灵魂。第三回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现世宝穷鬼”成了“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的夸奖到处宣扬,市侩嘴脸暴露无遗。

6.避实就虚法,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不采用正面实写,而采用虚写的笔法,或以点带面,或以一当十,或把情节置于幕后。第十四回中,写鲁编修的女儿精于举业,可见这女子之俗,而编修之俗则可知矣;而此回中另一人杨执中是一个乖谬的人物,但他刚进相府,便荐出一个高人,我们可以料想此人必与杨是一样呆人物。正如清代布颜图在画论中所说的“开无墨之墨,无笔之笔以取之”,收到了无声胜有声,无象胜有象的效果。

7.欲抑先扬法。第十二回中,张铁臂出场时是一身神力,自吹好打抱不平,乐于助人,及后来“虚设人头会”骗走了娄府五百两银子,不知所踪。

8.一击两鸣法,即写一个人时夹带写出另一个人,达到一笔写两人的目的。第三十四回,季苇萧说:“……我们天长杜氏弟兄,只怕更胜于令表叔的豪举!”两个人同样爱结交宾客,挥金如土,此处都写了出来。

9.借树开花法,即通过书中人物说出作者观点。第三十一回,韦四太爷说杜少卿道:“真可谓古之君子了!”第三十三回,陶红镇上的人评娄老伯“为人须像这个老人家,方为不愧。”作者作《儒林外史》本就有愤世嫉俗劝善惩恶的倾向,在此一吐为快。

10.颊上添毫法,作家在描写人物时,不是工笔细描,而是简笔勾挑或稍作渲染富有特征的细部,来以小见大,使整个人物形象神情全活。第二回中,夏总甲的外貌——“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带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这样一个人其邋遢龌龊自明矣。再看周进,“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其潦倒落魄的程度不难想象。

此外,还有大中取小法、夸张写意法、移干绘枝法、细节传神法、白描法、误会法、反衬法、人身载景法、绵针泥刺法等,就不再赘述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儒林外史》融合了多种技法。这些技法的运用,为文学宝库增添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人物,也是构成其独特讽刺艺术的内在原因。我们重视它、分析它,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它。但是我们还应该知道,技巧不是作品的全部,如吴组缃所说:“离开了题材与主题学技巧,就如学了便宜坊或全聚德挂炉烤鸭的办法来烤粉条、烤白菜,那结果一定糟。”这些观点应该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

②《喻世明言》、《惊世通言》、《醒世恒言》

③《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④《中国小说史略》

⑤这种称法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技法例释》以下称法都如此。

⑥陶潜《饮酒》其七

【参考文献】

[1]吴组缃.中国小说研究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范胜田.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技法例释[M].杭州:浙江古藉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技法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手绘技法表现
倾斜(小说)
作品一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