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璞归真”抑或“另起炉灶”

2017-04-15白玲娥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主题图数学教学

白玲娥

摘 要 课文主题图丰富多彩,亲近学生,为课堂教学输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经常有老师忽视了主题图的合理使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两方面对如何合理使用主题图进行思考,并探讨小学数学新课程背景下充分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合理设计教学资源,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主题图 数学教学 充分使用 合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54-03

“主题图”有着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这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赋予了生机,让数学变得可爱亲切,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我们肯定了主题图的形式新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就一年又一年的机械地运用它,而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教学僵化单一,实现不了主题图的应有价值。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面对着各色的主题图,我们该如何“借题发挥”抑或“另起炉灶”呢?

基于以上思考,就课堂教学中怎样合理使用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借题发挥”,充分使用教材资源

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过:在我们还没有真正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的改变教材,因为教材的编写者对每一部分的设计都是着实动了一番脑筋的,这样设计一定有他的理由。

上课时,我们总问学生:“请小朋友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其实,老师在上课之前,也得问问自己:“我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设计每一节课之前应该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会主題图在教学中的的价值,借着主题图给我们提供的教材资源,做到更有效地发挥。

(一)变静为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

静态的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呈现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限制,无法同时体现趣味性、活动性、现实性和富有思考的数学知识融于一体。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改变静态的图片为动态的多媒体演示,让主题图有效为教与学服务。

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数数的导入环节。首先创设情景:(出示主题图:白鸽)随着音乐让学生逐一数出9只,再飞来一只,现在是几只呢?课件出示“10”。然后揭题: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吧!再出示完整的主题图:“这么漂亮的白鸽,你们喜欢吗?你们看,小朋友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喜欢我们的和平鸽,来跟它们一起玩耍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能从这里找到我们的数字朋友“10”吗?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以该图为题材制作成简单的动画演示,将“主题图”进行分层处理,更快地切入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小朋友不用去“猜”老师这节课希望他们讲什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之后的课件又把学生带回到了“主题图”的内容,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去发现身边的数学。情境由静变动以后,演绎得更加形象逼真,当小朋友们融入到白鸽群中时,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随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全课教学效果很好。

(二)模拟场景,充分利用主题图的特点

从课程理念和教材设计的角度来看,“主题图”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根据上述主题图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特别是让小朋友们能够亲临“数学现场”,充分利用主题图的特点,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活的气息。例如有些主题图描摹社会真实生活场景,教师没有条件将学生带到现实环境中去,但可以在教室模拟出现实场景,使学生看得到、摸得着,让学生获得对教材内容的真实感受,从中发现数学信息和有价值的材料。

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和整十数”的主题图,在班级中模拟“小小玩具店”开业场景,让体验生活中“买卖商品”的活动。当出示8种可爱的玩具时 ,学生很想要这些玩具。教师顺势引导合作小组打开桌上的小钱包,拿出里面的模拟人民币,小组合作数一数并报总数 。然后让学生根据人民币的总数购买自己小组喜欢的一种玩具,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模拟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想买什么?买了以后还剩多少钱?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自然地列出3个不同的的兩为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和3个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当学生展示出来时,教师从中抽取一个两位数减一位的算式作为例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及合作交流掌握口算方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完成另外几道题。

在上述的案例中,主题图的意义在于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图示的生活场景来呈现学习素材,给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形式更为生动活泼。由此可见,借着主题图给我们的教材资源,只要我们合理地发挥,就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拓展延伸,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

叶圣陶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因此,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对其中的隐性因素进行了拓展延伸。将教材中所要达到的知识点、思想、情感等内容经过优化组合,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这样,不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儿童对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开阔了儿童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标新立异。

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公园主题图,提供了多种信息贴近生活的情景资源。课一开始,提问:“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有许多小朋友来到这儿,看看他们干什么?”此时学生开始观察整幅图,回答出有的买气球、风车,有的猜谜语、套圈。再引导学生观察单一的情境图买风车,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后,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究计算方法上来。然后把主题图的丰富内容再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更多的问题,利用探究的知识进行计算。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主题图进行适当地加以拓展延伸,把主题图当作学生创新思维的“支点”,为孩子创造出更丰满的主题图。

二、“另起炉灶”,合理设计教学资源

教材的编写只能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学习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对于主题情境的设计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境内容适当调整或更换,或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对主题图呈现的内容进行适当重组或者另外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设计。

(一)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合理设计导入资源

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学习起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或逻辑起点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不能一味迷信教材。

上学期听了一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是一节比较平常的而又比较难学的计算课。这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创设情境——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学生列出算式——操作演示明理——指导用竖式计算——巩固练习。 教师本想借助足以令国人兴奋、自豪的重大事件导入新课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未料学生对这个场景并不熟悉,所以效果不佳。尽管教师精心创设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似乎学生都会了,可真正意义上理解的却并不多。课后静静反思,其实这样设计,忽视了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把学生看成了一张白纸,使学生缺少了探索时空,缺少了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因此,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主题图进行大胆地处理,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课堂导入资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二)创设学生的探索平台,合理设计探究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教师认为教材上的主题图不适合学生探究学习时,可以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本进行合理设计;或者教师可以提供比教材的主题图更有价值的主题情境时,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合理编排。只要改变后的主题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都是成功、有效的。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通过创设“嘟嘟熊过生日”的故事形式来演绎主题图情境。我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动物朋友。(出示主题图)今天森林里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学生说:“是嘟嘟熊的生日。”“让我们齐唱生日歌,祝嘟嘟熊生日快乐吧!”学生开心地唱起歌来。在愉悦的氛围中我问:“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嘟嘟熊家来了很多客人。我看到有小狗、小猪和小猴。我看到它们还给嘟嘟熊带来了礼物,送来了鲜花……”“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从图上看,嘟嘟熊家来的客人比较多,排列有些乱,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是多少。你们能想个好办法让大家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大家积极地反应道:“我们让小狗站在一起,让小猴站在一起,让小猪站在一起。然后再去数一数。”在这样一个饶有兴趣地故事中,引发了学生惊喜、新奇的情绪,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这样,教師由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故事人物巧妙引出新知进行探究,新颖有趣,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设计练习资源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每个数学信息呈现的一个载体,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和丰富和背景资源。从教材的每一幅主题图中,我们几乎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无论是例题的引入,还是练习中的探讨,教材中都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让学生在现实基础上理解题目。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练习总是单一地呈现教材中的主题图及相关的信息作为练习的背景,既让学生感觉单一乏味,又让练习只成了练习,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练习中安排了一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而图中并未涉及。如果照本宣科,有些同学只能割舍自己的想法,勉强为了完成题目,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我舍弃了“交通工具”这一内容,另辟蹊径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什么季节”。让学生使用方格本作为统计的格子,于是放手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方法巩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让统计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每个季节都是那么美好。课的最后让学生统计每组同学本节课得到的五角星情况,并说说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了一个个鲜活的问题情境,成就了课堂教学中精彩的一幕又一幕。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忽视:教材中有些主题图中所设置的情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由于各地生活生产情况的不同,往往不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更利于学习的教材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善于捕捉和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创新,让学生情趣更浓,激情更高得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总之,主题图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欢乐,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战。实际教学中,我们不管是“借题发挥”,抑或“另起炉灶”,目的都是为了要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3]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楚云鹏)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主题图数学教学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