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道德就是讲大道理?

2017-04-15海波江苏东台

清风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道理海波胡适

文_海波(江苏东台)

谈道德就是讲大道理?

文_海波(江苏东台)

德很重要毋庸置疑,无论治国还是修身都离不开。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多如牛毛,比如“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等等。不过,重要并不意味着重视。就像空气很重要,但污染空气的事,大家做得不少;身体也很重要,但危害身体健康的事几乎每天在做。如果没到危急存亡之秋,想必一个人很难痛定思痛。

道德之事也是如此。如果你总是和别人谈道德,别人不仅反感,而且觉得你是个爱讲大道理的家伙,还用胡适那句话堵着你:“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人人都争当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都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胡适这话有一定道理,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当道德伦理过于高蹈,与人性不相适应时,比较容易出现伪君子即面子上是仁义道德,骨子里是男盗女娼。比如以前主张舍己为人,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遭到唾骂。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革新,今天我们说道德,早已不是要人人争当高尚,也不是要人人都大公无私,只不过是要求大众坚守底线而已。

奇怪的是,很多人认为已出现道德滑坡。但如果你问一个人是否缺德,估计他会马上否认,道德俨然成了这个世界上分配最公平的东西,没有人觉得自己缺。既然不缺,那就没必要天天把道德挂在嘴上,也就听不进别人主张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水平的箴言。

这就往往让道德建设面临尴尬,大家都觉得那是别人的事,自己挺好的,而一旦义与利发生冲突,便争先恐后地选择利——因为利是实在的,义是空乏的;就算因利舍义,也不会带来什么毁灭性的后果,用一句“现实就这样”足以宽慰自己。对于不少人而言,法律是管别人的,道德也是如此。

逻辑学家殷海光指出,一种不良社会风气形成,想矫正是很难的。一般人多少受经验影响。当他们靠切身经验发现,如果不顾道德就可得到种种便利和丰硕的酬报,但谨守德则会招致毫无补偿的牺牲时,谁还有那样超人的德力来谨守德则呢?当人们发现败德为获利的捷径时,败德之事即如江河之就下,沛然莫之能御。不少贪官就是这样做的,道德只成了他们发表“重要讲话”时的装饰品,其界线被轻松突破。

殷海光进一步分析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用语言文字来作道德劝诫,那么无异暗示人走向道德的反面,至少助使人产生道德冷感症。在这种情形之下,产生道德冷感症的人已算是可敬重的人了。因为他没有起心利用道德劝诫来图利。一个社会文化到此境地,便普遍发生劝诫免疫作用。这也就是说,除了口头作必要的附和以外,一般人对于任何不关私利的‘大道理’一概视若夸夸空谈。”

也就是说,当一个东西关乎自己的利益或者说契合自己的经验判断时,那么它就不是大道理,还会被奉为处世之道,不少厚黑学就是如此;当一个东西自己坚持时并不会带来实际利益,那么它就是大道理。具体而言,如果一个人为了盈利不讲商业诚信,并且还成功了,那么诚信对于他而言就是大道理;如果一个官员投机钻营走上了高位,那么为政以德对他而言也是大道理。一言以蔽之,所谓大道理,就是正确的废话,虽然对,但有时会与实际生活相冲突。

在一个不正常的社会中,很多人会在自己的操守、人格与现实生存之间挣扎,道德往往会成为大道理,这也是胡适不屑于谈论道德,而主张制度改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现在,无论我们的经济条件还是社会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道德并不是什么大道理,它已然融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该有的道德操守或许有时会有一定的利益损失,但并不会影响自己的生存。如果随便就放弃道德坚守,还说“我这样做也是没办法”,那离突破底线也不远了。

进一步来说,不管何时,道德的力量正在于践行,如果不践行,空谈的又岂止是道德?邓小平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这话,放在道德上也是没错的。

猜你喜欢

大道理海波胡适
胡适的美国恋情
山清水秀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争吵时,收起你的大道理
这里有爷爷
我的宝宝要出生了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胡适、张君劢眼中的斯宾诺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