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锐观点

2017-04-15

清风 2017年2期
关键词:普世问责政府

新锐观点

辛鸣

既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要被病情吓倒。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表明,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明珠蒙尘”而不是“基因缺陷”,腐败的只是极少数党员干部个体而不是执政党本身。只要拂去尘埃,明珠依然晶莹剔透、光彩夺目。(《人民日报》1月6日)

现在舆论场上的抱怨很多指向了政府,作为发牢骚,出出气,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家心里不痛快,这时候拿政府当出气筒最好编段子,也最容易有舆论效果,但这不应是我们的严肃思考。

——持续的雾霾天成为中国北方民众最热的话题。雾霾成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路上的最大烦恼之一。《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称,治理雾霾只能是一场人民战争而不能仅仅靠官方和企业去迎战。(《环球时报》1月4日)

陈曙光

不能指望政府永远都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容忍的是,如果政府明知自身行为违法,明知这是在做错事,却依然故我,肆意妄为。

——2016年12月6日,江西资溪县农民徐晓洪一家手续齐备的新房刚开工不久,就被副县长带领二十多个城管队员强拆了。对此,当地国土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吴建表示,自己只是服从老板指示,不知道为什么拆房,并表示“反正一句话说到底,就是权大于法”。当地法制办主任也有雷语:“你说到法治,我就觉得好笑。”评论人李一陵说,任性的权力又一次刷低了一些基层政府法治水平的下限。(《中国青年报》1月10日)

侯惠勤

西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但西方民主模式并非治理腐败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唯一选项。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陈曙光撰文指出,中外政治发展的事实表明:治理中国的腐败根本上还要靠“中医”。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有能力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打赢全面从严治党的攻坚战。(《人民日报》1月6日)

历史证明,政治实践领域不存在“普世价值”,没有一种国家制度是各国普遍适用的“普世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导侯惠勤说,目前“普世价值”论争的本质在于:不是有无共同人性、有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抽象争论,而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中国是否要搞“全盘西化”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求是》2017年1月)

储殷

保证所到之处、所见之事、所问之人都是“原生态”。

——下乡调研时,发现不少乡镇存在“逆向调研”的怪现象,即:先写好调研报告,根据报告“量身定做”问卷,再下基层找例证。评论人尹立成说,越是难事、大事、复杂事,各级领导干部越应深入基层摸实情、知真情,坚决杜绝“逆向调研”。(《人民日报》1月6日)

胡印斌

八项规定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渗透到血液里了,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作家二月河说,现在一说到吃饭,大家马上就会想起八项规定。请客的人没请到也不觉得没面子,被请的人拒绝了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中国纪检监察》2017年第1期)

胡舒立

让扶贫成为群众自主、市场相助、政府扶持的大合唱,而不只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

——扶贫工作中政府看得见的政策太多,市场看不见的跟进太少。一些地方部门在扶贫中盲目追求形式主义的政绩,热衷于修路、刷墙,不仅浪费了许多资源,而且不注重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从而让农村建设成为主要依靠政府输血的形象工程而缺乏真正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对此如是说。(《中国青年报》1月5日)

蒋德海

失察的本质是严重失职。

——中纪委纪录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下篇《以担当诠释忠诚》披露,因辽宁拉票贿选案,已退休两年的辽宁省纪委原书记王俊莲,尽管并未参与拉票贿选,但作为当时的省纪委主要领导,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在退休后,仍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评论人胡印斌说,纪委书记负责监督执纪问责,是其本职工作,本人没有参与贿选,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高挂起,进而对大范围的贿选袖手旁观。这样自处,看上去似乎是“不沾水”“两面光”,实则是以牺牲公信力与民众信任为代价。(《新京报》1月6日)

担当没有问责来配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问责如果只是出台一个制度而没有实际行动,也会成为一句口号。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栏目发表评论称,各级党委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紧紧围绕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问责机制。(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月9日)

当实现原定增长目标相当吃力之时, 有些政策制定者仍然囿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凭借政策刺激也要上”的思维,不惜代价保增长,导致产能过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等问题日益严重。

——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撰文称,长久以来,中国习惯于制订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目标,这表明政府对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却也渐渐导致诸多弊端。(《财新周刊》2017年第1期)

如果不管闲事仍作为一种社会氛围存在,社会就很难有道德和精神文明可言;如果因管闲事而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管闲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党理论研究所所长蒋德海撰文称,要让管闲事成为人们普遍的习惯,就必须让这种选择成为一种道德并有制度保障。(《同舟共进》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普世问责政府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问责不因潜害而“盲视”——不“点准穴位”的问责,就是糊弄百姓的“猫鼠游戏”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
中国须参与全球价值体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