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构建
2017-04-14杨昭李茂宁
杨昭李茂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构建
杨昭李茂宁
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但是教师育人的形式主要是以传统理论课教学为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显得呆板无趣,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鉴于此,建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对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地位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功利化”趋势的愈加明显,很多学校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持续下降,除了保留基本的理论课程外,实践教学形式非常少,很多人甚至认可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作用不大,所以一味削减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升反降。
2.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科特殊性,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的教学精力又相对有限,多是采取大班教学形式,所以只能开展照本宣科式的灌输性教学,在课堂上很难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足够空间,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容易挫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现状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存在很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平时也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和有效建设,这就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脱节。如果高校单纯采取社会活动等简单的实践教学形式,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无法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实践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
1.制订项目化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内容
基于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存在较大主观性、随意性的情况,高校需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而且要真正落到实处,不是单单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上,要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的组织和规划,制订更多项目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其有效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教育功能。对此,高校要针对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具体目标,重视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规划和科学选择,尽快建立一批具有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实践课程内容,将其项目化、模块化,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对实践育人课程进行系统开展,这样可以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成效。例如,有的高校为了将思想政治实践课程项目化,就将志愿者活动、辩论赛、勤工俭学、社团社会活动等常规实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整合,组建了志愿者活动育人项目、辩论赛育人项目、勤工俭学育人项目、社会公益活动育人项目等多个实践育人模块,有效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模块化。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将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项目实施进行整体规划,如根据教学计划和时间变化,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周、实践月活动,并对实践育人的成效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反思,以便对实践育人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
2.制订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实践育人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就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情了,需要全校各个教育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高效配置实践育人资源,并加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的结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的立体化。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发挥实践育人的组织引导职能和教育核心作用,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最高,专业素质过硬,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把握比较准确,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高度的核心元素。其次,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职务之便,发挥自身与学生接触多、对学情信息把握全面的优势,定期与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与实践育人方案的制订。再次,学校党组织、团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活动中来,这是因为高校的很多实践活动,都是由党团组织组织和开展的,有些活动甚至需要经过党团组织的审批才能进行,而且该组织可以加强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本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教育的层次和深度,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此外,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到实践育人活动中来,如宿舍管理员可以积极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状态,发现大学生的一些生活陋习,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后,都可以成为高校实践育人活动方案制订的重要参考依据。
3.制订生活化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的实践教育,需要打破教材和教室封闭性教学的限制,要将实践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将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制订生活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也便于各个思政教育主体观察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动态变化,有效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自身性格品质和人格素质的完善。对此,高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体验活动,重视对自身课余时间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在现实生活中多加强自我反省,主动要求自我进步,教育工作者则是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职能,采用正确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素质缺陷和不足,督促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例如,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学校都可以组织一些生活实践教育活动,如“寝室生活”这一简单的实践教育项目,就可以实现生活实践教育的多方向、多维度,积极创建服务性、体验性的生活实践教育平台,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4.将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常态化、系统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要避免随意性和零散性,要重视在整体上的规划,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常态化、系统化。如高校的党委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起良好的实践育人氛围,对各院系、各部门的实践活动方案亲自监管,共同探究,制订规划实践计划。在每学期的开始,要积极开展实践育人方案的讨论,确定学期的实践活动重点,进行实践活动方案的研究、探查,协调各校内有关部门对实践育人教育进行监管、配合与支持。具体到各个院系的领导,则是应当将实践育人的具体职责进行划分,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保证实践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一方面需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需要淡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即多安排一些生活化、立体化的实践教学项目,并且将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常态化、系统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思想性和实践性,持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
[1]崔青青、邹红美:《深化实践育人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2]黄宗喜:《社会实践在高校实践育人中的作用与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3]赵增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难点及对策分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9期。
[4]刘飞:《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3期。
[5]神彦飞:《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隐性效果探究》,《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6]赵田田:《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