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艺术教育的体系设计
2017-04-14刘晓妮
刘晓妮
浅析高校艺术教育的体系设计
刘晓妮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艺术设计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进行艺术教育,探索出更适合中国高校发展的模式成为新时期的重点工作。经济时代的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多,高校艺术教育的体系设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
高校 艺术教育 体系设计
高校艺术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规模,学科比较齐全,教学水平也有较大提升,但是目前有些高校也存在一些问题,设计目标比较不明确,科研能力较弱等,需要进一步关注艺术教育的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艺术教育发展在处于辉煌时刻,但却产生一系列负面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好奇心。众多老师和艺术者参与了这次研究,现总结问题如下:
1.招生规模庞大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 1200 所学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量达到 60 万人。不仅如此,每年的招生率还持上升趋势,造成学生数量和社会需求不平衡、供过于求的现象,使大部分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处境。近几年,普及大学的观念已被群众默认,学校也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扩招,培养了众多大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在此表现出“会当凌绝顶”的感觉。因为艺术设计专业学费颇高,平均每年1 万至 2 万元。如此看来,每年招收一百名学生,那对应的学费最少是 100 万元。有了这种可观的收益,各高校纷纷创立艺术设计专业,不惜一切代价,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2.学生的文化素质低下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学习不好。就此问题,研究院在某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文化水平抽样问卷调查,调查人数为 400人。结果显示,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高考超过五百分,剩下的同学都比当地本年高考的二本分数线低了一百分左右,甚至有考不到两百分却以“艺术设计水平高为借口”而进入学校。有了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变得不努力,还有一些没希望考入高校的同学冒冒失失地选择了艺术专业[1]。这样虽然完成了大学梦,却把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都拉进了“深渊”。
3.培养机制存在缺陷
在艺术教育方面,我国教育方式一直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随着社会的风云突变与时代的进展,这种艺术教育方式的缺点也渐渐暴露出来。“重课堂,轻实践”的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走访众多艺术设计的学校中,社会实践教育已经快被人们遗忘,高校都以缺乏社会实践的地点和时间为借口减少社会实践。调查随机抽取一所高校,在四年的教育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基础知识、设计知识等占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只剩下的半年的时间参与实践学习。可在这半年的时间内,学生不仅要在期间完成自己的学业论文,还要敲定自己的求职工作,剩下的时间才是社会实践部分。由此可见,社会实践的时间屈指可数。
4.教师队伍发展滞后
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对社会发展来讲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现在,艺术教育队伍发展滞后的问题已经变得显而易见。第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第二方面表现在师资力量欠缺。回顾从前,各高校艺术设计师资力量跟随时代的脚步前行,1950年的师资力量主要由国画、油画以及雕刻的毕业生组成;1960年—1980年的师资力量主要由工艺美术及传统绘画的毕业生组成[2];而到了 1990年变成一些艺术设计的本 科生和工艺美术的硕士等组成,其中掺杂了小部分“海归”。另外,高学历和海归派等资深的教师稀少也是现在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的重点因素。教师没有丰富的艺术设计领域,就会导致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性知识狭隘、知识古板等问题。从而导致同学们学习模式单一,不能较好地理解与吸收知识,学习质量降低。
高校艺术教育的体系设计探究
1.力避“突击考生”的投机取巧
目前有大多考生是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低,不够上大学分数线,而又为了圆大学梦不得不选择艺术设计专业,这样也直接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低。面对这样情况,相关部门应对考生设立学习年限。例如,学习艺术专业的考生必须学习艺术专业三年及以上才有资格参加高考,或者让学生参加艺术设计专业的预科学习,通过基础测试才能参加专业考试。这样一来,就会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
2.适当提高文化课成绩在录取总分中的比例
现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录取模式采用的方法是在文化分达标后按专业成绩排名,这样的方式却降低了考生的文化素质。所以,在招收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时,应该把文化课的成绩放在首要之位[3],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值得庆贺的是,近几年已有高校把艺术设计类考生的某学科文化课成绩纳入文化课总成绩,还有的高校会对艺术设计考试进行加试,综合文化课与专业技术成绩择优录取。这些举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3.调整传统课程结构统一模式,强化多元结构的灵活性
在艺术教育结构中还隐藏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模式缺乏多元化、单一。改变的方法就是形成多元化模式,增强课程的新颖程度。所谓多元结构,就像是一式多解,把课程一一细分。比如,在基础知识课程、专业设计课程、通识类课程和实践类四部分中,每部分的教学要求组成不同,使课程结构多元化。按照各个专业的需求为目标,把每环节的课程整理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框架。这样一来,可以让选择变得更明确。教育模式的课程细分与组合为艺术教育的多元化提供了灵活性,使教育模式不再死板,为艺术教育的多元模式带来了积极与灵活的实践效应。
4.更新教学设施,优化办学条件
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流行得比较晚,很多人对该专业并不了解。所以该专业也没有引起社会上的重视,导致该专业的设施设备体系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可人们不了解的地方是,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的设备条件要求会更高,比如学生学习需要实训室、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只有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增添教学设施,才能让学生实践中具有优秀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提起加强学校设施设备,学校应该仿造德国的某设计学院,为学生修建工作室。所谓工作室,最早其实就指课堂,和今天大学生的教室有一点相同,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理论教育与技术指导,还会让同学自行选择材料进行设计与加工,从而完成任务的课堂。在国外,工作室很普及,各高校都会创立。不仅因为工作室有最新的设备,能与时代接轨并发展。还因为工作室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大量的资源[4],使得教学质量升华。随着时代和艺术专业的发展,我国也在引进国外的方法,采用工作室改革制度。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大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已纷纷提高教学设备,建立工作室。如此一来,各高校的设备设施与办学质量将突飞猛进,为国家提供更优秀的人才也将层出不穷,加快了我国与世界接轨的脚步。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基础上,对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审美也有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艺术教育有了全新的发展时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努力并进行完善,让艺术教育的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1]李军:《打造艺 术教育平台,构建工作室教学群 模 式——高等艺术院校学分制下工作室教学群模式浅析》,《艺术教育》2012年第8期。
[2]陈强、张光祥:《论地方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改革》,《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3]屠曙光:《当前我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年第3期。
[4]曹瑞林:《高等艺术教育初探——谈 21世纪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第4期。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