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7-04-14宋玉静
宋玉静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3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宋玉静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三观的教育作用。而艺术类院校与其他综合类院校相比,面对的是具有特殊行为特征的艺术类大学生,这就对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来,大部分艺术院校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实践教学开展得不到位。因此,加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004年8月,中央出台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及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议。2005年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05”方案出台。无论在2004年方案还是在2005年方案里,均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尤其是在“05”方案里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基本内容、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1]。长期以来,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组织实施科学性不强、参与度不广泛、考评机制不完善等。
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发展,但国内高校的思想政治课还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应该深入实践,加强对实践的引导,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三观,而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类院校,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观念。学生普遍喜欢上专业课,对专业课情有独钟。而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和热情明显下降。认为学习这些文化课程是在做无用功,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课堂上“犯困率”最高的文化课。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这门课程在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上课还是沿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学生的切身体会过少,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犯困、低头看手机是学生上课的常态。
(二)教师重视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着主导作用。而对实践教学来说,教师更应担当重要角色,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可以说,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有责任意识,敬业心非常强。但是由于艺术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存在的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般都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学生人数比较多,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都关注到[2]。我们知道老师的视觉范围只是在30人左右。而这种大班型迫使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广泛展开。再加上实践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费时又费力,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常年不停地重复性教学,每天都如同复读机,工作强度大,身心也疲惫。这样就使得大部分思政课老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实践教学,只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填鸭式地授课,另外,大部分艺术院校对思政课教学的不重视,从而对实践教学也没有纳入到考核范围之内,这样也不会带动老师的积极性去研究实践教学。
(三)保障机制不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能够真正落到实效,就必须要有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依照现实情况看,大部分艺术类院校对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有充分的保障机制,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缺乏应有保障机制,在一些艺术院校,实践教学还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因此,也就无从谈起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而实践又为理论提供依据和条件,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提高大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以及人文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精神风貌[3]。因此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单纯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个部门很难完成。在大部分艺术院校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机制都比较健全,明确规定实践教学学时、教学大纲等,并印制学生实训手册、出台实践教学文件管理制度等。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定较少甚至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不利于实践教学在思政教学中开展。
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
理论需要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实践教学正是加强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种锻炼,从而使得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4],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内在素质。
(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
现今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思想比较浮躁,意志力相对薄弱,缺乏传统的道德意志品质。现在社会转型,多元意识形态融合碰撞,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出挑战,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文化的多元性,就使得大学生的民主、法治、平等、效率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强,更加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多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表现在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差,不同程度地出现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认知模糊。由于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加强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让事实说话,增强理论的可信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验证理论,做到从内心真正地接受理论,信仰理论[5]。同时,在实践中他们可以逐渐发现自己的短板,学会与人沟通,使自己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可见,实践教学既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也能使学生走出自我的误区,从而使自己的心理、人格得以完善。
(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院校大学生应在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两者兼备,不可偏废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发展现状,这样就比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从而也促进了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能使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获得体验、相互交流,由原来的接受型学习向体验型和探究型学习转化,提升内在素质,解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启发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并参与其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加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加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理论的实效性。艺术院校大学生有别于综合类院校学生,他们具有独特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艺术类大学生在高考中对文化课分数的要求低于综合院校,这就使得学生们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生不够重视,甚至有的学生感觉对理论课的学习与自己无关,是在浪费时间,存在“唱好一支歌,一生有吃喝”的思想[6]。考试意图取巧抄袭作弊,蒙混过关。上课睡觉、看手机,大部分学生不在听课的状态。这种状况更让我们知道加强思政教学增强其实效性尤为重要。填鸭式的教学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要加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思政课原来那种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针对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除了借鉴综合院校的模式外,更应该结合艺术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特有的资源,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实践教学。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实践中去,还会对专业的学习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这也避免了学生在象牙塔中的孤陋寡闻。因此,要结合艺术院校自身的优势构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设置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艺术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有限,对一些跟兴趣和专业关联不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如专题演讲、小型辩论会、讨论会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这种课堂实践教学难以起到相应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再设计实践环节的时候,要多动脑筋,巧妙地设计实践环节,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方案,让学生乐于去参与和体验,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和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紧扣学生个体需求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比如根据授课内容及其背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适度地开展一些艺术名作赏析,艺术的传世之作是很有震撼力的。通过对艺术名作的赏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大学生生活或他们目前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自编自导成小品或者情景剧,让学生得到体验式实践,都能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实践教学模式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高校经常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每年都会举办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毕业季毕业展演等极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结合重大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的系别、不同的专业,开展一些校园活动:书画作品创意展览、红歌比赛、演讲比赛;诵读红色经典活动;开展“艺术人生”访谈活动;利用周末播放一些时代感强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或反映艺术家经典人生的经典电影。通过开展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史,坚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
(三)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教学
采取任何方式学习都是为了学以致用,都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有的放矢,因此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安排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提升学生对理论认知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利用小长假及寒暑假,走进社区、走进农村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加强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再回到课堂后,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理论知识,上好思政课。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还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可以编排各种喜闻乐见的节目到社区演出、慰问敬老院、孤儿院等。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的专业特长得以展示,能力被广泛认可,感受到成功和被尊重,又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1] 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演变历程及其历史启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2] 查朱和.京津两地部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座谈会述略.本刊编辑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
[4] 孙惠.关于提高职教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8(3).
[5] 李兴昌,鲍碧娥.浅议举例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3).
[6] 曹晶,杨建.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责任编辑:武 亮)
宋玉静(1971-),女,辽宁朝阳人,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2016年辽宁省教改立项项目“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7-06-04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