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化视角下幼师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2017-04-14徐雁

关键词:幼教幼师幼儿教师

徐雁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 114007

专业化视角下幼师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徐雁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 114007

为了顺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相关创新探索,一是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二是针对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开展研究性教学,三是健全等级、地域、特色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基地。

教师专业化;幼师培养模式;创新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为此,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成熟的一个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层面,如果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当教师,专业情意则决定其是否愿意当教师。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双重挑战,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幼师虐童、喂药等现象,表明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三个层面都出现了问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创新培养模式,成为培养院校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一、专业化视角下幼师培养模式的演变

所谓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计的学校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和淘汰方式等基本要素。

纵观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办学主体经由一大批中等师范学校改制、升格为大专院校,直至并入或独立升格为本科院校,幼儿教师的培养定位也由中专提升到了本科及研究生层次。在学制上,经历了三年制中专、五年制大专、四年制本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三升本、专升本的提升机制。《国家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幼儿教师以专科为主。2012年,笔者学校成功申办了“国家急需人才培养项目”,开始试点培养学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国家教委文件精神,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具有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学制为两年。

在课程体系上,如果说专科层次的特点是技能型课程,侧重弹、唱、跳、音、体、美等技能的课程设置,本科层次则是知识型课程,增加了教育心理类课程,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必然减少了技能类课程。而硕士层次的课程设置,强化了培养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课程,实践教学除了教育见实习外,还有微格训练、教育调研、幼儿园教育案例收集与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学位基础课中则安排了教育研究方法。

在实践教学方面,本科和硕士生层次虽然保留了中专以来的基本形式,但师生的重视程度、实践效果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整改的“最后一公里”,实践研究基地也不完善。

目前,我国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一起竞争上岗,就业区分度低。究其原因,是培养模式的专业区分度低,本科生的教师气质和技能弱化、专业思想不稳定已是不争的事实,还出现了“本科生不如专科生好用”的说法,令人深思。幼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发达地区幼师培养模式的特色

幼师培养模式决定了培养的质量。自2010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现阶段,我国在幼师培养方面还显得较为单一,学生往往难以获得多元化发展。因此,幼师培养应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培养模式是值得深刻学习和借鉴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课程设置权威认证,培养方式多元灵活等。关注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储备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做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一)美国幼师培养模式特色

美国的学前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其幼师培养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形成体制完备的、多元立体的培养模式。发展特色为:一是政府立法确保幼师培养的实施方向,并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教育贯彻教育培养的始终;三是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并将实践课程分级分层;四是采用权威标准化的评估体系确保幼师培养质量;五是培训与资格认证制相结合,以资格认证提升幼师培养质量;六是学校培养、入职培训与在职培训密切联系,以递进的方式促进幼师培养的专业化发展。

(二)法国幼师培养模式特色

法国的幼师教育发展速度和教育质量处于世界领先,幼师教育一般都在省级以上师范院校培养,入学考试相当严格,不仅需要考察专业的理论技能知识,还包含身体素质,音乐美术能力知识考核。其发展特色为:一是秉承人文教育传统,发展人性化的教育观念,拥有完善的课程设置;二是明确幼儿教师定位,重视教师职前职后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三是完善的法制建设,以立法形式保障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与待遇。

(三)澳大利亚幼师培养模式特色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学前教育质量,并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幼师培养水平。澳大利亚幼师培养是随着澳大利亚教师教育体制变化而改变的。现阶段澳大利亚幼师培养途径主要有两种,是各大学实施的高等教育三至四年的学位课程以及各州、领地教育部门开展的职业教育的短期资格培训课程。发展特色为:一是在幼师培养目标体系上较为完整,是一个复杂的目标体系,每个学校所开设的具体课程都需要申请州与地方教师协会认证;二是在幼师培养课程设计灵活多变,注重实践性课程和多元化专业课程设置;三是在幼师培养评价方式成多元化趋势。

(四)台湾地区幼师培养模式的特色①

台湾地区不断学习国外的经验理念,将国际意识融入实际教学中,近年来,在幼师培养教育水平方面显著提升。笔者对台北教育大学幼儿与家庭教育学系的幼师培养模式进行实地考察,发展特色如下:一是借由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多元领域课程,培养学生发展潜能、创意思考、乐在学习;二是从多元的学习和服务活动中,涵育学生尊重关怀、沟通分享、团队合作的人文素养;三是培育学生具备活泼创思、乐于学习、积极探索之能力,并发展统整与精进应用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专业知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的能力。分别就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进行具体说明。

1.幼师培养在本科层面,体现在:一是人才培养定位清晰,核心能力明确,就业面宽;二是课程理念更加专精,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三是实践教学内容全面,规定具体。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一是课程设计以婴儿和幼儿为对象,以期学生未来能于幼儿教保机构与幼教产业机构现场发挥专业才能;二是以课程与教学、产业与服务、家庭与保育、学前特殊教育等领域规划课程,顾及学生专业知能的提升、潜能发挥与多元发展,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幼教或投入其他需要幼教、家庭教育专业知能的产业;三是注重学生研究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协助学生养成终生发展与学习的态度与能力,成为具研究实力的幼儿教保机构人才与幼教研究人才。必修课,如幼儿教保理论、幼儿观察、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设计、亲子关系、家庭资源管理、亲职教育、幼儿园课室经营、幼儿学习评量、教保专业伦理;选修课以与大陆相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与教学”方向为例,开设了幼儿安全与急救、幼儿体能、儿童及少年福利、幼儿律动教学、创造力教育、领导原理、幼儿美学、教室互动、中国童玩、幼儿教具设计与应用、儿童图书馆学、游戏治疗、音乐治疗、艺术治疗、教保机构评鉴、幼儿餐点与营养等。这些课程设置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专业发展多元面向的可能性和实用性。另外,对要取得幼儿教师资格和学前特殊教育资格者都有明确的学分学程、选课顺序和教学实习要求。

2.幼师培养在硕士研究层面,体现在:一是培养目标兼具实务、研究和专长;二是课程统整理论与实务,教学注重互动和研究;三是实践研究基地多元。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是独立进行研究;二是与他人合作进行研究;三是规划与评鉴幼教课程;四是深度评析幼教相关理论与幼教实务;五是提升跨领域的幼儿与家庭教育专业知能。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教学上的设计理念为以培养幼教、家庭教育专才,开发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与学生之间运用多元方式进行讨论。具体包含六个模块:一是研究方法;二是幼教历史与哲学;三是幼儿发展与生活;四是幼教行政与专业发展;五是幼教课程与教学;六是家庭教育。除研究方法模块必修外,还需从其他课程模块至少选修一门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研究生若无实践经验,须随本科生补修,其实践研究基地是不同类型且各具特色的幼教机构,有高端私立园、社区公立园、儿童美术馆等,幼儿园课程模式精彩纷呈,主要以主题课程、方案课程和角落课程为主,其执着的专业信念、培养幼儿带得走的能力和幼儿为本的办园理念且落实到每个细节的境界,可谓学前教育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三、幼师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根据国际学前教师教育的新走向,结合国内推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幼师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构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目前,笔者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拥有从专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学历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既有高职教育,又有大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一方面要真正架构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从源头设计上畅通人才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如同立交桥四通八达的多元面向,可以是学前教育领域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幼教机构的师资,也可以是家庭与社区的幼教服务人员,还可以是幼教行政管理与咨询人员等,并进一步培养兼教幼儿园和小学低段的师资,为幼小衔接提供保障。

(二)针对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1.明确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改革课程设置。笔者针对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明确幼儿教师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如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熟悉国家纲领性文件、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评价能力、幼儿观察与指导能力、与家长社区的沟通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现诊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根据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强化了培养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课程。开设了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与专题讲座,给跨专业学生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专题讲座(包括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和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解读)、园长论坛等,并逐步完善和扩展。概言之,第一,把过去单一的技能类、知识类课程体系改变为融技能、知识和反思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使研究生不仅成为一名熟练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而且成为能对幼儿工作不断反思、自我成长、创造性工作的教育者;第二,课程设置须兼顾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伦理的融合,这是幼教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对高素质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第三,课程设置对国际视野、多元文化和全纳教育的关注;第四,在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新形势下,必须把学位课程和资格证考试课程结合起来。

2.逐渐形成以生为本的研究性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更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如果囿于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怎能培养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必须改为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式。几年来,经历了沿用本科生模式、讲授加提问模式、课堂汇报加讨论模式、幼儿园观摩加研讨模式,逐渐形成了研究性教学方式。为此,教师要改革以往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研究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态度、观点和表达纳入课程考核中,逐渐形成课前布置、组织讨论、总结讨论的教学程序,对于冷场的处理,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多启发引导,多鼓励探究。总之,只有把学生真正领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之路,师生才能共同提升研究性教学的课堂效果。

(三)健全等级、地域、特色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基地

实践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研究生具有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还要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多样的实践场所。目前,笔者学校已经扩建了校内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但也存在校外实践研究基地功能同质化的不足,多为市内优质公立园。为此,改革一是要拓宽实践研究基地类型,让学生到不同类型的幼教机构和社会组织去考察体验,如亲子园、艺术园、儿童图书馆、儿童科技馆、儿童博物馆、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综合体验中心等,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不同幼教现场的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二是可增补省内外的实践研究基地,和其他培养院校结成联盟,资源共享。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使学生见多识广,增长才干,满足不断完善的实践内容。为更好地配合实习工作,笔者学校还每年组织研究生开展教师技能大赛,聘请资深园长和教研员担任评委,增强对研究生教学技能的指导,并积极开展幼儿园模拟教学活动,由资深园长进行点评和指导。

创新幼师培养模式,可以改革培养模式的一个基本要素抑或若干个要素联动,从人才定位、申请条件、学习年限到核心能力、课程设置、就业面向等,使不同学历层次的幼师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专业区分度,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幼儿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成长的双重需求。

注释:

①参考台北教育大学幼儿与家庭教育学系提供的资料。

[1]秦金亮,等.全实践进行时——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养成[M].新时代出版社,2011.

[2]刘岩.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8).

[3]彭海蕾,刘莹.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2).

[4]左茹.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6).

[5]Campbell-Evans,GStamopouls E,&Maloney,C, Building Leadership Capacity in Early Child⁃hood Pre-Service Teachers[J].Australian Joum⁃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4(5).

(责任编辑:彭琳琳)

2016-12-09

G650

A

徐雁(1964-),女,鞍山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专业化视角下的幼师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JG15DB019);2013年校教级项目“地方师范院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YD 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幼教幼师幼儿教师
男幼师荒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教产业的风向标,上海幼教展的五大看点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