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教学,上出微型课精彩
——如何上好20分钟的微型语文课

2017-04-14张学超龚永军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夸父赏析课文

■文/张学超 龚永军

精心设计教学,上出微型课精彩
——如何上好20分钟的微型语文课

■文/张学超 龚永军

20分钟的微型课,是近几年来各类教师教学比赛的重要形式,它以时间短、教学内容集中、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高而显现出特有的甄别功能。如何上好20分钟的微型课,确实需要深入思考。因为不少语文微型课出现了因为贪多而“空”,因为求全而“快”,因为时短而“虚”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笔者以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准备,就可以上好一节20分钟的语文微型课。

一、选好内容之“点”,做到有的放矢

20分钟的教学时间,显然不允许在课堂上安排太多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进行必要的取舍,要选准其中的一个“点”来设计教学。那么这个“点”该如何选呢?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点”:

1.选准精彩点。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可以选取文章中描写济南冬天下雪的那部分作为微课教学点,紧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引导学生赏析山顶“镶了一道银边”这样的“妙”,接下来赏析“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的松树之“妙”,然后“山坡上”的花衣之“妙”,山腰上的薄雪害羞之“妙”。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写雪的角度之“妙”,颜色之“妙”,修辞之“妙”。抓住了这样的精彩点,我们的课堂就有了“精彩”的内容基础。

2.选准兴趣点。比如《夸父逐日》,学生对神话传说感兴趣,尤其是夸父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逐日这样的问题感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从这里出发,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寻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猜想夸父为什么逐日。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中,理解人物、体会精神。

3.选准疑难点。比如杨绛的《老王》文末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谁是幸运者,谁是不幸者,为何要“愧怍”,这些都是这篇课文的疑难点,扣住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我们”的幸运之处,老王的“不幸”之处,作者的“愧怍”之情就呼之欲出了。

4.选准争议点。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主题有说是“本文是对童年生活的赞美,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也有说是“本文就是作者深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的玩乐时光和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以此表达对童年快乐时光的怀念”。结合这样的争议,让学生结合课文说明自己的立场,并找到依据,然后进行班级辩论,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就会走向深入,这样的课堂就会生成不少精彩。

二、搭好学习之“梯”,建成一个拾级而上的“道”

选好内容之“点”,只是我们释放教学之“箭”的第一步,如何引导学生走到我们设计的这个“点”上,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好学习之“梯”,建成一个学生能够拾级而上的“道”,这样教学目标才能达成。这个“梯”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设计好主问题。一节语文课的教学需要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但是问题不能太多太琐碎,必须找到一个主问题来引领。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选的这个点来合理设计。比如《记承天寺夜游》在选取月景赏析之点之后,就可以围绕“作者重点写什么景,抓住景物什么特点来写,作者是如何来写的”这样的主问题组织教学。有了主问题就有了教学抓手,有了通往目标的“道路”。

2.注意问题的梯度。比如《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分清文章的三个层次,有老师就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三个“故”,然后用“因为……,所以……”说话,这样的设计没有问题,但是跨度有点大,学生虽然知道“故”的意思,但是他们不知道“故”字前后,谁是“因”,谁是“果”,这样学生在用“因为……所以……”说话的时候就出现了混乱,没有达成教师想要达成的目标。这里就需要教师将这个问题再明确指导一下,告诉学生“故”字之前是原因,“故”字之后是结果,这样一来难度降低,学生自然就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了。这样教学的目标也就能够实现。

总之,要想上好20分钟的语文微课,就应当选好内容之“点”,搭好学习之“梯”,让学生沿着思维的梯子,达成学习目标。这样的语文微型课才会有重点不空,有梯度不快,有活动不虚。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初级中学 陕西省安康市教研室

猜你喜欢

夸父赏析课文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追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千里之外
步辇图赏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追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