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出镜报道

2017-04-14邹乌兰

数字传媒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情感

邹乌兰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浅谈出镜报道

邹乌兰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出镜报道的大量涌现和媒体对出镜人才的急切需求,说明了出镜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出镜报道为何重要,如何做好出镜报道,却不一定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所周知。所以笔者就如何做好出镜报道浅谈了几点看法,认为正确使用视听符号、提高新闻可信度,提高出镜记者的新闻敏感度,说好出镜语是必备要素。

出镜报道 出镜记者 新闻价值

一、出镜报道概述

记者面对摄像机直接向观众报道的行为称之为“出镜”。出镜记者的称谓来源于国外,英文全称是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意指在镜头前进行报道的通讯员和记者。

今天中国的传统主流媒体拼的就是两个场,即现场和立场。记者是否“在场”,是否有记者出镜,不仅关乎节目质量本身,更从心理层面影响观众对新闻、对节目、对媒体的判断与评价。出镜报道是“现场+立场”的最佳实现载体,它以人格化的传播形态带领观众置身新闻现场,亲历事件进程,满足观众在心理上“参与”新闻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大电视新闻媒体无一不强化出镜报道在新闻中的地位,这恰恰体现了出镜报道的价值。无论央视还是地方台,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民生新闻,无论是可预测性事件直播还是突发事件直播,出镜记者的意义都不只限于“在场”,更在于媒体的视点和立场。出镜记者以出镜的形式进行报道,这种“出镜”的形式已超越形式本身,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怎样做好出镜报道

(一)提高可信度

可信度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或事物可以信赖的程度。从媒介特性上看,电视新闻的可信度主要依靠视听符号,虽然“有图未必有真相”,但人们对于图像的优先信任是天然的,消息来源、论证逻辑、选取的事例等也能影响人们对电视新闻可信度的判断。例如《东方时空》多年前“重庆氯气泄漏事故”的报道,记者王跃军报道事故发生三天后当地居民开始陆续返回居住地,他随着居民一边走一边做报道,当说到“目前这个地区的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忽然用手往上一指:“看,连小鸟都回来了!”摄像迅速把镜头摇向树端,画面中能明显看到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叫。这个出镜报道几乎可以称为“经典出镜”,因为小鸟回来了,一定是这里的空气质量好了——这是最好的证明!人,可以摆拍,甚至可以造假,但是小鸟可不听你的。所以说这才是最好的出镜报道。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了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并且把它传递给了观众,这是“用事实说话”最好的手段。

(二)提高新闻记者新闻敏感度

出镜记者作为在新闻现场的叙事者,也是出镜报道的第一个把关人。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什么、从哪个角度切入、把话说到什么程度、如何吃透“两头”,在与境外媒体连线时如何向世界正确说明中国,都是需要出镜记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处理好的问题。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电视策划人薛宝海认为:观众不关心你到哪了,而想关心你到了一个地方之后有哪些震撼你的事情,你的感受是什么。出镜记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具备新闻敏感度,能够发现新闻现场的细节,找到报道切入的角度,也就挖掘出了它的新闻价值。

(三)说好出镜语

1.措辞准确

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的措辞务必准确,相较于平面媒体和录播新闻有相对充裕的甄选措辞时间,用词准确在直播中直接体现了出镜记者的语言功力。用词不准确,轻则体现了出镜记者的语言功力不强,重则影响报道效果,甚至新闻真实。

2.用语生动形象

出镜记者作为信息传递者,使用修辞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行为。出镜报道的真实性决定了只有那些既能使话语生动、形象,又不影响新闻真实的修辞才能被纳入到出镜报道中,例如1969年7月担任阿波罗11号任务指挥官的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而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这是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成为名垂青史的经典之语。在央视1997年香港回归直播中,白岩松的报道,就运用了句子仿拟:“各位观众,这条线并不长,大家也看到了车速也并不快,但是今天驻香港部队越过管理线的这个一小步,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为了这一步,中华民族等了一百多年。”

3.注重表达情感

无论出镜语是短是长,它都是出镜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出镜语的创作看似是只言片语,但背后的创作却需要出镜记者的场性思维。之所以需要电视记者具备场性思维,是由于电视记者在采访中面对的是各种视听符号组成的信息场,它们都可能参与到电视新闻的传播中,这就需要电视记者在采制过程中具备整体的时间观念,综合考虑和调动各种信息参与叙事。出镜语的创作问题不单纯是“说”问题,而是与整个出镜报道的传播体系有关。有的出镜记者在现场无话可说,或泛泛而谈,都与缺少场性思维有关。出镜报道提供的不仅仅有信息,还传递观点、表达情感。这里所说的情感并不是指记者在现场要抒发感情,而是言语间的情感与观众的接受情感相契合。有些情感是含蓄的,有些情感则是外显的,无论是哪种,最终的归宿是让观众觉得你说到了他的心里。他欲知、未知的信息得到满足,他想说的观点得到表达,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共鸣。在1998年,英国戴安娜王妃葬礼的直播报道中,画面上,葬礼车队在行走,人们纷纷抛撒鲜花,记者这样说:这是戴安娜王妃最后一次穿街而过,这条路充满花香,通往她们家族的墓地。在那儿,将安息着最受关注的名人,她也将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

要胜任出镜报道,需要出镜记者具备一定的素质。新闻媒体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中国,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人民的“喉舌”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新闻工作者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出镜记者的政治素质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开展新闻报道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G212

A

2096-0751(2017)08-0011-02

邹乌兰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助理编辑

责任编辑:孟宪超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台上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情感小语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