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黛丽·赫本的天使情愫

2017-04-14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奥黛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赫本

杨 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奥黛丽·赫本的天使情愫

杨 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奥黛丽·赫本的一生,展示了美丽、优雅和善良的秉性。奥黛丽·赫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人生,成功塑造了大众喜爱的、独具特色的银幕形象,她为世界电影史做出的贡献世人有目共睹。在人生的最后五年里,她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为非洲及贫困地区妇女儿童争取权利所做的一切也为人们永远铭记。

奥黛丽·赫本;银幕形象;博爱;奉献

奥黛丽·赫本从来都是美丽、优雅、善良的代表,她完美的形象和仁爱的精神照亮了整个世界,她是英国电影和舞台剧演员。因在影片《罗马假日》中成功饰演了安妮公主而一举成名,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为挣脱桎梏寻找自由成为经典和永恒的银幕形象。她的经典语录以及对美和生活的真知灼见感动了亿万人。尤其是晚年,奥黛丽·赫本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为非洲及贫困地区妇女儿童争取权利所做的一切更让人难以忘怀。赫本对慈善工作热衷而敬业,即使到了生命即将终止的时候,她仍然惦记着工作和孩子们那天使般的笑容。

一、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痛苦使奥黛丽·赫本饱尝童年的凄苦

赫本出生于比利时一个贵族家庭, 从小在英国一所贵族学校学习。后来,赫本考入一所音乐学院开始了芭蕾舞的学习。成为演员和舞蹈家一直是小赫本的梦想。

随着欧战爆发,赫本跟随母亲来到荷兰。1940年,纳粹的魔掌伸到了荷兰,残酷、野蛮的战争使带有犹太血统的赫本家族被视为帝国的仇敌,财产被没收,多名亲人被杀害。奥黛丽·赫本也被纳粹从大街上抓走,在被押往劳役营的途中,她惊险逃脱,在一个又冷又脏的地下室里,躲过了一劫。在艰苦的战争岁月,赫本经常食不果腹。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赫本利用芭蕾舞演出作掩护,为荷兰游击队秘密筹集钱款并多次为荷兰地下党传递情报。16岁时成为一名志愿护士,帮助照顾战争中受伤的盟军和英国士兵,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二、成功塑造的银幕形象使奥黛丽·赫本深入人心

赫本非常讨人喜欢,她高贵典雅的气质令上帝为之动容,好莱坞导演怀尔德曾深有感触地说。

1952年,她入选《罗马假日》剧组,成功扮演了英国公主安妮,展现了安妮公主天真烂漫的秉性以及她厌烦皇宫中教条式的生活,私自跑出宫去游玩并与一个小报记者相知相爱的喜剧爱情故事。赫本在《罗马假日》里身着一套裙摆宽大的宫廷晚礼服,戴着白色长袖丝质手套,圣洁高贵。影片通过公主在一家理发店毅然把自己的长发剪短的故事情节,展示了赫本男孩儿般叛逆、大胆的性格。引发了时尚女孩们的共鸣并竞相模仿。该片风靡至今,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名片。

《罗马假日》是赫本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她非凡的表演天赋和卓越的演技让当时已经成名的搭档格里高利·派克说,奥黛丽·赫本迷人、优雅的程度让他在《罗马假日》里永远都感觉自己是她的配角和陪衬。赫本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并一举成名。

1955年,《龙凤配》使她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61年,电影《蒂凡尼的早餐》确立了赫本在时尚界的霸主地位。1964年,她主演了《窈窕淑女》。1988年,赫本在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扮演了一位白衣天使,至此,她演艺生涯完美落幕。

三、奥黛丽·赫本博爱和奉献精神源于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奥黛丽·赫本集美貌与善良于一身,是人们心目中的女神。透过她那如溪流般明澈的双眸,我们看到了她那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赫本对于爱和美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She said that she was born with an enormous need for affection, and a terrible need to give it[1]175.

她说她与生俱来就非常需要爱,而更为强烈的是要——给予爱;她对爱情的理解更为独到——外在决定两个人是否在一起,内在决定两个人在一起多久。

“Elegance is the only beauty that will never fade.”

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

(二)赫本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

“For a slim figure,share your food with the hungry.”

与饥饿的人分享你的食物,就会有苗条的身段。

赫本曾经说过:“谨记,如果需要有人来帮你,能帮你的就在你自己手臂的末端。随着年龄的增长,别忘了你还有一只手:第一只手是帮自己的,第二只手是用来帮别人的。”

(三)为人和蔼友善,内心充满阳光

美丽的双眸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动人的双唇只说善美之词;优美的姿态源于与知识同行,这样你永远不会孤单。

She believe that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她相信明天的太阳是新的。

(四)赫本对于物质的理解

“物质越丰裕时,我想要的却愈少。许多人想登上月球,我却想多看看树。”

奥黛丽·赫本是个完美主义者,从银幕形象到生活中的自己,她都希望做得尽善尽美。

(五)赫本对于人生的见解

赫本把人生喻为匆匆走过博物馆,“只有当你路过后,你才能真正开始理解你的所见所闻,回味思考,翻书查找,心里记牢——因为你不能一下全消化。”

“没有什么不可能,这句话说的是‘我能!’”。

(六)生活的磨难使她变得更加坚强

赫本经过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一度使她染上忧郁症。但她经常独自散步排解郁闷,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儿子肖恩是她两次流产才生下的,她宠爱着孩子,沉浸在幸福之中。她说“每个孩子的降生都是上帝在提示我们,不应对人类的未来失去希望。”

她第一个选择的是她的事业,然后是她的家庭,等孩子们长大后,她又选择世界上那些不幸的孩子,尽她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她从不自夸,当人们赞美她时,她总是委婉回避。

(七)她对时尚潮流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她平时喜欢打扮自己,总是保持着她那非凡的气质。优雅斜系的围巾、俏丽的七分裤、简洁的小洋装以及带领结的白衬衫、大框黑色太阳镜等,都成为永恒经典的形象。时过境迁,但她的衣着和装扮仍是当今时尚。她认为每个女人的美都是独一无二的,关键在于发掘和保持[2]75。

她对时尚有自己的见解,不随波逐流。事业初期,她就很清楚自己喜欢的风格,用简单朴素诠释了美的真谛,并与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师纪梵希合作。做到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统一。纪梵希在时尚界享有盛名,赫本与他的密切合作也成为一段佳话。

四、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积极为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呼吁人权

奥黛丽·赫本1987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后,全身心投入到这份仅有一美元薪金的志愿者工作中,并且拒绝了有人付酬三百万美元请她写自传的请求。她和丈夫罗比每年都要启程去地球上最贫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从孟加拉国、苏丹、越南、印度、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中南美洲、索马里到挪威。她说作为一个母亲,她有责任这么做。1992年,重病期间,她还拖着疲惫的身子去索马里看望那里贫困交加、面临死亡的儿童。她希望通过她的名气来帮助贫困儿童。奥黛丽·赫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世界上每一个贫困角落,她号召大家为贫困地区妇女和儿童募捐,承担多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务,多次深入到偏远危险地区,以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战争受害者的身份唤起世界人民对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关注。史利丹·杜宁说:“她会说多国语言——英语、荷兰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或许还有我不知道的语言。”

《和你在一起》是奥黛丽·赫本于1989年完成的演讲稿,也是这位伟大的天使留给世界最为珍贵的人道主义遗产。在演讲中,她声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贫穷国家的掠夺,斥责了贪婪自私的发达国家视千百万贫困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于不顾。她认为尊重儿童,让儿童享受本应该属于他们自己的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任何人无权剥夺。她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看作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是支撑她的精神力量[3]63。

1988年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她。奥黛丽·赫本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纽约为她塑造了一尊高7英尺的青铜雕像,命名为“The Spirit of Audrey”, 她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患癌症病逝,享年63岁。

赫本的故居在瑞士法瑞沃州的穆尔日市附近一个叫托罗什那兹的小村庄,是奥黛丽·赫本生活了30多年的“第二故乡”。据说村里为了纪念赫本,建立了“奥黛丽·赫本纪念馆”,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很快,托罗什那兹便成为全世界奥黛丽·赫本影迷的朝圣地,每年的参观者都有数千人。纪念馆将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奥黛丽·赫本基金会”,帮助非洲贫困儿童[4]157。

赫本传记《奥黛丽·赫本纪念册》面世多年了,书中精选了赫本生前保存的许多鲜为人知照片、剧照、图片和私人信件等。传记中的大部分图片均来自赫本本人的收藏。在她去世前半年,她就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得很有条理。肖恩表示,这本书所得利润的一部分将捐赠给赫本生前赞助过的儿童基金会。他是这样评价母亲的,她一生严于律己,谦让淡薄,温文尔雅,心存博爱的精神品质令她不朽。

失去奥黛丽·赫本,这个世界不仅仅失去了一位影星,更失去了一位公主,一位天使,一位慈善家,她激励了我们所有的人,她的无私和爱心应该被世人永远铭记。

[1] Sean Hepburn Ferrer. Audrey Hepburn,An Elegant Spirit[M].Atria Books,2005.

[2] 李邑兰. “赫本风格”:从潮流到永恒[J]. 中国新闻周刊,2009(16).

[3] 杜道明. 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J]. 中国文化研究,2008(4).

[4]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3版.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15.

Angel’sAmotionsofAudreyHepburn

YANG Jie

(ShangqiuPolytechnic,Shangqiu476100,China)

The article,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AudreyHepburn’s lifetime, shows readers her personal nature of beauty, grace and kindness in four aspects. She sensed the life through her own experiences and successfully created figures on the screen that are most popular and typical. Her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world movies are publically recognized. At the last five year of her life, as the UNICEF Ambassador of goodwill,AudreyHepburnwill ever be remembered by what she did for gaining the rights of women and children in Africa and in some other poor areas.

AudreyHepburn; angel; emotions

K837.12;K835.61

A

1671-8127(2017)05-0034-03

2017-06-11

杨 捷(1963-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袁培尧]

猜你喜欢

奥黛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赫本
赫本 被爱辜负,不辜负爱
奥黛丽赫本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预防针对儿童的网络暴力
澡缸里的国王
赫本 真正的优雅,从来与年龄外貌无关
联合国儿基会成立70周年 保障全球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联合国儿基会成立70周年保障全球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九旬瑜伽老太冲刺中国版奥黛丽·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