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2017-04-14张柏琴刁幕鹏
张柏琴 刁幕鹏
(黑河学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张柏琴 刁幕鹏
(黑河学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针对高校目前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仍显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实践平台依然短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健全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对深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型培养机制,对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培养机制
一、以全面育人为首要原则
地方高校必须从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着手,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机整合教学、科研、实践平台等资源,破除学生创新创业障碍,不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教学促创、科研促创、服务促创“三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二融合”,突出全面育人“一原则”, 构建全程、全员、全面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格局。
二、以人才需求为教育导向
黑龙江省提出“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应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为导向,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上升为学校发展的重大任务,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肩负起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实现高校、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及产业界协同创新,构建符合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为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三、以机制建设为基本保障
要解决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有效实施,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人才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组织机构,设立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以团委和教务处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学院,系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解决创新创业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协调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及行业等有关部门的关系。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和资金保障。
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要素
地方高校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根据地方企业(行业)职业标准和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贯通、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结构。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重构与企业(行业)有机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由“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专业技能应用课程模块、实验实践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在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中,根据企业(行业)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分设由创新创业能力基础和创新创业技巧指导构成的两个子模块,在子模块下分别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此形成相互衔接、有机整合、科学协调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信息化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引进网络创业与服务等方面的网络在线课程资源,积极开发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构建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依托学校应用型专业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发挥特色课程群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新的增长点。
五、以队伍建设为重要前提
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实现预期培养目标,关键在教师。学校应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以“双师双能型”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以聘请企业(行业)优秀创业人才为辅助,配齐配强专、兼职教师,要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要制定全体教师必须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完成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及绩效考核挂钩,并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强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选派专业教师、辅导员、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到企业(行业)定期挂职锻炼。出台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教师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聘请企业(行业)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者及本校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等各行各业人才来学校进行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及讲座,并担任在校学生相关专业实践课程、毕业生创新创业技巧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或指导教师。
六、以实践教学为必要手段
创新创业学院应科学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加强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整合校内教育资源,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加强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实训室建设,并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免费开放。二是加快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整合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廊”,以此为创业学生提供免费的创新创业生产及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资金支持,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提供企业孵化服务,进一步拓展学生创业空间。三是加大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力度。协调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委员会、地方政府、人社局、小微企业协会等单位和部门,开拓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四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创新优势。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资源,搭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的转化。五是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客空间等社团,鼓励学生共同创业。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以社团方式参加创意设计和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举办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
总之,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适应和引领地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许青云.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2]张清林.高校转型发展要坚持“三个着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3]魏朱宝.刘红.“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4]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责任编辑 王占峰]
F752
A
2095-0438(2017)06-0110-02
2017-04-02
张柏琴,黑河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刁幕鹏,黑河学院发展规划处综合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信息统计。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建设“龙江丝路带”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研究”(16EDE1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研究”(16G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