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地方戏剧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以商洛花鼓戏《带灯》为例
2017-04-14孙雪娥廉洁
孙雪娥,廉洁
(1.商洛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2.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陕西商洛 726000)
关联理论视角下地方戏剧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以商洛花鼓戏《带灯》为例
孙雪娥1,2,廉洁1
(1.商洛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2.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陕西商洛 726000)
戏曲在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商洛花鼓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对外传播中离不开翻译的支撑。从关联理论翻译视角出发,以商洛花鼓戏《带灯》为例,探讨该剧中方言、俗语等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加注等,为地方戏及其他形式的方言、俗语等的英译研究提供借鉴。
关联理论;《带灯》;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商洛花鼓戏的对外传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商洛花鼓戏经典剧目《带灯》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浓厚,展现了地方民俗文化[1]。因此,恰当翻译这些词汇,对商洛花鼓走出国门、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戏剧文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主要停留在对国内外著名文学作品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分析和探讨上,在极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中,李颖玉分析探讨了葛浩文对贾平凹小说《浮躁》中多次出现的陕西方言“瓷”的理解和其相应翻译的成功和不足之处[2],班荣学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出发对《浮躁》英译本中典型乡土话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3],钱亚旭定量分析了《红楼梦》霍克斯英译本中物质负载词的翻译策略[4]。具体到戏剧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却只有9篇,且都是基于某种翻译理论,分析不同英译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例如,吴建新、黄清霞和于彤分别对京剧《长生殿》《西厢记》和话剧《茶馆》中几个英译本中的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5-7]。谭建芳则是对朱生豪、梁实秋、方平的莎士比亚戏剧三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汉译进行了对比分析[8]。目前,地方戏剧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几乎是空白。地方戏剧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出剧种,大多根据地方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史料进行加工创造,凝结着地方的民风习俗和人民的智慧,其唱词中多用地方百姓喜闻乐见的方言、俗语、谚语、俚语、典故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正是因为地方戏剧的地域文化特征鲜明,增加了翻译和对外传播的难度。译者根据自己对商洛花鼓戏《带灯》的翻译实践研究,借助关联理论,分析商洛花鼓戏《带灯》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将为地方戏曲的对外译介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一些参考。
一、关联理论
1986年,Sperber和 Wilson共同编写了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 该书中,他们提出了关联理论[9]。该理论基于认知视角,详细论述了语言交际的概念。作为一种认知过程,语言交际由明示和推理两部分构成。每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需要被假设为交际行为自身具备的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9]。 交际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最佳关联”。1991年,Gutt将关联理论与翻译相结合,将其应用到相关翻译实务中。根据他的观点,翻译本质就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它体现了源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由推理和明示构成的双重过程。一方面,译者必须基于推理,理解领悟源文作者旨在体现的语境假设;另一方面,译者也必须深刻把握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以使译文读者能够通过恰当的推理实现语境效果的最大化。对此,译者就必须实现译文的语境效果最佳化,从而实现译文和读者之间达到最佳关联[10]“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11]。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然后在源语文本的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间做出恰当的选择,“尽可能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intention)与译文读者的期盼(expectation)相吻合”[11]。
二、关联理论框架下的戏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商洛花鼓戏《带灯》是商洛地方戏,由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著名的戏剧,通过一个女乡镇干部带灯的视角和工作来透视当下的中国社会,该剧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该剧中运用了大量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俗语,有些出现在对话中,有些出现在唱词中,其最大的特点是民族色彩浓厚、寓意深刻,但是,其语言表达的地域性、独特性和复杂性使翻译变得异常困难。由于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不同的宗教、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源文作者、译文读者和译者势必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语境,译者对其的分析和处理将关系到文化内涵深厚的方言、俗语等是否能够以译文的形式获得译文读者的理解与接受。因此,要求译者必须要深刻理解这些文化词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做出评估和判断,找出源语文本与译文语境间的最佳关联。戏剧具有瞬时性、舞台性等特征,这就给译者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尤其表现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面。译文不仅需要准确体现源语文本作者的意图,还需要保证译文语言的通俗易懂。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译文既要准确体现源文的内容,又要体现原作的目的和意图。当这两个要求无法同时满足时,实现交际目的就成为了首要选择[12]。因此,必要时译者采取变通手段、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达到最佳关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空缺。
(一)方言
例(1)过去一夜“打糊砌”不歇脚。
译文:In the past,he could do the heavy work for a whole night without rest.
“打糊砌”在陕西方言中指的是一种重体力劳动,是指将黏土和干麦秸用水和在一起,光脚不停地踩以便搅拌均匀,这需要费很大力气,然后用模板做成长方形,晒干后用,过去人们盘炕常用的材料,可以保持炕的温度。这一词的文化内涵在译语文化语境中不存在。如果把“打糊砌”直译为“play Huti”译语读者肯定会一头雾水,对源语文化产生误解,会以为她丈夫常喜欢打某种游戏。“不歇脚”就是指不停地在干活,没有休息的时间。因此,译者根据上下文语境,采用意译的方法,将王存存丈夫过去健壮得像头牛的形象翻译出来,使译文与原文达到了最佳关联的效果。由此,既消除了译文读者的理解障碍,由实现了充分的语境效果,从而实现了译文的最佳关联。
例(2)他要搭台阶我就给他递砖么。
译文:He wanted to find an excuse and I gave him a chance.
例(2)“搭台阶”在这里可引申为找借口,“递砖”则就是给机会,行方便。基于对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和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双重考虑,“他要搭台阶我就给他递砖么”这句话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如果直译成“He wants to build steps,I will pass him bricks.”会使译文读者感到莫名其妙,从而很可能让译文读者产生误解,通过对上下文语境和原文意图的深层次剖析,译者优先选择了意译法,消除了源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鸿沟。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清晰理解译文的含义,保证了交际效果和最佳关联的实现。
例(3)娃的干大,娘的麻达,骚情的婆娘挂码子,把人活笑煞。
译文:The kid's nominal father is a problem to his mother.Flirting woman finding a lover,makes us burst into laugh.
该句中的“干大”“麻达”“骚情”和“挂码子”均为陕西方言,干大是指干爹、义父;麻达是指麻烦、问题的意思;骚情有两个意思:第一,热情过分,有讨好献媚之嫌,无事献殷勤:第二,风骚,轻佻。挂码子则是找男(女)朋友,尤指已婚者找情人的意思。译者把“干大”“麻达”“骚情”和“挂码子”分别翻译成“nominal father”“problem”,“flirting”“find a lover”,准确地把握了原文的意图,将原文中这些方言词的内涵表达出来,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译者不仅体现了源文的语言形式,而且还向译文读者精确传达了源文作者的意图,实现了神似和形似的统一,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最佳关联。
(二)俗语
例(4)咱们都是公务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译文:We are all civil servants.Being a monk one day,we must toll the bell one day.(It means one takes a passive attitude towards his work.)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佛教用语,和尚每天除了念经之外,还要种地、化缘,撞钟只是他本能的工作,因为撞钟只是佛事的一个活动,所以,又引意为撞一下是一下,也就成了一个习惯,指没有实际的效果。 现指是指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强做事的意思。这句俗语在中文中有深刻的讽刺意味,但译语读者没有此方面的认知语境,因此译者采用直译加注法,直接译出谚语明示信息,在注释中介绍了其隐含之意,虽然译文读者需要花费更多的处理努力,但能得到了更大的语境效果。
例(5)阎王出行,小鬼还能不跟着。
译文:Where there the Yama goes,there are his underlings.(Yama is the king of hell in Chinese Buddhism.Here the author satirizes that some civil servants try hard to please their leaders instead of serving people.)
“阎王”是佛教和道教用语,指的是传说中的地狱里的大王,专门管理小鬼的,也掌握人的生死。这句话的意思是阎王要出门,他手下所管理的小鬼一定要跟随他一起出行。根据上下文语境,译者可推断出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是讽刺当下一些公务员干部,阿谀奉承,只想着巴结上级,与上级搞好关系,但不能切实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但译语读者处于基督教文化中,对佛教文化一无所知,所以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鉴于此,直译加注法能够成功保留源语文化的图式。由此,不仅能够帮助译文读者加深理解源作内容,而且还能够增添源语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可以获得和源文相同的语境效果,同时保持了和源文的相似度,也消除了译语读者的阅读障碍。如果意译,虽然能把原作者的意图表达出来,但却失去了文化神韵。
例(6)这时我不能走,有句俗话,天上下雨地上滑,哪里跌倒哪里爬。
译文:I can't leave now.There is a saying:“The ground is slippery when it rains.One should stand up where he falls down.”
俗语“天上下雨地上滑,哪里跌倒哪里爬”的意思就是说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不要老想着别人帮你;自己遇到了困难自己解决,也不要想着逃避问题,而要学会迎难而上,主动的解决问题。根据上下文语境,面对复杂的矛盾和尖锐的冲突,带灯始终不渝地坚持履行着一个乡镇干部的职责[13]。因此,译者基于源文的文化图式选择了直译法。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尽管不存在与“天上下雨地上滑,哪里跌倒哪里爬”对应的俗语,但是译文读者能够轻易理解其会话隐含,在语境效果方面能够实现与源文读者的一致性。换句话说,译文读者理解译文话语所达到的关联度与源文读者是相对应的,因此,他们在理解该俗语时没有任何的文化障碍。从而可以获得和源文相同的语境效果,同时保持了和源文的相似度,从而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最佳关联。
例(7)出家的和尚没法了,病乱投医么。
译文:I have no other choices.If one is critically ill,he will turn to any doctor.
“出家的和尚没法了”,出家的和尚都要求剃掉头发,因为头发是无限生长出来的,代表尘世间无尽的烦恼。剃度即把烦恼剃掉,把红尘斩断,从此无牵无挂,版衣佛门。“出家的和尚没发了”是一个双关语,此处“发”与“法”谐音,其隐含意思是“办法”,即出家的和尚已看破红尘,没办法了才去剃度。在这儿王存存在说她的丈夫病很重,去了好几家医院也看不好,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病急乱投医了,也许还能得救。“病乱投医”是指人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该俗语中国文化色彩浓厚,如果直接使用直译法,由此产生的译文将会超出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即使译文读者付出很大的处理努力,也无法准确理解其真正含义。直译法无法完全表达源文作者的真实意图,很明显,为了准确传达源文的交际意图,译者采用了意义的翻译方法,该译文弱化了源文信息意图,虽然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文化亏损,但却实现了“源文信息与译文读者期盼的相互吻合。”
三、结语
戏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本质上是文化意象的翻译,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实现了译文读者所期望的最佳关联。关联理论为商洛花鼓戏的英译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使译者能够消除源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理解障碍,起到沟通的作用。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实现最佳关联,从而帮助译文读者在阅读、理解时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也有助于他们对戏剧演出的观赏,尽量达到和源文读者类似的接受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地方戏剧及其他形式的方言俗语的英译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地域文化精粹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
[1]孙雪娥,田亚亚,付丹亚.商洛花鼓系《月亮光光》中方言俗语英译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5,29(3):21-25.
[2]李颖玉,郭继荣,袁笠菱.试论方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躁》中的“瓷”为例[J].中国翻译,2008(3):64-67.
[3]班荣学,于亚莉,李雨田,等.乡土文学文化翻译的归化与异化——《浮躁》英译本个案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61-163.
[4]钱亚旭,纪墨芳.《红楼梦》霍译本中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定量研究[J].红楼梦学刊,2011(6):59-71.
[5]吴建新.长生殿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比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18-26.
[6]黄清霞.从文化预设角度看《西厢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23-30.
[7]于彤.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茶馆中两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比较[D].长春:吉林大学,2015:26-32.
[8]谭建芳.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莎士比亚文化负载词汉译[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3:15-26.
[9]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6:200
[10]GUTT E 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Oxford:Blackwell,1991:120-129.
[11]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4):6-9.
[12]唐珍.关联理论视角下京剧《长生殿》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2):125-127.
[13]孙豹隐,孙昭.萤火虫可以照亮夜空[N].中国艺术报,2016-01-29(6).
(责任编辑:彭治民)
A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in Local Op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ies——A Case Study of Shangluo Huagu Opera Dai Deng
SUN Xue-e1,2,LIAN Jie1
(1.School of Humanities,Sha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2.The Research Center of Shangluo Culture and Jia Pingwa,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Opera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Shngluo Huagu opera depends on the C-E translation.Taking Shangluo Huagu Opera Dai Deng as an example,the translation ways of the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such as dialects,proverb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ies.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annotation translation are mainly adopted.It may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translation research of dialects,proverbs in other local operas and works.
Relevance Theories;Dai Deng;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translation strategies
H315.9
A
1674-0033(2017)05-0044-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7.05.009
2017-07-20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7Z116);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项目(15SLWH05)
孙雪娥,女,陕西洛南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