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背景与阐释

2017-04-14张骞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型中国特色

张骞

(武汉商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背景与阐释

张骞

(武汉商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当前,中国的智库发展与决策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发展的内在逻辑,且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价值理想上高度契合。新型智库的“中国特色”,体现在管理体制和科研成果两个方面。新型智库的“新型”,则将在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的民主化、智库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中国“思想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四个方面突破旧型智库的桎梏。理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解读其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未来智库的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背景;思想市场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智库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理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解读其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未来智库的发展方向。

一、遮蔽与凸显: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现实背景

(一)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发展的内在逻辑

1.在国际发展环境和需求平台上的审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上升,中国的硬实力已经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飞跃,但以观念文化的亲和力、思想影响力和国家的创造力为代表的软实力与当前的经济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比如,在国际舞台上缺少话语权和影响力,缺少对自身国际形象的塑造和对改革发展道路的权威解读。面对中国如此快速的崛起,特别是由此所引发的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动与国际格局的重塑,西方世界在焦虑和恐惧中利用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制造了“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充满了偏见和敌对。遗憾的是,面对这些质疑和污蔑,中国缺乏国际话语体系上的主动权,陷入了集体失语的尴尬处境,更难在世界重大问题和国际议题上发出掷地有声的“中国声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和软实力的提升来说,无疑是一种战略谋划和客观需求。

2.在国内发展环境和需求平台上的审视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比较优势都与以往迥异,社会转型导致的矛盾叠加。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整体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资源结构及利益阶层结构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各领域各环节的互动性和关联性明显增强,价值观念的冲击、利益分配的冲突、体制机制的缺陷等逐渐凸显,有效改革的复杂性、危险性及难度都大为增加,这对政府决策的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协同性、针对性、战略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而且,中国社会也需要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和矛盾“减压阀”的第三方,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启迪民智,增强社会凝聚力。显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是中国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

(二)中国的智库发展与决策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1.中国智库的发展无法满足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参与全球事务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泛,政府的决策咨询需求也越来越多。比如,先前美国属于独占鳌头的超级大国,中国认为很多国际问题都属于美国问题,对台问题、中日关系同样在中美关系的框架之下,所以中国的智库研究人员都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美国。这样做当然有其合理性,正如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Waltz)曾经指出的:“在国际

政治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其他国家都以此为示范并唯其马首是瞻。”[1]76但是,随着国际格局的重塑,像中东问题、伊朗核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每个国家都会提出自己的诉求,这就需要了解和研究每个国家的相关情况。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任何一个小国出了问题,都可能会牵涉到中国。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认为:“尚无迹象表明,中国已经制定而且在追求一个具体而一贯的长期全球战略。”[2]15

2.中国智库的发展无法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的四种智库——体制内智库、事业单位型智库、高校附属型智库和民间智库,分散在不同机构、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低层次重复劳动,彼此之间的互补机制远未形成,差异化发展的优势尚未呈现,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体制内智库如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政策研究机构对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难题缺乏解决之道;事业单位型智库如社科院智库对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缺乏深入研究;高校附属型智库尽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对外交流广泛,但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能力还需要整体提升;民间智库产品供给不足,缺乏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发展环境堪忧。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尚没有形成一个多层级、多领域、综合性智库和专业性智库协调发展的智库系统。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价值理想上高度契合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良好的治理,而智库通过治理方式的民主化重构实现了治理关系的转化,通过自身以社会组织的形式参与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治理权能的分化实现了公共治理的责任分担,这是善治的最佳状态。各决策咨询机构参与政府决策咨询,本身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而善治的实质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因此,智库与善治在理念上天然契合。政府进行公共治理的决策过程包含了很多环节,智库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国当前体制在转型,经济结构在转型,社会在转型,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能够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那么,“中国特色”为何?“新型”又是怎样?

二、新型智库的“中国特色”之维:两种视角

(一)管理体制的“中国特色”

不言而喻,与新型智库相对应的是旧型智库。提出新型智库的原因就在于旧型智库问题重重,打造新型智库就是要突破原有的体制障碍,探索新型智库的管理体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同于西方智库,其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要符合中国国情,不能脱离中国的制度实际照搬西方智库。按照西方学者对于智库的界定,独立性和非营利性是其重要特征。中国如果严格遵守这两个规则,智库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因为西方的一流智库大多是民间智库,独立于政府,它们独立核算、独立研究,其研究议题和研究领域均不受政府影响,与政府进行合作基于合同的方式,彼此是互利关系,地位平等,产生合作的环境是市场竞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由合同加以明确规定。但中国的智库无法在管理体制上完全脱离政府,不可能实现西方社会所要求的独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求探索出一条既接受党的统一领导,又能实现相对独立发展的新型模式。这种既依托于政府又独立于政府的新型模式对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智库来说,不失为一条发展捷径,也适合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需求。随着智库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管理体制可以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与国际智库接轨。面对全球化,中国智库要充分借鉴西方一流智库的优秀经验,立足中国智库发展的客观现实,改革创新,保持自我的同时实现中国嬗变,这就是新型智库的“中国特色”。

(二)科研成果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研究议题必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出高质量和具有积极影响的科研成果。旧型智库的科研成果数量较多,但质量不高,能被决策层采纳的研究成果较少,实践转化并产生效益的更少。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需要不断提升其科研成果的质量,完善科研成果的评估机制,使研究成果能够满足决策层的需求并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这才是“中国特色”的灵魂所在。具体来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以下几方面是努力方向:第一,注重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决策咨询研究的重要责任就是要通过语言系统的转换,将理论研究成果转换为能够影响政策制定者、有助于提升大部分社会成员福祉的公共政策,由此提升理论成果的应用价值。第二,注重研

究成果的科学性。如果研究成果不科学,科学执政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并引发社会失衡。第三,注重研究成果的前瞻性。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预见性和前瞻性。决策层平时忙于繁杂事务,无暇对决策所涉及的背景、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作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在此情况下,公共治理需要依靠超前的咨询研究作为支撑才能有效决策。第四,注重研究成果的社会引导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要求智库研究人员以“公共知识分子”的担当和情怀解析疑点、引导民意,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增强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第五,深化成果评价机制和应用转化机制的改革。完善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办法,构建用户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建立智库成果报告制度,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提高转化效率。

三、新型智库的“新型”之维:四个向度

(一)通过“谋”与“断”的分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旧体制下的中国智库,组织结构和功能设计追求“小而全”,而且主要以政府体制内的智库为主。在这种封闭运行的模式下,一方面导致机构膨胀,决策成本持续攀升;另一方面体制内的智库研究多以“命题作业”为主,“自主命题”少,缺乏独立性与创新性。尤其是在官僚体制的影响下,政府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决策咨询机构难以真正发挥咨议辅政的作用,甚至沦为决策者的“传话筒”和“秘书班”,使“谋”和“断”演变为依附和被依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在这种决策模式下,决策者无法获得客观、准确、真实的信息,依赖领导的开明和个人的职业道德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无疑不切实际。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新”的第一个亮点在于从完善政府决策制度入手,下放权力,转变政府职能,注重“谋”与“断”的分离,使政府从“政策生产者”向“政策消费者”转变,从而使中国的智库能够在现行党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现研究的相对独立,增加“自选动作”,减少“命题作业”,为政府提供综合决策建议甚至批评,推动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变。正如美国兰德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姆士·汤姆森(James Thomson)所言:“如果政府花钱买我们的研究成果,那么他们就要接受这种心理准备,就是我们的研究结论与他们的愿望相冲突,或者说与他们所想相矛盾。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研究结论客观、专业而公正,能够经受相关检验。”[3]169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实现“谋”与“断”的分离,既能增强决策者的社会责任感,也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二)通过公众参与的协商决策模式增强决策的民主化

与旧型智库的封闭研究不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实行开放式运行模式。《意见》要求完善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涉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要通过举行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智库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鼓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文史馆员与智库开展合作研究。探索建立决策部门对智库咨询意见的回应和反馈机制,促进政府决策与智库建议之间的良性互动。[4]这种公众参与的协商决策模式是新型智库建设谓之“新”的第二个亮点。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在其名著《政府片论》中写道:“公共观念可以被视作一套法律体系,源于人民实体。对政府权力的邪恶行使来说,它是唯一的制约。对政府权力的有益行使来说,它是不可少的补充。聪明的统治者引导它;谨慎的统治者引导或遵循它;愚蠢的统治者无视它。”[5]350协商民主决策意味着任何公民都能自由、平等地通过参与政治过程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这样,政府的决策和国家的立法合法性都将大大增强。但要保证公众参与决策的公共理性,还需要完善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只有充分掌握了相关信息资料,才能保障公众参与的质量。目前中国政府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发展滞后,虽然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已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执行效果不佳。很多政府部门少公开、选择性公开、推迟公开已成常态,信息公开不足是影响公众参与决策的最大瓶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为公众参与政治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料和便捷的沟通渠道,搭建公共政策讨论的平台,以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发展纳入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制度框架之下,这是中国式政治智慧的体现。

(三)强化智库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

目前中国的智库大多各行其是,缺乏有效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资源浪费严重,整体实力不强。而且,目前智库的发展存在地域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智库的发展明显快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智库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了对智库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这是新型智库建设谓之“新”的第三个亮点。《意见》提出要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规划。要加强智库建设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统筹整合

现有智库优质资源,重点建设50-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支持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协、中央重点新闻媒体、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军队系统重点教学科研单位及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4]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理论所倡导的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策,就是党中央和邓小平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在社会发展道路上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和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由“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是避免两极分化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显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规划和布局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及实践一脉相承,有利于提升中国智库的整体实力。

(四)中国的思想市场得以培育和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曾指出,中国缺乏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束缚旧型智库发展的关键是其市场化步伐缓慢,而市场化步伐缓慢的根源在于中国的体制内智库垄断了国内的思想市场。而思想市场对于推动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运行影响深远,作用巨大。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化的道路上,培育和发展思想市场是其内在逻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如何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思想市场、推进思想创新提供了“药方”。这是新型智库建设谓之“新”的第四个亮点。《意见》要求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建立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稳步推进提供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满足政府部门多层次、多方面的决策需求。[4]当代著名政治思想家乔万尼·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指出:“这个世界的复杂程度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即使整个社会像一个庞然大物,但内部依然有其自身的运作逻辑,这个时候,各行各业专家的作用开始凸现。虽然我们不用专家来统治我们,但是,要治理好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的民主政体还是需要大量专家的专业知识。”[6]432

在思想市场这个开放的环境下,各个智库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他智库就政策建议和思想观点交锋、角逐,争夺话语权,从而激发思想产品不断创新。思想市场的生产者是智库,最终消费者是决策者,通过竞争机制整合和配置体制内外的决策资源,形成体制内外智库同台公平竞争的局面,现代决策所需要的开放式智库得以建立形成。一个成熟的思想市场形成之后,各类智库能够提供大量多样化的思想产品,决策者在进行决策参考时犹如走进了一家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多样化的比较选择之后,优化决策自然就有了保障。

[1][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信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账簿中国:美国智库透视中国崛起[M].隆国强,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3][美]亚历克斯·阿贝拉.兰德公司与美国的崛起[M].梁筱芸,张小燕,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01-20)[2016-07-20].http: //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5][英]菲利普·斯科菲尔德.邪恶利益与民主:边沁的功用主义政治宪法思想[M].翟小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6][意]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张 转)

The Background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w Think-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ANG Qi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56,China)

At present,there is a big deviation between decision-making requirements and China's development of think-tank.It is Internal logic of the times to construct a new think-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o keep a jointing point with the modern governance ability on the value of the ideal.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of the new think-tank is embodied in two aspects:management system and research products.The new think-tank will break the shackles from four aspects,namely,scentification,democratization of decision-making,overall planning and scientific layout of think-tank construction,and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ought market.To understand its background and interpret its underlying meanings is beneficial to grasp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think-tank in the future.

Chinese characteristic;new think-tank;background;thought market

D63

A

1673-1972(2017)01-0023-04

2016-08-25

张骞(1982-),女,湖北石首人,教师,博士,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新型中国特色
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的研究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新型防冰雹车衣设计
生育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