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历史合力论的逻辑关系探析*①

2017-04-14高兴成

关键词: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合力

高兴成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历史合力论的逻辑关系探析*①

高兴成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历史合力论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虽然在时间跨度和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但两者在立论基础、价值取向、运行轨迹等方面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历史合力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保证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科学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则是历史合力论的生动实践,从实践上证实了历史合力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两者相辅相成,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逻辑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16456/j.cnki.1001-5973.2017.03.004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力量前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从最初的“两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逐渐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统筹抓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存在形态、作用机制出发,沿着历史合力论开拓的道路逆向溯源,对照历史合力的生成方式,我们发现两者在立论基础、价值取向、发展轨迹等方面有着紧密的逻辑联接。理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既可以在实践上印证历史合力论的科学性,又可以在理论上探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历史渊源;既可以强化历史合力论的时代影响,又能筑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立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启示

恩格斯在1886年初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对历史合力论作了最初论述,在反驳“经济决定论”、阐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时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合力论。19世纪末,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技术经济史观”和“社会静力论”,把承认历史必然性同机械决定论、社会宿命论混为一谈,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现成的套语和标签硬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当作僵死的共识去裁剪历史”*林娅、王多吉:《历史合力论中的“合力”概念新解》,《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2期。。

为澄清各种误解并对种种非难进行反击,恩格斯对历史合力论进行了精确深刻的阐释。他在1890年9月《致约·布洛赫》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4页。恩格斯同时强调:“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5页。恩格斯借用平行四边形的物理原理,形象而生动地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由某个单个因素决定的,而是在众多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的,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产生出来的总结果。具体说来,就是经济、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等因素按照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相互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历史合力的大小是这样计算的,“两个作用于一点上的力的合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以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如果多个力作用于一点,就其任意选两个力,以之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以其对角线和另一边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再以其对角线和另一边做平行四边形,求出他们的合力,如此继续下去,最后得出多个力的合力”*赖先德:《马克思文艺理论著作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9页。。根据力的原理,当两个力的方向越接近,合力越大。同理可知,当影响社会发展因素之间联系越密切,适应性越强,方向越一致,则合力越大;反之,合力越小。合力大小取决于各个力之间方向的一致程度、联系的紧密程度和协调的关联度。

历史合力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广泛地被运用于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事件的铸成和历史人物出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原则”*朱传棨:《科学发展观:社会历史“合力论”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历史合力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次次证明了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大大方便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把握与理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节点,历史合力论仍有着重大的理论启迪和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经济因素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其性质和发展趋势。恩格斯反驳“经济决定论”,并不是否定经济基础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只是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的,从长远来看,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一些事物和事变,它们的内部联系是如此疏远或者是如此难于确定,以致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忘掉这种联系)向前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4页。强调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既把历史唯物主义同主观意志、动机决定历史进程的历史唯心主义区别开来,又与那些把历史唯物主义曲解为“经济决定论”的庸俗化做法划清了界限,从而全面地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论。经济因素归根到底决定着社会面貌,这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为充足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筑牢巩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历史合力论认为,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统一体,其中,经济状况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4页。。这“坚持了历史辩证法,既肯定了经济因素的终极决定作用,也阐明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肖新发:《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寓意》,《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5期。。

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推动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和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片面化或者绝对化的理论和实践都会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进步的社会,其中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和最终决定力量,同时它也需要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辅助。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特色主义事业,既要重视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又要充分发挥上层建筑能动的反作用。在实践中就是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要搞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到五大建设齐抓共管,协调发展。

(三)多因素交织交错形成社会发展的合力

历史合力论强调,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合力制约着和规定着各个分力的地位和作用。在系统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不能单独、孤立地发挥作用,只有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围绕着系统的整体功能运转,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显示作为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但各个分力并非一味地消极被动,也不是简单机械地集合叠加,而是具有积极的自觉能动性,对系统产生影响,合力的大小取决于各个分力的性质、方向和协调程度。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因素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围绕系统的功能交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融合为系统的整体力量,对社会发展发挥作用和影响。

按照历史合力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融入到总体布局这个大系统,科学分析各个动力的作用,合理调配分动力的地位,深入研究相互作用的机制、规律,调控和引导它们作用的方向与速率,使动力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果和协同功能。

历史合力论产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社会境遇都与当代中国存在着巨大差别。但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合力论穿越了100多年的时空,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历史合力论的契合和呼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历史发展深厚积淀的产物,是几代仁人志士不懈探索中华民族独立自强、翻身解放、富裕发展的必然。”*商志晓:《以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一项崭新而伟大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日渐完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从两个文明建设的“两手抓”,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直至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商志晓:《以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五大建设在客观上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大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着力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总体布局。从整体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就要从五大建设着手,将其作为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作为推动总体布局平稳展开的强大动力和有效推手。

五大建设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渗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相互之间系统作用,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实践发展。从外在形态和运行机制上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历史合力论有很高的契合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历史合力论的时代映像。

(一)注重发挥经济建设的基础作用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五大建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形成推动实践发展的五大动力,但它们之间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基础,其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处于中心地位,起先导作用。经济是一切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还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依旧是中心工作,发展经济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历史合力论强调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把经济基础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作为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经济作为先导因素,视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原动力。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第一前提、发展是一切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因的基本原理,是对历史合力论的实践遵循。

(二)重视社会全面发展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始终处于中心和基础地位,但经济并非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力量,政治、文化、生态都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加强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保障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后,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润滑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加强社会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牢固承载力。随着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人们渴望有更加优良的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支撑力。五大建设构成的五种力量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总体布局各负其责,有序运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

历史合力论强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除了经济因素从‘归根到底’角色发生作用之外,还有上层建筑的力量,诸如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等等。尽管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它对于社会历史进程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肖新发:《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寓意》,《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5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融合为一个交互作用的整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借鉴了历史合力论的机理,回应了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原理,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关系,保证经济的持久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五大建设相互作用,形成合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规划,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抓手。五大建设构成了总体布局这个整体,总体布局依托于五大建设。缺少任何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完整,社会建设就失去平衡,总体布局就不复存在。同时,五大建设也脱离不了总体布局,脱离了整体,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五大建设也就失去了在总体布局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五大建设绝不是孤立地、机械地并排,也绝不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单独运作,各自为政;最后产生的总动力更不是五大建设各自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总体布局”这个系统内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崭新的合力。

历史合力论认为社会发展是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产生的整体效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遵循了这个原理,五大建设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方世南:《以三个“五位一体”的合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苏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刻揭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借鉴了历史合力论的力量构成和分布状态,继承弘扬了合力论的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把五大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大推动力,形成多力驱动的格局,无论在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对历史合力论的契合与呼应。

三、历史合力论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联接

探析两个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要看两者的外在特征、契合程度,还要研究两者的理论联接,不断挖掘关联的深度;不仅要从具体内容阐释两者的关联,更要从宏观、整体角度分析两者的逻辑,不断提升联系的高度。历史合力论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分别从历史和现实对向走来,相距越近,两者在形态上越来越像,契合度越来越高。从理论联接上看,尤其是在立论基础、价值取向、发展轨迹等方面,两者更是同质同源,紧密相连。

(一)从立论基础上看,历史合力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渊源

任何事物都有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它包涵着该事物的“形象构成之规则”并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恒常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它的提出绝不是党的“突发奇想”,更不是无端由的“凭空出现”,而是有着悠远的理论根源,其立论基础溯源于历史合力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牢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稳稳站立于唯物史观,深深融入历史合力论的血脉精髓,继承弘扬了历史合力论的理论观点。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高速公路通车运营一年后路面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微裂缝,随着通车年限的增加,裂缝数量没有持续增加,这是因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产生的微裂缝分散面板开裂,同时路面板内钢筋也承受了一定的收缩应力;裂缝平均宽度在通车两年内没有出现变化,之后便开始减小,这是因为早期裂缝出现后,随着时间延长,路面板内的水泥继续水化并析出水化物积聚填充微裂缝,从而使裂缝平均宽度减小。综上所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稳定性能,通车运营3年后仍保持较好的路用性能,推荐其作为高速公路路面结构推广使用。

唯物史观“像一根红线贯穿着党的一切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页。。历史合力论深刻揭示了历史的辩证法,是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完善、丰富与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是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理论指导,是对历史合力论的继承。历史合力论“既肯定了经济因素的终极决定作用,也阐明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肖新发:《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寓意》,《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融合为一个系统发挥作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诸多要素辩证作用的过程,是“自然历史过程”和“自觉活动过程”的辩证统一。这“大大地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尤其是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科学解释力、逻辑证明力和理论洞察力”*赵继伟:《恩格斯晚年对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新贡献及其现实意义》,《理论月刊》2006年第4期。,使唯物史观更为完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经济、政治、文化、艺术之间的辩证作用,注重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顺势而发,浩荡前行。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立足实践,从实际出发是历史合力论的题中之义,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支撑。历史合力论认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4页。。因此,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搞建设,是历史合力论的重要启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的总依据就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实践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走自己的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等是历史合力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立论根基,两者精髓相连,一脉相承。历史合力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源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则是沿着历史合力论奠基好的道路延伸到当今的时代成像。

(二)从价值取向上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人本价值观来源于人的意志作用论

价值取向反映着事物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目标,决定着事物的方向和性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历史合力论在价值取向上都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具有根本一致性。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社会发展历程是人类由必然王国逐步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超越动物机能,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境界的过程。作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历史合力论不仅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还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路径作了阐述。历史合力论一方面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客观性,认为“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5页。;另一方面,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每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5页。,都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能动作用。但人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49页。。在任何一个社会,作为分力的单个人的意志之间相互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同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产生了历史合力,形成了历史结果,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因此,每个人都对历史发展有所贡献,都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所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最主要的依靠力量。

社会主义社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是赢得人民支持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热切拥护和辛勤劳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和根本方向,形成了人本价值观。人本价值观一方面指出,人是社会历史的实践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强调,人也是价值主体,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最高目的,人民的满意度是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这种价值观深深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首先强调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70页。,消除了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奠定人民凝心聚力的物质基础。其次,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意识地让他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使他们能够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总的‘合力’作出更大的贡献”*陈纯仁:《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意义》,《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再次,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共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用科学的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形成既有利于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又有利于同心同德谋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肖新发:《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寓意》,《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从思想上减少人民的思想冲突,“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成群众的利益诉求”*孙占元、张书林:《努力把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与方法》,《光明日报》2013年12月17日。,统一众多个人意志的发展方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历史合力论的当代形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引导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必将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日益丰富、成熟的条件,我国人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水平也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聂运麟:《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追求》,《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人本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合力论’所坚持的历史发展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相互作用的思想”*潘丹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价值》,《光明日报》2012年9月23日。,借鉴了历史合力论的个人意志论,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了与历史合力论的根本一致性。

(三)从发展轨迹上看,历史合力论复杂的发展过程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发展轨迹展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运行特点,以及未来的整体发展走向,从宏观上反映了事物的内在特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历史合力论在发展轨迹上有着相同的表征。

历史合力论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强调过程的发展不是单向的、直线式的,而是曲折复杂的。一方面,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着自身内在规律的客观物质体系,其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具有目的动机和主观能动性,“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54页。。在历史进程中处于不同地位和作用的人们的意志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意志相互冲突、相互碰撞,使得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在两者的作用下,人类社会发展不会一路坦途。另一方面,历史过程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运动会为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确立的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9页。。因此,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多种因素、多种力量的交互作用,各种力量的大小、方向、地位、作用不断变化,推动历史前进的总“合力”错综复杂、时大时小、时进时退,原有的平衡不断被打破,产生新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新的格局,社会发展呈现为曲折复杂的动态过程。历史合力论在社会历史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多维度、多层次、辩证地阐释了社会发展动力之间的综合作用,强调了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向我们提供了理解同一历史阶段社会发展具体规律的方法论原则”*蔡文:《科学发展观对历史合力论的丰富和发展》,《理论学刊》2009年第7期。。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缓慢曲折复杂的过程。首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依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作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性。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是单兵突进,是五大建设协调推进,同步发展。任何一方面的进步,都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反过来看,任何建设的推进都会受到另一方面的制约,文化建设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政治建设的掣肘,同时也受社会建设的阻碍。五大建设的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注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决不是一帆风顺。再次,五大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可变的,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发展道路曲折坎坷。

历史合力论合理地解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是其理论支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作用机制渗透着历史合力论,生动地呈现了历史合力论的运行轨迹,是其实践再现。两者除了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对应,以及外在状态的“形似”之外,还有内在的“神似”,有着共同的思想精髓,如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展现出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在立足实践推动发展过程中彰显出的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彼此关照相互影响过程中展现出的宽广包容的胸怀等等。

总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历史合力论是一脉相承的,有其内在的一致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继承了历史合力论的外在形态、思想内容和价值理念,以五大建设为支撑力量,合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合力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源头,从理论上保证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科学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则是历史合力论的当代呈现,从实践上证实了历史合力论的可操作性,两者相辅相成,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寇金玲

Research on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Resultant Force

Gao Xingche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resultant force and 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differ in time span and specific content, but have close logical correlation 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value orientation, path of operation and others. The historical resultant force theor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and guarantees in theory the scientificness of 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while 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vividly practices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resultant force and confirms in practice the scientificness and operability of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resultant force.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Engels;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resultant force;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ternal logic

2017-01-10

高兴成(1980— ),男,山东安丘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本文为作者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研究”(14AZD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A8

A

1001-5973(2017)03-0039-09

猜你喜欢

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合力
“芪”心合力
城市新区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研究
合力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