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巧妙渗透创新教育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素质英文知识点

(南宫市教育局 河北 南宫 055750)

前言:当今社会是政治、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的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创新精神塑造,课堂作为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沿主阵地,在学生的智力成长以及创新意识塑造中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初中是学生接触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时期,同时初中教育阶段也发挥着学生知识记忆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作为新时期的高素质英语教师,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掌握,就必须加快教育观念的转变,主动钻研如何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养成学习创新精神,成为具备高素质和开拓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对此笔者于本文提出个人的浅显看法,希望能够为其他英语教师的创新教育提供借鉴价值。

1 课内外教学的巧妙结合,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使学生能够成为具备自主独立精神的高素质学生,教师就必须用新颖的且环境较为轻松的教学模式,刺激学生内心世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著名语言学家福斯曾经说过,人类的交际活动总是与一定的场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展开英文教学中,甚至在平时的生活交际中,都必须要求学生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如学生在互相介绍朋友时可以安排这样的对话A:You know what guy you introduced me to at your party?What’s his story?你在派对上介绍我认识的那个人,你很熟吗?跟我说说他吧。另外众所周知现阶段共享单车在国内的热度很高,因此教师不妨结合共享单车知识点展开有关单词的教学如thorny problem(棘手的问题)illegal parking(非法停放)traffic jam(交通阻塞)等单词短语,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到课堂学习,实现学生的知识巩固,以及与生活化的融合。过去英语教学受阻是因为英语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实际,内容晦涩难懂才导致学生并不能理解和愿意学习英语。而这种与生活结合的教学方式,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亲切,产生知识学习的动机。

2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巩固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本领

随着现代教学论的提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得到显著的提高。学习并非是单方向的教育结构,而是互动性的一个教育过程。教学不仅需要学,同时也需要教。对此教师不应当将现成的教学理论单方面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将教学的理论转化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后在开展教学。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加强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的科学引导,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自主创新意识。对此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要予以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的创新能力,自主的创新意识。如在课堂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定课堂留白时间,通过合作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知识的互助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知识技能互相沟通,以及互相交流,同时还能够显著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和敢于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只需要调动单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即可完成问题的解决,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我们动用全部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是一个积极思维与主动思维相结合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若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我们就必须鼓励学生从大胆的质疑开始。英语教育的目的并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单词、了解短语、了解语法。同时也是一个让学生了解英文国家文化氛围、了解英文国家思考模式的学习过程。对此我们应针对这一问题,制定出能够调动学生思维思考的学习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了解英文学习的学习思考价值。如学习过去进行时与过去时知识点时,为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笔者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查阅与搜集处理过去进行时与过去时的时态知识。在举例、交流、对比与讨论中发现学习的规律。这样便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从而报以求学的态度参与到英文学习,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锻炼。

结语:综上学习作为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知识起源、熟悉知识运用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发掘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酝酿出一定的创新精神,并将这种创新精神点燃,化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能够享受创新教育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获取知识,探索知识背景。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实践开拓精神,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准的创新性人才,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高素质英文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