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永远在路上的定力深化课改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师生生命生态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沿江小学 吉林 白山 134399)

引言: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的,他指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发挥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由此,联系到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也存在一个让师生拥有更多获得感的问题。因此我认为:

1 “真实”的生态课堂能让学生有获得感

纵观我们有的课堂,特别是有些公开课,形式淹没了内容,整节课上,能看到“花儿朵朵开放”,却看不到“花儿如何开放”,也就是说,只看到学生的精彩展示,看不到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生态课堂” 是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训技强化般的鞭打,以创新的教学方式造就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的课堂。首先应该表现为“真实”。也只有“真实”让学生真正的有获得感,“主体、多元、和谐、生动”的目标才能成为可能,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生态的课堂真正把学生当主人,把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地探求、质疑、讨论、交流、释疑,在课堂中感受到“爱意”、“诗意”、“情意”和“创意”,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澎湃。如此,师生才会在和谐中享受生态的温馨并自然生长,师与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地舒展。

2 “个性”的生态课堂能让学生有获得感

生态课堂把人的发展作为关注的中心。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节课、每一天是否幸福、是否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作为评价标准。水至清无鱼”。课堂教学亦如此:太“清”――没有思维含量,没有认知冲突,有的只是唯唯诺诺,久之则丧失学习、思考的乐趣和动力,失却生命亮色。太“浑”――若干杂音,都沉浸在自己狭小的思考空间里,主次不分、没有倡导,在喧闹中迷失目标,久之,则学习无序、效率不高、思域狭窄。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课堂,使生态课堂在 “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少一点束缚限制,多一点轻舞飞扬,为学生开放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经历――反思――提升,真正做到:还学生自主权、授学生自主法、留学生自主时、学做自主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创造自己的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书、思考,让学生自由表达,敢于争辩,敢于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意见。

3 “开放”的生态课堂能让学生有获得感

师生开放的心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教师应首先让自己有自由开放的心态,必须毫无功利色彩地奉献于课堂,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展性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件事,并从中得到自我价值体认的愉悦。进而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开放的心态,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带有强烈的兴趣和自我选择性,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悦纳自己并悦纳其他同学或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长于合作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念和意见。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学生的个性自然张扬,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课堂教学源自师生心灵的感动,并由此产生出对美、对生命精神的追求,进而引领着整个教学活动向完美的心灵塑造与健康人格培养的方向发展,使师生获得求智的满足和生命成长的快乐体验。

4 异彩纷呈的生成能让老师有获得感

生态课堂,不再是固定的经验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它应呈现生命态,具有开放性、非预设性和创生性,其课堂教学的节奏、内容、语言、活动等都应是动态生成的。它诱发教学现成的高潮,开掘教学的深层意蕴,使教学过程充满变化和灵动,充满诗意和创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的场所。

构建生态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灵活地进行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管理,形成平等、民主的生态课堂,这是新课改、新时代的需要。当然,课堂生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生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元素都是那样的变动不居、难以预测,这就对课堂生态环境的营造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时间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权利怎样适度平衡、课堂气氛如何恰当调控,教材如何处理等,这些都成为制约生态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还需要我们为此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我们的教育才能生生不息,可持续和谐发展,我们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才能在付出中切实获得成就感。

猜你喜欢

师生生命生态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麻辣师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生态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