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初中生意识思维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五福初级中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前言:教育即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身为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尤其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摒弃应试教学思想,坚持以培育学生综合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为教学目标,大胆尝试新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兴趣是影响自身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初中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故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无法快速消化数学知识。从而导致部分初中生丧失学习兴趣,情况严重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效率几乎为零。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借助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多媒体设备的强大表现能力,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生动的内容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有效激发初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创新意识铺垫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在互联网中为学生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视频资料、图文资料等,将精品内容编辑至教学课件之中。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教学课件中的视频资源,以生动立体的表现内容展示课堂教学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提高知识消化速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明确对称的具体概念。学生在接触相对熟悉的内容时,容易产生兴趣。最终从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

2 缔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氛围在无形之中影响初中生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氛围的构建。每个初中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如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其次,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和心理变化规律。针对每个学生的特质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部分内向的学生则尽可能多的给予其发言机会,鼓励其阐述内心想法并给予赞扬。对于思维跳跃的学生则提出开放性问题,不限制其思维发散。最终,在班级内构建和谐、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阶段深受广大师生青睐的教学模式之一。教师在运用时应合理分配小组,采取差异化分配方式,否则难以发挥其教学效果。教师在分配前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能力、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内容,将不同学习层面、学习能力、性格的学生整合至同一小组内,保障各小组整体实力均等,不存在个别小组实力过强或过弱的情况,同时确保小组内学生差异互补。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在课前为各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将知识重点难点列入其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探究知识内容。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各小组成员大胆交流,阐述个人想法,形成思想碰撞。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倾听他人想法,意识到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提升自我,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4 允许学生打破常规,促进思维发散

创新往往是违背惯例,力排众议而形成的。创新意识即是寻求突破,不同常规的思维意识。创新思维具有鲜明的实用性、新颖性以及独特性。故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允许学生打破常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结论: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缔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允许学生打破常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最终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初中生意识思维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