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理念历史素养

(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江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 简阳 641403)

前言:历史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思维品质的培育、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立足于整体层面来看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情况,仍旧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还会进一步桎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对此,文本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题,对其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其实效性的根本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理念不合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虽然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仍旧根深蒂固,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提高,忽视对学生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无法做到“以史为鉴,读史明志”,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1]。

第二,教学模式僵硬死板,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部分教师依旧以单一讲解的方式为主,“师本位”教学现象严重,甚至某些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

第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某些教师并没有深入、全面、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将成绩看做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无法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心理、情感态度,进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对策

2.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引领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历史教学理念,尊重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要求生成相应的教学方案,加强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科举制”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女驸马》的选段,引出“状元”一词,进而导入新课。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等与科举制度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立足于整体层面客观分析科举制度,逐步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体验、讨论、表述当中得到成长,达到升华学生历史情感的目的。

2.2优化历史教学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围绕历史问题表述自己的想法或者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讲解时,教师可以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开展以互联网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询问全班有多少学生可以自由上网?在网上都会做什么?通过网络收获了什么?是否收到过不良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功能,科学全面分析互联网的利弊,从而养成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

2.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逐步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秉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表现、成长与进步,实现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案调整提供客观精准的依据,更好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3]。

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情感态度、考试成绩等多个项目做出全面评估,以便更好的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现状,将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及要求落实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之中,为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出指导。

总结:综上所述,教师要正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引领,树立以生为本的历史教学理念,加强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变革,应用多种教学方式,逐步完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点滴成长,巩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好的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理念历史素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