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有效策略
2017-04-14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国际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前言: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由生活中的现状汲取与提炼出来的一门学科知识。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数学中包含了数学教育体系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学术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是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成的,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智力并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对此新课标也多次强调,高中数学必须要深刻的反应学生发展之所需,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素质能力。
1 数学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与课堂学习的导师,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课程教育效果与教育目的,意识到数学课堂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答问题,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当然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活动仍然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思想[1]。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改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端正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颖、科学的教育方式结合新课标课改要求,在把握实质的基础上,理清内涵脉络,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积极备课,实现数学素质思想的灌输及渗透。只有坚信了上述理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2 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思想的合理运用
数学方法与数学知识的本质认知就是数学思想,除此之外数学方法还是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的真实体现与反映。为了可以在课堂中将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深度落实,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掌握理论推导方式,就必须正确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将其用于启发与激化学生问题回答欲、知识探索欲、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当然解决问题时候数学方法的价值就会更加具体与明显[2]。可以说将数学思想作为问题解答策略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最好的方式。如求数列前n项之和这道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前项与后向拆分,使学生学会与掌握数学分类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公式分成(……+)+(+……)之后使用等比数列公比后得出最后结果。
3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完成素质教育的推广
生本位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3]。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任,只有当学生意识到了这一情况,学生才会主动将精力用于问题探索,形成独立学习习惯与意识。教学前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用灵活多样且具有启发性的情景与问题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索兴趣,之后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行参与问题的分析、解答与交流过程。例如学习概率的相互独立与互斥事件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与概念,教师不妨在课堂中增加情景实例。假设奥运会比赛中的半决赛队伍分别是美国、意大利、德国、希腊,那么请问美国与意大利比赛,美国胜利,美国与意大利比赛,意大利胜利;美国与意大利比赛,美国胜利;德国与希腊比赛,德国胜利。由学生自行去思考与观察,讨论上述两个事件中的发生关系是怎样的,要求学生自行谈及对问题的观点与看法,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相互独立与互斥事件的区别。
4 数学课堂必须要将思维培养作为首要工作
人类之所以成为了陆地上的霸主,除了灵活的身体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的思维要远比其他生物聪慧。人类的思维能力包括探索创新力、选择判断力、探索应用力、推理应用力、抽象概括力。上述思维能力都是数学思想中能够体现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想的基础内容。数学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发学生的数学素质。当然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要求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保持高度注意力,将数学思维贯穿于学生的每一次数学学习过程。
5 重视提问环节,发挥提问作用
如同字面意思一样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设疑与解疑的重要过程,是利用数学思想解答问题的一项环节。因此课堂提问在数学教育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够实现内容原理的传递,或是指示学生应做什么,怎样去做,是具有启发价值的教学指导工作。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善用提问,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问题提问学生,激发学生问题探索欲、求知欲,实现知识的有效传输与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想。
结语: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依据,常识性的分析了高中生所需的数学素质以及教育方法。事实上数学素质的养成与落实除了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外,同时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牢记实践经验,深化改革教学方法,将新课标理念渗透到数学课堂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学大纲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开展数学素质、数学能力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