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7-04-14
(新化县坐石乡中心学校 湖南 娄底 417600)
前言:小学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中涉及的知识内容难度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简单讲解即可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故此,小学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后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内,教师则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其中,小学数学教材中插入多类型图片。故此,数学读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
1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读图能力培养的缺失。在小学课堂内,通过阅读主题图开展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通过阅读图片内容,获取其中包含的数学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与处理,最终收获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教学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学生的读图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具备基础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处理能力。而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缺失,导致学生基础能力较弱。进而影响学生的读图能力。
1.2学生缺乏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图片内容,其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及丰富的内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生活实际进行展现,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更新速度缓慢,学生接触的图片内容多为几年前的内容,内容表现相对枯燥范围,难以调动学生的读图兴趣。且相关知识内容使用同一幅图片,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1.3缺乏读图技巧的培养。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读图教学时,缺乏读图技巧的培养。在课堂中,侧重讲解主题图的中心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可以在图片中获取一定的数学信息。但单独进行阅读时,则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这一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学生读图技巧的缺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将知识内容进行全方位讲解,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侧重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均衡发展。
2 培养小学生读图能力的实践对策
2.1侧重培养学生基础读图能力。开展读图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从而获取图片的主要信息内容,提高读图效率。语言表达能力是让学生将内心所想完整的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知识印象。观察能力影响学生的信息收集,尤其是低年段的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教师更应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难度从易至难逐渐过渡。分析能力是影响学生读图能力水平的核心关键。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应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首先让学生明确分析目标主体,有针对性的选择信息内容。其次,分析图中情境内容,明确图片传达的主要内容。最后,分析筛选信息,挑选其中的主要信息,运用信息内容解决一定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知》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布置教学主题图,让学生主动观察图片内容,随后让学生表达出观察到的具体信息内容。当学生难以表述时,教师可给予一定的点拨。引导学生探究关键信息内容,从而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2调动学生读图热情,丰富图片信息。小学数学教师应很积极借助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准备多样化的主题图,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此外,教师可借助生活事物辅助教学,促进数学知识生活化,加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使用硬纸板、剪刀、水彩笔制作一个简单钟表,让学生观察钟表,分析其特征特点,从而加深知识印象。或在互联网平台中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源,将其编辑至教学课件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小学生直观清晰的观察主题内容,形成知识感知。
2.3加强技巧传授。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读图教学时,应加强读图技巧的传授,引导学生正确读图,掌握高效读图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有序读图。有序读图是最为基础的读图方式,对于低年段小学生尤为重要。其次,有针对性的读图。在面对内容复杂的主题图时,应学会有针对性的读图。快速获取关键信息,提高读图效率。最后,培养学生发散性读图技巧。通过阅读主题图内容,在图片中汲取主要内容。在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发挥个人想象力,深化理解图片信息。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小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明确意识到现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针对教学问题采取对应的解决对策。最终,促进小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