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中学语文学困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017-04-14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中学 贵州 铜仁 554104)
作为一线教师,我当然想“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想“桃李满天下”,然后大声的说一句“不亦快哉”。可是我不能,因为我任教的是一所偏僻的乡镇中学。在这里教学,更迫切的是如何让语文学困生重拾学习语文的信心。就这个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想。
1 加强家校交流,找准学困生症结,从塑造美好心灵改掉不良习惯
案例:我班李峰泽同学,小学成绩蛮好的,可是初中开始学习不认真,上课走神、与同桌讲闲话,使学习成绩逐渐下滑。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才知家庭变故的事件。家长与老师找到问题的症结,联手加强监管。老师在校对该生以鼓励为主,密切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在家多与孩子交流,多关心他的生活,疏导他的心理。经过一段时间,该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大有改观。
2 语文课堂力求生动有趣,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互动
语文老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精心备课(一定要兼顾到学困生的学习,让学困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教学方法灵活机动,课堂活跃有乐趣。让课堂的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感受交融在一起,力求把语文课堂经营得生动有趣吸引人。
例如:文言文的学习是学困生的最大难点之一,怎样才能有效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我的尝试是让他们重复优生的正确答案,检查他们的听课效果。比如解释字词,翻译语句,划分停顿等,能复述正确就及时给以肯定与鼓励。这样,消除了学困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 教师情绪饱满,教学语言优美
教师走进课堂,就显得气宇轩昂、精神抖擞、面带微笑,庄重而响亮地道一声:“同学们好!”学生会立即感情地报之:“老师好!”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
教学语言要规范、生动、幽默、风趣、典雅,这就是语言优美。老师的语言优美,学生当然爱听爱学。这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精心锻炼自己的语言,尽量使自己的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风趣。我们要学会把复杂的事情、道理有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把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放下,要把不苟言笑的面孔抛开,让自己扮演一个教育家、一个说书人、一个歌星、一个演员。只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了,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让他们为你的精彩表演而喝彩。
4 课堂设计新颖,每课必有新招
一个好的演员,演同样一出戏,每次上场演出都有新的招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不同的班级讲同一篇课文的讲法也不一样。教师每一堂课都有新招,每讲一课书都有新意,学生当然爱听,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5 把竞争引进课堂,激发兴趣
教书是教师和学生同时在同一场所共同的活动。教师负责引导,要把学生引进门。学生要学得主动,自己要学,靠自己学。学生必须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利用自己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学习,才能学好语文。没有学生的配合,你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也调动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争强好胜是中学生心态的一种表现形式,针对这种心理,我经常让学生分组(男组、女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等形式)比赛朗诵、背诵、默写、答问……,这样,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好名次,显得自己本领了得,他们都能积极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没有负担地、轻松愉快而感受深刻地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6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以训练为主”的观点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要想“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必须通过训练这个途径来完成。只有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切实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起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能力。
7 指导有益的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
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老师要安排阅读交流活动。比如阅读交流课,故事会,读书演讲或主题演讲活动。此外,老师要布置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的课外作业。
8 加强习作指导,多读多写多讲评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之后布置相关的小练笔,随笔,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此外,语文老师要通过加强习作指导以及作文讲评培养写作能力。点评学生范文,能给学生比较具体、直接的指导。当然由于老师的时间与精力关系,面评的学生数量有限。
总之,学困生既有先天的不足又有后天的薄弱,需要老师、家长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加强辅导。首先要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然后是家庭的重视和老师的关注,最后是老师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各方面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行之有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