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巧用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017-04-14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教委东关小学 甘肃 平凉 743400)
前言:在农村学校,尤其小学,往往是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而班主任又负责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如在我们东关小学的班级里,常常举行“演讲小能手”、“我们的班树”、“最爱的班鸟”等等,但均需要学生以说话形式呈现的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巧妙培养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农村教师不能死扣课本中的话题,而要灵活掌握,并整合农村的教学资源,选择一些适合农村小学生的话题做为班会主题,同时,可以巧妙结合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 巧妙确定说话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
其实,每次的说话作业,就是一个小作文。这样的作业,让那些平时怕写作文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确定主题,有目标,有思路,是训练学生有话可说、想说、说什么的基点。
本学期,我在自己带的五年级三班搞了两次“评选‘班树’”、“我最爱的‘班鸟’”活动。起初,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增加课外知识,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并保护自然。活动开始前一周,我征求了班里全体学生意见,孩子们都很开心,支持搞这次活动。因为我们学校属相对比较传统重分数的地区,平常各类活动开展比较少,同学们一听评选自己最喜爱的树、鸟儿做班树、班鸟,个个神采飞扬、兴致勃勃,踊跃参与。
在一周的时间内,孩子们各自利用自己的空暇时间,积极主动开展了讨论和收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想说的话有很多,因此,有话可说,对于说什么,没有丝毫的困难。
2 教师要巧妙教导学生,教给学生说话的方式
学生知道说什么了,那么,用什么方式说出来,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老师的示范过程中,我注重在口头的讲解中穿插进PPT图片的播放,而且借用肢体语言来加强感情的表达。如,在成语“乌鸦反哺”这个故事的介绍时,我先模仿大腹便便的孕妇谈起,让孩子们感受母亲的不易,再说孩提时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反观乌鸦是如何对待自己老去的父母的,进行感恩教育。
老师示范完成,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能领悟,所以,巧妙确定第一个公开展示的小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开头第一个表现如何,可以说决定着后面其它小组的质量和成败。首先,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哪个小组的准备充分,观哪个小组听讲认真,听哪个小组讨论热烈,想哪个小组同学在平时口语表达流利。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才点名展示的同学。这一次的表现,可以说是担当着小老师的角色,他们基本上能够按照老师的步骤顺利演绎下来。而第二组展示也是大有学问,此时,老师应在第一组相对比较成功的基础上,让学生举手抢着上场。当然,做为课堂的指挥老师,不能盲目随意,还是确定表现能力相对强的同学先上场,为平时学习吃力的同学做复习和巩固。
3 教师要巧妙调动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学生爱说话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相比老师的示范,当然会有创新,同样,也有失败的时刻。这时,老师可以不急着集体反馈,而是再回小组内讨论。让没有展示的小组同学在汲取前面小组的经验,调整自己的思路,老师要巡视整个课堂,关注每个学生的动向,尤其对于只做壁上观的个别学生,及时交流,引导他们投入到组内的讨论之中去。而已经展示过的学生,更不能放任自流,小组内也要讨论、点评自己哪个方面表现突出,哪个方面不尽人意,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总之,督促学生在此多说,爱说,是重点。
4 教师要巧妙驾驭课堂,照顾全体,打消少数学生不敢发言的胆怯心理
在这两次活动中,我深深体验到,一个老师要做到照顾全体,就真正要驾驭好课堂。说和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一个吵闹一个安静,但表达的内容和方向却是一致的。老师要关注少数平时不敢在公众面前说话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回答问题上,大多时候都是老师“强迫”才“不情愿”说话的。其根本原因,一个方面当然是胆小,另一个更重要的还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还是说话能力差的缘故。在此时,老师就要辅导指点他们,写出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并帮助组织好语句,可先在各自的小组内展示,并在小组同学的指正下,修改完善讲稿。
结论:农村小学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普遍低下,如果我们还一再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训练说话的本领,那,语文试卷的成绩再高,又有何意义?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理,学生在学校学习,教师利用一切资源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职责所在。而巧妙利用各种活动,调动每个孩子说话的兴趣,提高他们说话的能力是每位老师的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