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让小学数学教学生动起来
2017-04-14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第五小学 湖南 常德 415400)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不太成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比较依赖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讲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长远学习。而预习作为学生接触学新知识、接触陌生领域的重要前提,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初步了解,对于激发学生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比如说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教学引入到学生的课题当中,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将其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和其所陌生的数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帮助学生在预习过中发现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小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小数乘以整数的相关知识复习,然后仔细阅读教材内容,预习小数乘小数的相关知识,将两节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而发现和总结小数乘小数的相关计算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类似的问题情境设计与引导,提示学生小数乘小数的相关知识在生活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相关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力测量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加精确的数据,选择保留小数位数,这也是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相关知识的重要意义。”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数学知识预习的相关问题情境,“同学们在回到家或者回到宿舍以后,可以通过卷尺或者米尺等工具,测量房间地面的长度与宽度,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计算房间或者宿舍的占地面积。”教师可以利用类似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明确小数乘小数相关知识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问题请进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学生数学知识的课前预习过程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知识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百分之八十的数学知识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否系统、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高效,对于学生能否提高数学知识学习水平,提高其数学成绩,影响甚大。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初步解决,解决学生一些简单的数学疑问,帮助教师节约其课堂教学时间,加快其课堂教学进度,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对比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相关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框架的构建。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问题思路,解题步骤以及计算方法,布置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问题分析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底乘以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底乘高除以二。从平面图形拆解的角度来看,平行四边形可以看成是两个全等三角形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因此,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可以运用先整合再分解的计算思路。”教师课堂类似的讲解,可以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营造课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 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题目练习
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基础的铺垫和理论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做到应用题的详细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以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高效性。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应用题目练习,通过学生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发现学生在解题方面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其个性问题以及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一条高速公路长432千米,一辆客车4.5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5.4小时行完全程,客车的速度比货车快多少?”学生在求解本题时,首先应该明确客车和货车都分别需要多少时间行完全程,然后利用减法进行数据计算。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提高教师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
总结:数学毕竟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身的综合课程,教师在学生数学知识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相关学习理念,同时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