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新知多媒体函数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赵集初级中学 安徽 亳州 233529)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特别是数学的教学更加枯燥。然而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都较强:首先表现在初中数学教材各知识点的衔接——由易到难,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方面——循序渐进,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广泛应用。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课堂“枯”而有变,让学生“苦”中作乐。无论创新发展的各类教学方法如何繁衍,都必须遵守教育教学规律和成人成才规律,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都必须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都必须延伸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形成人才辈出以及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1 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一直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身兼数职,然而教育学生放在了次要甚或更次要的位置上,一切为了名利;一直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只顾“拔尖培优”而忘记“补缺补差”;一直也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应试教育,除了在乎学生的成绩,其它都是“一俊遮百丑”,做得是功在当今,利在眼前,学生的今后怎样,学生的思想如何,一概不问。这明显是与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相韪的。

“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就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初中沪科版数学教材各知识点都是分课时编写,通常每课时的任务要求在一堂课内完成。一般地,我们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任务、进程都是按时间顺序来分解,学生在关键处及易混易错处发生迟疑甚或分歧时,不敢花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生怕完不成课堂任务,过分追求教学环节的一步一稳、丝丝入扣。如此教学“套路”。这种课看上去教学秩序紧凑、科学,时间安排合理,但往往以牺牲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代价,缺少一种动态生成,弊病很多,一堂课都好像是在生拉硬扯地把学生带到下课。我们的教学应该不能只求环节堂堂完整,但求各知识点的教学步步扎实,从问题情景引入,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归纳应用,都要求学生兴趣使然、积极投入,用他们的头脑经历并享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须驻足的等等学生,该急行的引领学生。生动活泼、真实有效的课堂,一定都是以“学生为主”,做到尊重学生的。

2 变化花样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逼迫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精“新”设计、以“新”相吸,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课堂的教学质量。

2.1新技术:利用”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现在有许多教师都能够并且正在使用“班班通”来辅助自己的教学工作。这就是一个最适应时代发展且行之有效的改变。我们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画面以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得抽象内容形象具体,深奥内容浅显易懂,于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点动成线”、“动点”类问题,很多学生不理解图形如何变化的,特别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各个点之间的关系就更不理解,很难想象。然而我通过“东方中原”软件里的“几何画板”等工具显示了动态的图形并展示了动态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内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感。新技术促教师专业成长,让学生享受学习。

2.2新形式:课堂教学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公式法教学模式,肯定会使学生逐渐厌倦学习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巧妙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以完成不同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的教学,可以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导后学,按教材的安排一步步地带领学生学习;也可以变化教学模式——先学后导,让学生跟随着多媒体先自学自悟,再讨论交流,最后小结。如学习几何类——图片欣赏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欣赏;也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教材上的图片、再加上各自搜集的类似图片共享共赏;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模仿创造,自己设计图片,然后再欣赏等。

再比如教学函数部分,传统的教学是学生靠教师讲解强化记忆,不能很好地将数形结合。有了多媒体交互式软件、平台,教师可以先导后学:先出示情境,再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然后利用新知解决问题,最后巩固;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先学后导:教师出示学案,再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自学新知,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练习巩固。这里无论先导后学还是先学后导,学生都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完成探究新知的,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更清晰地明白函数各个点段所代表的意义。

2.3新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定的内容、一定的学生、一定的教学目标,都一定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路径和教学步骤,这可以说是教学有法。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手段,我们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研究、创造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摸索出了一条条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运用学习、摸索出来的这些方法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具有普遍性,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指导法、参观法、发现法、情景教学法以及新课程所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因材施教法等等,即便是学科不同也都是可以共用的。

教学有法,我们教学时不但要学习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还要注意教法、掌握其规律、遵循教学规律。如我们在教学九年级《二次函数》时,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 的原则,教材曾在八年级(上册)中,安排了对一些实际问题中数量变化过程的认识,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 获得了函数的初步认识,知道自变量、函数、函数值的概念,在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教材又继续安排学习了认识函数的图象,进而通过探索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以及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经历了研究具体函数的过程, 感受研究函数的思路和方法。 于是,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利用情境教学法导入; 在探究新知时可以用任务驱动法,先布置情境中所涉及的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法进行新知的探索,接着可以组织学生演示,最后发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特点与性质等。

然而当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深入研究和实践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时,又不断会发现更加先进的、适用的教学方法,于是我们就有了“教无定法”的教育新理念。

“教无定法”简单理解是一节课并不一定就只有对应的一种教学方法,或者说一种教学方法必须完全贯穿某一节课的始终。 我们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可知一课不止一“法”,一“法”也不止一课。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能永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进行某一内容的教学或针对某一对象进行教学时,我们不能固定于某一教学法上,而应当综合考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寻找适合而又可行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即要考虑到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或是高效地教学。每一节的课堂教学都是具体而又随机的,教学方法的选取因人而异,具有教师的个性化特点,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有的班大多数学生性格活泼外向,善于模仿,教师可以给他们更多的上台展演、口头表达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学习、及时表现自己,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再有的班大多数学生性情较为沉稳内敛、活动预热慢,但喜欢思考分析,对于这样一班学生教师一方面可以多次鼓励他们积极交流,再者也要发挥他们的长处,把他们书面练习上的优势展现出来。因此教无定法,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因人、因时、甚至因地而异,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法,墨守陈规,凡事变则通,通则活,活则易,易则会。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学习《二次函数》内容,一节课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任务驱动法、讨论对比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当然,任务驱动法可以适用这节,也可以适用于《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它也可以适用于数学其它的内容、甚至其它学科等。 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也是如此。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形成一个连贯、有序的过程。 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用等,它贯穿我们教学实践的始终,它必将伴随着更多的真实探究问题;伴随着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连贯、衔接;伴随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习与交往的情境;伴随着老师们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的阐释,心中悟出有了更多的体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必将伴随着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圆滑的发展过程;必将伴随教师经历了一个有序的、渐进的、完美的成长过程;它让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更好地培养、提高,它使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如鱼得水、成功高效。

3 延伸课堂

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体现在两处:一处是新知的巩固与拓展环节——延伸训练;别一处是课堂小结时——延伸作业任务。

3.1巩固与拓展环节的延伸训练。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常用不落的一环,几乎每一节都用得到。这一环节出示一两题与前面所学难度稍微提高的练习题。可以运用课件等出示习题(最好是用图片形式出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习题)以巩固新知,激发应用与探究。

3.2课堂小结时的延伸作业与任务。因为数学知识系统性和条理性都比较强,一般都是“前面的一个结论是后面一个规律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前面的知识相联系,学生才能学得活、学得好、记得牢、用得巧,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课堂小结时教师应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巧妙激趣设悬,促使学生课下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探究,起到“意犹未尽式——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探索的开始”的好效果,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如在教学《多彩的几何图形》时设计了这样一段课堂小结:①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会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适当的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希望同学们课后也适当地做做这种益智游戏,比如:拼图游戏,24点游戏。②我校运动会即将来临,为运动会设计一个象征性的图案或标志,作为礼物送给母校,看谁设计得巧妙……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对于知识所引发的思考和探索是无限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应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触类旁通,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知识在爆炸,时代发展瞬息千变。学校教育是知识的摇篮,现代教育技术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一门有利法器。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不断深化改革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从而有效地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新知多媒体函数
新知
生活新知
二次函数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