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氧气二氧化碳分组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东城初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引言:化学是在初中才开设的一门学科,在有小学教学的基础上,步入初中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知识储备,这时新增的一门学科势必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能否好好利用这种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初级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变得尤为重要。化学是一门课授与实验结合的科目,其中的实验正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同时实验又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所以,课堂上的实验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1 巧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很多教师习惯于用复习旧课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这样的导入形式也无可厚非,但长期使用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不断创新课堂导入形式,也是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执教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就通过趣味化学实验导入新课的方式,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与之相适合的趣味实验,可以是现场演示,也可以是多媒体演示,无论何种演示方式,都能取得好的导入效果。其次,在授课开始时,教师先给学生设置悬念。然后通过趣味实验的开展,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一些“神奇”的实验过程。

2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学生观看实验做记录,这样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生不能通过自己做实验而获取实验结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降低,导致实验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利用分组实验,可以将实验舞台交给学生们,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分组实验的重要性,设计和优化实验方案,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来。例如,在讲授“制取氧气”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分组实验。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一部分小组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另一部分小组做“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在做完一个实验之后,需要小组写一份实验报告,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然后让学生交换再做另外一个实验。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氧气的制取过程是怎样呢?”学生交流讨论之后,得出结论“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这样学生对这一节的化学知识学习得更透彻。

3 明确目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课上,老师的授课要精当,避免讲太多个人经历让学生疲乏,课前应该重点列举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实验流程、操作及注意事项。动手作实验时,老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应该让同学们自己发散思维,寻求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自己分析其中利弊。化学老师在实验中应该作为一个辅导者和统筹安排人,并不应该老师动手做实验,学生只能用眼观察。实验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进度,在不同的实验阶段,提出相应的实验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课中,老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实验仪器,同时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应采用什么仪器制备二氧化碳?怎样连接实验仪器?因该采用什么样的漏斗?与普通的漏斗有什么区别?稀盐酸的量应该怎样控制?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瓶口应该朝上还是朝下?又要怎样证明瓶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4 挖掘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在完成大纲内教学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鼓励学生去观察课外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厨房中的化学”作为实验课题。让学生对家庭厨房现有的物品进行试验、观察并进行记录。像是炒菜用的铁锅或是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对食盐与白糖进行溶解速度的比较;将鸡蛋放进盛有食醋的杯中观察蛋壳的表面;如何对家中热水壶内沉积的水垢进行去除以及如何用家中现有的物品分别鉴别食盐与碱面(NaHCO3)等等。

综上所述,在初中学习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化学实验课程,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理论重于实践的思想,应将眼光放长远,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创新能力做打算,鼓励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去亲生体验化学实验的多变,化学知识的魅力。

猜你喜欢

氧气二氧化碳分组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