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的探究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小学生

(兰陵县卞庄街道第五小学 山东 临沂 277700)

前言:有效问题情境必然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与科学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问题情境时,应主动营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教学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1 构建有效问题情境应结合学生实际

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有效问题情境时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理解能力,树立明确的意图,确保学生可以快速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有效问题情境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学生理解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将失去教学意义。既无法发挥问题情境的积极作用,同时无法体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故此,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认知范围,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问题情境的基础,让学生在其熟悉的范围内思考数学问题,循序渐进的展开思考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小学校园是小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所,学生对于校园内各种建筑、各部分区域都十分了解。教师即可选取校园平面图作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绘画校园平面图,并将各代表性建筑、区域进行标注。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当我们面对校门时,花园在教学楼的哪面?体育馆在图书馆的哪面?”等一系列生活问题。小学生在面对熟悉的生活问题时,通常表露出极高的参与热情。根据自身认知经验,主动回答教师问题。从而快速完成知识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 构建有效问题情境应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保持极强的兴趣。小学数学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特征,设计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问题,从而构建有效问题情境。教师可课前导入环节制造一定的悬念。悬念导入可通过师生对话完成。进而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整数除法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与学生展开有关被2整除数的特征这一对话,同时进行教学游戏。由学生随意报数,当教师不用计算便可直接说出答案时,由学生独立计算并验证教师答案的准确性。当游戏结束时,学生会发现无论报出多大的数字,教师都可快速回答且答案正确。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十分渴望了解教师的秘密。在这一情境下,教师便可导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探究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3 构建有效问题情境应结合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应促进问题情境活动化,让小学主动迈入问题情境之中,通过自身动手实践与细致观察,主动表达个人想法,认真思考知识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提高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有效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定的实物道具。例如易拉罐、茶叶罐、纸质模型等物品。在课堂内组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将实物教具进行分类,主动观察物体,总结每个实物的外形特征。学生通过肢体触摸、实物对比、小组讨论等环节进一步了解道具特征,从而加深对于圆柱体与圆锥体的认知。最终,教师总结归纳各小组讨论信息,实现各小组之间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培育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问题情境下,小学生共同合作解决知识问题,有利于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4 构建有效问题情境应增强课堂互动

增强课堂互动效果是构建有效问题情境的必然选择。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选择互动性较强的话题,从而增强课堂互动效果。构建问题情境的初衷即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存在者明显的个体差异,话题选择应尽可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小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话题,从而快速迈入问题情境之中,针对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结论:总而言之,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学习他人优秀经验,深入钻研其中,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理解能力,确保小学生可以理解问题情境内容,保障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集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范围,设计悬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结合多样化教学活动,增强课堂互动效果。最终,为学生构建有效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小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