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测评刍议
2017-04-14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一高级中学 云南 文山 663099)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和创新。而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较少被关注。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英语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核心素养培养实践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教师在培养和测评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深入分析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测评对策,对于促进英语教学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培养与测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内容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同样的知识内容,如果教师在讲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速度就会加快,但是相反,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培养与测评过程中,教学内容不科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不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出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单纯地认为提高教学要求就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和实际智力发展情况不符,这样不仅起不到提升教学质量的预期作用,反而可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1.2教学方法的应用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涌现出来,这些教学方式中有很多都非常有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一些教师的固有教学观念影响,对这些核心素养的接受程度较低,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些教师又受课程改革趋势的影响,追求教学形式创新,仅仅进行形式上的应用,有些教师甚至过于追求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最初目的,表面上看,教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但是实际上却并未发挥教学的预期作用,有时甚至因为追求教学形式而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
1.3英语思维品质培养受现实条件所困,难以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当前的英语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教育目标。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以这一教学目标为指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课时安排,不断创造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形成持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2 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培养与测评的有效对策
2.1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英语思维品质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都是学生应该主动完成的。但是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完全被教师的讲解所取代,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缺少主动思考的过程。同时,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也将学生限制在既有的空间之内,创造性和学习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在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培养与测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弊端,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学习信心,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2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将英语思维品质纳入其中。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是对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集中反映。以往教学评价方式存在一定问题,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影响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培养与测评质量。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调整。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将教学进度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应将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职业水平以及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应用、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的实效性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综合考察教师的教学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应降低终结性评价在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中的比重,将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程度等内容进行细分和量化,并纳入考核范围,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学业水平评价,为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提供重要测评数据和参考。
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将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不仅要认真解读高中英语新课标,充分理解和领会新课标中关于思维品质培养与测评教育理念,而且要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学习测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期最终实现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