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
2017-04-14
(沈阳市旅游学校 辽宁 沈阳 110032)
1 集团化办学的界定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2015]4号,《意见》要求,要扩大职业教育集团覆盖面,到2020年,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参与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达到一定比例,初步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批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局面。
《意见》强调,要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利益链”为纽带,促进校企双赢发展。强化校校合作、贯通培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建设人才成长“立交桥”。强化区域合作、城乡一体,支持优质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跨区域服务,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探索集团内部产权制度改革和利益共享机制建设,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试点。
2 校企合作的依据、内容、路径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我校分别于2006年和2014年经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牵头成立了“沈阳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沈阳地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由我校任理事长单位,有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单位共同组成。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秉承“内涵发展、做精做特”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有效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构建提供行业、企业智力支持、人力资源配置的基地,创建提高师生职业能力的舞台,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路;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发挥职业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借助集团办学的平台,实现集团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不断完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双进工程”的进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破旧的“订单班”、“冠名班”等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到包括招生、教育、教学、实习、就业、岗位培训等在内的每一个环节。构建校企合作组织管理网络,加快学校的专业建设,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力的提高,缩短毕业学生与企业需求的距离。集聚集团优势,校企共建标准化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区域经济、为社会服务,进而有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3 校企合作新模式集团化办学的目的和意义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质量的提升。多年来,我校学生实习就业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现在学校重视的不再仅仅是就业率的多少,而是优质就业率的高低。学校依托沈阳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沈阳地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标准,加强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反映良好,收效显著。
借用集团化办学这一有效的平台,结合学校相关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解决集团化办学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对于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提升校企合作质量以及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3.1利用集团内部资源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探讨专业建设大计,创建具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岗位技能人才,成立相应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行业协会主管部门领导、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教学深度研讨,为集团成员单位的教育教学提供指导与借鉴。
3.2通过集团化合作,创新技能型人材培养新模式。学校通过与集团内部与外部企业交流和合作,不断探索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方式,真正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员工。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旅游职教集团通过“岗位对接”及“三位一体”实训基地,创建了独具特色的“124”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嵌入:将企业文化嵌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两个结合:“馆校结合”和“园校结合”;四个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充分利用教育集团这个平台,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企业优势资源,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公司的生产实习、企业管理等一线工作,通过参与企业锻炼,教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使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更加贴近,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有效途径。同时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在企业通过实习训练取得相应操作技能证书,实现理论和实训教学的一肩挑,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4建立全新的以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培养新模式。通过集团化深度融合合作,走出了“订单培训”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的结合,企业从招生、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全方位全程参与学校的各种工作,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3.5利用集团企业,搭建多种学生成长平台。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充分利用集团内部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势,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训实习平台。通过分专业分阶段分岗位等不同形式落实学生的见习、实训、实习各个环节。
4 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特色
4.1真正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集团化办学校企深度合作工作展开的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约定性和导向性,使实习学生迅速融入企业的管理和文化特质,促进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借助“沈阳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沈阳地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对相关企业调查分析,围绕集团化办学校企深度合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发相关实训教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还与企业联合开发了《辽宁景点导游实训》、《导游语言技巧》等教学资源库,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课程改革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有效途径。积极与企业合作,培育集团化办学校企深度合作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专业教学效果,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4.2构建和完善集团化办学校企深度合作工作的方案、管理体系,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通过制度的约定性和导向性课程改革,进而形成校企一体、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突破旧的“订单班”、“冠名班”等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到包括招生、教育、教学、实习、就业、岗位培训等在内的每一个环节。构建校企合作组织管理网络,加快学校的专业建设,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力的提高,缩短毕业学生与企业需求的距离。
4.3集聚集团优势,校企共建标准化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区域经济、为社会服务,进而有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在深化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集团化办学校企深度合作工作进行创新,以创新思路构建职业学校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构架的新模式,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实现实训、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为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成长搭建对接平台。
4.4推动了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社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得到更有效落实。学校评价中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更加系统和规范;企业评价采用实习鉴定手册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等形式,校企共育、共管机制日趋完善;社会评价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评价。近三年,学生学习成绩、“双证率”、实习质量和就业满意率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汇集集团成员优势,为学生学历提升搭建平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北京恒安卫士公司出资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保障。切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使课题成果在局域性的基础上能够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
4.5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1)教育学生正视经济待遇。针对因待遇“攀比”而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情况,我校着重加强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目的性的教育和指导,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经济待遇问题。
首先学校教育学生,经济待遇固然是评价一份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将经济待遇完全移植到学生顶岗实习中并将其作为选择单位的考量依据显然有所偏颇了。让学生时刻牢记: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和综合素。其次还教育学生运用长远的目光分析问题。以长远目光看,三五年之后,现在的待遇差异或许将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而其差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明显。这一点也必须让学生明白。
(2)引导学生合理处理矛盾。我校始终坚持在各种职业指导教育中,帮助学生学会辨证的认识社会,并积极组织开展“挫折教育”,从而使得学生在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时,他的心中已经对社会生活、企业环境有了清醒而客观的认识;遭遇常见的问题,其心中也有了应对的措施和策略。
我校顶岗实习教育和管理规程中,在向学生介绍社会生活、企业环境时,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回避社会的阴暗面,经常用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应对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提升其处世应变能力。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如何避免学生出现因怕苦而追求“享乐”进而影响其自我管理?我校在顶岗实习前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入手,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要想出头,首先埋头”、“要有地位,先有作为”的理念,使学生明白成功的事业是靠自己干出来的,尤其在职业、事业的初期,努力工作、埋头苦干是唯一方法。此外学校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4)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要破除学生“从众”心理的栓桔,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培养自信心、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
我校尝试通过“挫折教育”的实施,帮助学生确定对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肯定。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对学生有意识的开展“挫折教育”。同时还经常通过各种成功案例的剖析使学生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就适时的开展指导,选取学生身边的成功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坚定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