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无线通信系统在广韶高速公路大宝山隧道的应用与探讨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端机无线通讯宝山

(广东路路通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100)

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的信息发布方式主要是通过信息情报板、车道标志以及隧道广播,发布信息的方式主要以视觉方式为主,但由于情报板的尺寸限制,发布信息的内容有限,车道标志只是单纯的绿灯和红灯指示,隧道广播对密闭行驶的汽车效果也有限,而广韶高速公路大宝山隧道路段及其周边路段又常出现车辆事故或其他一些抢险事故需要实行交通分流。结合上述原因,广韶分公司决定在大宝山隧道作为试点,新建隧道调频广播无线通讯系统,通过无线电调频系统发布相关事故及分流等信息,可以提高过往司机的行驶隧道的安全系数,是为高速公路隧道通信系统发展提出一种全新的实现方式。

1 大宝山隧道无线通信系统技术特征

大宝山隧道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了科技最前沿的调频广播无线通讯系统,该系统通过实现全频段(88~108MHz)调频广播引入。具体实现方式是是通过调频广播主机接收FM 调频广播信号,将该接收信号进行加强后,由光纤将其从近端机传至远端机,通过天线和漏缆将信号延伸到隧道内,从而达到FM 调频广播信号覆盖隧道内部的效果,为隧道内和隧道口来往车辆提供全频段调频广播的转播信号,并通过网管计算机及软件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可实现由管理中心插播隧道的紧急通知,使在隧道外和隧道口行驶的车辆接收到FM广播后做出应急处置。

2 调频广播无线通讯系统实现方式

调频广播无线通讯系统主要设备有:引入天线、多频调频广播主机、直放站近端机、直放站远端机、调频广播数字中继站、覆盖天线、功分器、避雷器等主要设备组成。在大宝山隧道南、北变电房之间敷设一条 16 芯光缆,建立起南、北行隧道之间的通信连接,然后通过南行配电房与黄花湖监控中心建立通讯。大宝山将无线信号覆盖是隧道入口往外1 公里处以及大宝山隧道全线洞内,需在距离隧道洞口入口前端2 公里范围内设置隧道覆盖调频信号等字样的提示标志牌,对过往车辆进行提醒。将外定向天线安装在隧道洞口进行隧道外的信号覆盖,而隧道洞内的信号覆盖,由于隧道洞空间狭小,FM 波长较大,隧道壁会对无线电信号产生反射和吸收,所以隧道洞内考虑安装同轴泄露电缆进行信号覆盖。同轴射频电缆沿弱电管道路由进行敷设,在弱电井和隧道壁的敷设套用PVC管进行走线,禁止靠近沿强电线路敷设,确保无强电、强磁的干扰;同轴泄露电缆沿隧道全线敷设,安装在隧道顶部内侧约1/3 处,泄露电缆应避免有明显遮挡物。射频电缆,在隧道口将信号进行功分到两个方向一个隧道内泄露电缆,一个隧道外定向天线。在走线路径的选择上,直放站远端机到隧道口的距离在200米以内,以确保一定的信号强度。

3 对隧道无线通信系统应用的总结与探讨

3.1对隧道无线通信系统的总结。大宝山隧道调频广播无线通信系统项目完工后,系统运行稳定、设备工作正常,在隧道应急处置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确保了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

3.2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探讨。高速公路隧道是相当于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受隧道环境因素影响,隧道内通很弱的,如果单纯依靠移动基站来进行应急处置,显得也不够科学。无线通信系统在高速公路隧道如何更充分地利用起来,是值得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思考的问题。单纯的无线调频广播只是一种告知的行为,缺乏了对话的环节,如果无线调频广播能够搭配对讲通信系统,即类似无线对讲功能那样,那么这样的功能比现在运行较为最多的传统型“工控机+功放”隧道广播系统或者网络化隧道广播系统是强很大,系统能够在隧道内或者其它密闭空间与监控指挥人员建立通信,对突发事件及时通知和沟通对话,可以更好地满足对高速公路隧道或者其它通信不好的密闭场所的管理、运营需求。

消防和交警无线通信子系统。当隧道发生紧密情况时,如发生火灾、事故救援等,消防人员和交警人员将奔赴隧道进行处置,隧道通信不通或者异常将影响处置的结果,隧道无线接收系统可以提供消防和交警对讲机与其相应的中心台通信的中继转接功能,使消防和交警人员在隧道内与外界的手持无线通讯畅通无阻,对于传令下达、现场信息报告建立了桥梁,实现了消防和交警无线通信系统的引入和覆盖,更好地为高速公路服务。

结语:我国信息产业、互联网技术与交通行业融合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促进交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了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环境和行车安全、智能交通趋于成熟并逐渐往智慧交通方向发展,人们道路出行将更加安全、快捷、舒适、便利。

猜你喜欢

端机无线通讯宝山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地铁无线直放站系统的技术研究
基于无线通讯的远程无线切割分离装置控制系统
Nokia7:重新开始
基于NRF无线通讯技术的自组网互助教学系统研究与开发
基于无线通讯网的牵张设备状态监控系统研究
马宝山小小说欣赏
对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分析探讨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nd its results for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r without ossification of ligment flavum
Immun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discogenic 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