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2017-04-14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校长领导力已经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学校改革的成败,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从根本上说,校长领导力是校长个体和职业群体具有的领导、管理学校事务的素质和能力,是校长在特定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利用科学的领导制度和有效的领导方式,通过与领导集体、教师群体、学生团体的相互作用,激励全体教职工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发展的才能。
1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现状分析
江慧珊《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调查研究》中提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在基本信息素养、系统信息化系统评估与规划、应用指导能力以及与学生缺少接触等方面存在问题”;赵德成在2014年选取北京和唐山等地共119所中小学中的三千多名教师,针对校长教学领导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良好,但小学校长更优于中学校长。从维度水平上看,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主要在学生激励、促进教师成长和形成目标方面效果较好,但在与师生接触、教师激励以及监控学习进展则相对劣势;李凯的《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内涵、问题与改进》指出:校长的行政化色彩依然较为厚重,问题执行效果不理想,原封照搬教育教学理念明显,忽视文化领导能力,与师生交流不充分,其中有40.3%的教师曾表示校长在近一年内没有听过自己的课,经常深入课堂的比例仅占3%。
2 提高校长领导力的建议
2.1政府体制层面。完善校长的聘任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选拔、任用和罢免制度。实行校长任期制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将真正具有良好领导力的人员选拔到校长岗位上。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要打破校长终身制,积极引进外来人才,破除某些地区校长应论资排辈才能担任的思想。加强对校长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校长考核机制,使校长有权、有责、有目标,以便更好地激发校长提高领导力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快体制创新,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彻底改变重论文、重科研成果,轻视教学工作实际的评定方式。应使那些真正具有良好师德、在教改上取得成绩、在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在教师职称评定中更具优势,使优秀教师成为校长领导力发挥的有力支撑力量。另外,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重点改变目前城市教师超编而农村教师质量偏低的状况。省、市、县各级政府要从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与财政、人事编制部门协商取得他们支持,以便逐年增加新教师的录用名额和比例。
2.2学校内部层面。校长要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主体作用,履行学校发展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学校的大政方针和具体事务上,注意听取教职员工的有益建议,集思广益,在学校各项工作方案执行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和教职员工的建议对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此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校长。为打破我国众多地区校长领导思维、领导方式同化的情况,要大胆鼓励有创新意识的校长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可以给试点学校以特殊政策,比如,允许这些学校在一定时期内不参与市、县的评比活动。要给学校教改实验一定的周期,可以聘请国内著名高校和著名小学的领导组成教改指导团队,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这些学校取得一定成绩后要认真总结经验,为全市的教育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校长在工作中要注意发挥不同群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中小学存在的许多问题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如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评定工作停滞等。一个领导能力强的校长必须正视现实,认真分析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从事业、待遇、感情等方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有的各项制度不能一步到位加以完善的前提下,要认真分析不同年齡群体的需求,做好与这部分教师的沟通,采取全校教职工齐心合力,中层全体协力合作。骨干教师发挥带头作用,青年教师注入新鲜力量,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3校长自身层面。中小学校长应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提高自身领导力作为处理好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发展的主要途径。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教育在新时代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要能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要用科学教育理论知识的来分析本校的实际,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办学的正确导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率先推进教学改革以实际行动带领教师、用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引领教师,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21世纪是教育不断变革的世纪,各种教学理念、范式、内容、手段不断出现,校长要将学校变成学习型组织,必须率先垂范,使自己变成专家型校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校长要静心认真钻研教育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各省区优秀校长的办学理念,扩展理论和实践的视野,特别是鼓励教师的首创精神,大力鼓励教师的自主课改,形成一个好的学校校风。同时还应真正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摆脱日常的事务束缚、深入教学实践、成为学科的带头人和教育教学改革者和学校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