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视域下贺岁片台词中语言模因研究

2017-04-14戴艳云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贺岁片模因隐喻

戴艳云

安徽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部,合肥,231201

认知视域下贺岁片台词中语言模因研究

戴艳云

安徽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部,合肥,231201

为了进一步阐释模因论与认知语言学的关系,加深对模因论以及语言模因本质的认识,更好地解释语言模因产生、演变和解读的认知机制以及为电影台词的设计和解读提供借鉴,在认知视域下研究中国贺岁片台词中的语言模因,揭示语言模因现象背后的认知本质。分析发现模因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的隐喻性思维,贺岁片台词中的语言模因在形式上体现的是信息的复制和传播,但在内部机制上是隐喻性认知,是隐喻性思维和隐喻性语言相结合的产物。在解读台词中的语言模因时,观众会对被激活的心理空间进行概念整合,当发现心理空间冲突时,转接或寻找新的心理空间,从而理解语言模因的意义及其所产生的幽默效果。

认知视域;语言模因;隐喻;概念整合;心理空间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关于模因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模因推介、模因与语言文化、模因与外语教学、模因与翻译、模因与话语分析等方面[1],但模因与认知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如马丽娅认为语言模因现象可以在注意观、经验观、基本范畴理论和整合观中找到认知理据[2];王蓓等从认知角度解读网络语言的强势模因[3];郑四方从基本原理、哲学基础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认知语言学与模因论的相互联系[4];黄跃进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模因的模仿认知运行机制[5];李征娅等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探讨广告语中的模因是如何实现复制和传播的[6]。模因和认知关系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加强。

台词对于贺岁片电影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充满了语言模因现象,有学者分别从文化[7]、艺术价值[8]和互文[9]等角度对贺岁片台词中的语言模因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拟从认知角度解读台词中的语言模因现象,揭示语言模因这座“冰山”背后的东西,探讨语言模因生成和解读的认知机制。

2 模因论与贺岁片台词中的语言模因现象

2.1 模因论与语言模因

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该理论由Richard Dawkins首次提出,源于生物领域。Dawkins将模因定义为文化模仿的单位,表现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等的模式[10]。Blackmore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11]。后来,Dawkins将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的一个复制因子;并认为通过书本、计算机、语言等媒介传播的信息都是模因[12]。因此,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也是“模仿单位”[13]。

以语言作为传播媒介的模因被称为语言模因。模因借助语言这一载体实现复制和传播,同时也寓于语言之中[14]。语言模因的复制和模仿不是完全的“克隆”,而是与不同语境相结合,并带有语言交际者的创造和改良[15]9。模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和权威性[16]。手机短信、网络流行语、流行歌曲名、影视作品名及其台词等因具备上述特点,常被复制、模仿而成为语言模因。

2.2 贺岁片台词中的语言模因现象

贺岁片台词可以是对某些语言形式的复制、模仿和变异所形成的模因复合体,如“君骗臣叫皇恩浩荡,臣骗君叫鞠躬尽瘁……自己骗自己,就叫我的未来不是梦”(《疯狂的石头》);“我也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非诚勿扰》);“你别糟蹋青春了,你已经立秋了”(《三枪拍案惊奇》);“我得给他上一课,这小孩目中无贼,气死我了”(《天下无贼》)等。这些语言形式既有对原来形式的照搬,也有对原型的变异,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与新的语境相结合,产生了语义变异。这些语言模因现象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诙谐幽默效果的产生,乃至贺岁片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犹如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跳跃在每年贺岁片的盛宴上。

贺岁片台词同时也被复制、传播,在其复制、传播过程中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产生变异,产生新的模因复合体。例如,“做人要厚道”(《手机》);“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天下无贼》);“让子弹飞”;以及《大话西游》中关于爱情的经典台词等,都是为观众所追捧和津津乐道并被广泛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模因原型,它们被传播后产生许多新的模因复合体。如“让房价飞”“让绿豆飞”“让油价飞”等诸多“飞语体”。《大话西游》中至尊宝说的那段经典对白也被改编成考试版、考研版等。这些模因虽然产生了变异,被运用于新的语境,但受众在理解当前文本时,大脑中产生原创模因的影片的相关信息便会被激活,从而理解文本含义,体会其中的幽默。

3 贺岁片语言模因的认知解读

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17]。因此,认知语言学是从内在层面解释语言。将它与关注信息复制和传播的模因论相结合,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更好地解释语言的生成和演变机制。

3.1 认知隐喻与贺岁片台词中的语言模因

Lakoff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人类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说都是隐喻的[18]。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方式,利用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的关联点,用已知事物表达和理解未知的、抽象的概念。已知事物为源域,未知事物为目标域,隐喻就是由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形成的。在认知过程中,人们会通过类比的方式从一个事物的特征理解另一个事物的特征,这就是隐喻性思维。

模因与隐喻密不可分。“模因”这一概念就是隐喻性思维的产物,是从生物学领域(源域)到文化领域(目标域)的映射,是对“基因”这一概念的隐喻性使用而产生的。模因的复制和模仿并不是完全的“克隆”,原来的信息因语境关系被说话人产生了心理上的联想,从而使他将信息复制成形式不同或内容变异的各种表征;一旦这些信息表征传播出去就成为语言模因[15]9-10。“心理上的联想”即是运用隐喻性思维;“复制成形式不同或内容变异的各种表征”即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意义,因此模因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的隐喻性思维。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隐喻性思维使得模因宿主把原有信息的某些特征映射到另外具有相似属性的信息,从而达到以已知喻未知。贺岁片台词中,许多模因台词在形式上体现的是信息的复制和传播,但在内部机制上仍是隐喻性认知。

例1 黎叔:认识一下,姓胡名黎,胡黎。(《天下无贼》)

例2 面馆老板娘:你绝对是南坡地区第一窝囊废,南坡腕(NO.1)!(《三枪拍案惊奇》)

“胡黎”在形式上是同音异义横向嫁接的表现型模因,是由基本模因“狐狸”变异而来的。从隐喻的角度分析,它属于语音隐喻,利用它与所表意义“狐狸”在语音方面的相似性,从源域向目的域进行映射,从而表达新的概念和意义,即胡黎这个人如狐狸一般狡猾。 “南坡腕”也是语音隐喻,说话者利用它与“NO.1”的发音相似,达到讽刺听话人的目的。《非诚勿扰1》中秦奋与炒股女的对话有大量的语言模因,如“从年龄、长相上看,应该属于跌破发行价的那种吧!”“你是准备长期持有,还是短线玩玩?”“从投资角度看,我就算不良资产。”“咱们今儿就先停盘吧”等。这些通过同形联想嫁接进行复制和传播的表现型模因,在内在层面上看,实际是隐喻性思维和隐喻性语言相结合的产物。炒股女利用股票和婚姻的相似性特征,如风险性、不可预测性、收益性等,将“找对象”这一概念域隐喻性地投射到“炒股”这一概念域中,使用了“低价抄底,风险小”,“长期持有,短线玩玩”等隐喻性语言。这些语言生动形象,从炒股领域被复制传播到了婚姻域,成为了语言模因。

隐喻促使模因的产生和发展,正是隐喻性思维与隐喻性语言的结合产生了模因。隐喻性语言和隐喻性认知方式被反复模仿、使用都会成为模因,因此,模因对隐喻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隐喻传播的动力。隐喻和模因共同推动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3.2 概念整合理论与贺岁片台词语言模因

认知隐喻解释了语言模因产生的认知方式,即模因产生的原因在于隐喻,但模因的意义是如何被解读的?模因宿主理解模因的心理认知过程是怎么样的?概念整合理论对意义的在线构建和理解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概念整合理论(Blending Theory)是Fauconnier等基于心理空间(mental space)理论发展起来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其关键概念是心理空间,实质是人类心理空间的整合。心理空间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理解语言时建立起来的小概念包。概念整合网络涉及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这四个心理空间相互连通,在思维和话语活动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修改。两个输入空间中共有的结构和抽象信息投射到类属空间里,通过跨空间地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部分结构在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19]。概念整合理论主要研究认知过程中被激活的心理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人们对各种语言及其他现象进行操作的动态的认知过程。

王文斌在Fauconnier的“组合”“完善”和“阐释”三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幽默言语意义解读的四个认知整合的过程:空间对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接和空间核实。空间对接指在解读时人们试图对两个心理空间进行概念连贯缺省性指望值对接,以理解这两个空间的彼此关系。空间冲突指两个心理空间相互矛盾,对接失败后,人们对彼此关系进行新角度思维和理解。空间转接是为消解空间冲突将一种心理空间转嫁到另一心理空间的过程。空间转接机制的根本原因在于言语中概念的不协调性,并生成幽默。空间核实就是对空间转接成功与否的最后认知确认。空间转接成功,层创结构便自然生成[20]。

模因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空间。模因的本质在于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因此说明存在两个输入空间。模因的复制,并不是完全的“克隆”,将其复制和传播到不同的语境中,产生变异和新的信息,这就说明有创新,即层创空间。

戴艳云探讨了贺岁片台词中语言模因带来的幽默效果,这些语言模因犹如一个个快乐的因子,为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21]。概念整合理论可以阐释观众在理解模因、会意语言模因幽默效果时的在线心理认知过程。

例3 曹操:给他(赵子龙)三打奶粉,你知道是哪种牌子的。

两位大臣:(同时举起三个手指,并齐声说):明白。(《越光宝盒》)

例4 黎叔:说了多少次了,要团结,眼睛要看着别人的长处,这次出来,一是通过实战锻炼队伍,二是考察新人……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天下无贼》)

例3中,根据先前的电影情节,得知曹操认定赵子龙是刘备派来的刺客,于是,决定采取欲擒故纵之计,放他回去,观众会确立起这样的一个心理空间:曹操叫手下给赵子龙的东西是表面上有益实际上对人有害的物品,所以在受众的概念连贯缺省性指望值里,曹操一定会说出此类物品的名字。可是,曹操却说“三打奶粉”,此话很显然无法与观众业已形成的心理空间合成,因为在常规概念中,奶粉显然与有毒物品难以联系在一起,这两个空间存在冲突,由此产生空间转接。根据话语的关联原则,曹操所言的“三打奶粉”必然与有毒物品有关联性,观众此时调动已有的背景知识,试图建立奶粉与有毒物质的关系,从而联想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于是形成新的心理空间:曹操认为奶粉就是这种表面上有益实际上对人有害的物品,可以起到他想要的效果。这一经过推理解读而形成的新的心理空间在下一句中得到了进一步核实:两位大臣同时以举起三个手指的方式来表明他们知道是哪种牌子的奶粉。三个手指显然是暗指“三鹿奶粉”。幽默效果便由此产生:台词作者以调侃和讽喻的形式嘲讽“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如毒药一样会毒死人。

例4中的黎叔是一群贼的头,观众对黎叔的言语便会确立起这样的一个心理空间:言语形式应多是行话、黑话,内容多涉及偷盗行为。因此,在观众的概念连贯缺省性指望值里,当黎叔在教训小贼时所说的话语应是总结偷盗经验教训,对下次偷盗行动作要求。可是观众进行空间对接时遇到了冲突,因为上述以基因型传播的语言模因嫣然就是党政机关干部教训和勉励下属的言语。观众发现冲突后,进行空间转接:贼头黎叔把偷盗行为看成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把自己也当成了有文化的干部。这一新的心理空间还需进一步核实:通过影片的交代可知黎叔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贼头,在这里却说起党政机关干部的用语,可以推断台词的作者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为之,即讽刺黎叔和小偷,让观众在不协调中体会幽默:这些贼们居然把偷盗当成严肃的政治工作,贼头还把自己当干部了。

从概念整合理论解读模因实时意义建构,实质上是关注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框架下理解模因时动态的心理推理和创作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认知思维过程。

4 结 语

贺岁片台词中的语言模因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的隐喻性思维,在形式上体现的是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在内部机制上是隐喻性认知,是隐喻性思维和隐喻性语言相结合的产物。观众对台词的理解对影片的成功至关重要,而观众对贺岁片台词中模因幽默效果的解读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认知和创作过程。观众进行概念整合时,发现了心理空间的冲突,进而进行空间转接或寻找新的心理空间,一经核实便产生新的意义,从而体会幽默。从认知角度解读台词中的语言模因的生成和解读机制,可以加深对模因论以及语言模因本质的认识,进一步阐释模因论与认知语言学的密切关系,同时为电影台词的设计和解读提供借鉴。本文只是以中国贺岁片台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隐喻和概念整合这两个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言模因的关系。扩大研究对象,将模因论与认知语言学中其他理论相结合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1]徐曼,陈玉红.国内模因研究述评[J].外语教育,2009(9):7-14

[2]马丽娅.语言模因现象的认知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07-111

[3]王蓓,戈玲玲.从认知角度解读网络语言的强势模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4-126

[4]郑四方.比较与融合:认知语言学和模因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6-80;105

[5]黄跃进.模仿抑或创新:语言模因的模仿认知运行机制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06-109

[6]李征娅,聂玉景.广告语模因的认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3-47

[7]吴衍发,王明桢.中国贺岁片台词语言模因现象的文化诠释[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5-149

[8]吴衍发.论中国贺岁片台词的语言模因及其艺术价值[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2-49

[9]戴艳云.模因论与贺岁片台词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63

[10]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206

[11]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6

[12]Dawkins R.The Extended Phenotype:The Gene as the Unit of Selection [M].Oxford:Freeman,1982:109

[13]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 顺应论 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7

[1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学科,2005(6):54-62

[15]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4(2):8-13

[16]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1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11

[18]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4

[19]Fauconnier G,M 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133-187

[20]王文斌.幽默言语解读的在线认知机制阐释[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6-9

[21]戴艳云.从模因论解读中国贺岁片台词的幽默效果[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0-73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1.013

2016-08-29;

2016-12-29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一般研究项目“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国贺岁片台词的语言模因现象”(2011sk615)。

戴艳云(1980-),女,安徽天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H15

A

1673-2006(2017)01-0054-04

猜你喜欢

贺岁片模因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电影摄影机
《活的隐喻》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初三看贺岁片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