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日历中的政治宣传与社会动员*
——以《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为例
2017-04-14牛贯杰
牛贯杰,贾 佩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日历中的政治宣传与社会动员*
——以《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为例
牛贯杰,贾 佩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文章以中国共产党冀中行署实业厅编订的《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为例,探讨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利用农民日常使用的日历来进行政治宣传与社会动员的具体情况。这本战时日历中,日历的纪年方式、节日与纪念日、政治宣传和生活生产知识等内容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政治宣传和战时动员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农民的参战意识直接转化为生产和军事力量,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政治宣传;社会动员
一、《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的内容与构成
山西兴县档案馆保存有完整的彩色图版《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一册[1](以下简称“日历”)。该日历由冀中行署实业厅编订,冀中新华书店印行。日历为16开本,共计48页,铅字印刷。日历封面为红、蓝双色套印,印有持枪军人正面造型和持镐农民背面剪影。日历封面标有两种纪年方式:一是公历一九四八年,二是民国纪年的“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整个日历沿用晚清以来的传统纪年方式,即中国农历和西方公历双重纪年,同时标有星期和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三种计时方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农业用途。日历的主要内容包括:领袖头像、冀中地图、二十四节气介绍及注意事项说明、纪念日、配有漫画的宣传诗歌、对联以及生产常识和日常生活知识。
日历扉页是一幅以“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为主题的政治漫画。首页则印着“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和“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将军”的画像。农民群众在1947年底拿到这本日历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内战氛围。同时,通过司空见惯的农用日历,农民在家中悬挂通俗易懂的政治漫画,这种潜移默化的政治宣传方式无疑更容易被接受。此外,日历中还插印了“中国地图”和“冀中略图”,使农民对国家的地理空间有明确的感性认知,亦对自己生活的地区有一具体认识,在指导农民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的同时,增强了农民的国家意识和乡土意识。
国民政府曾开展过废除旧历的“国历”运动。“自历法改变、国历实行以后,转移旧俗,厘订新俗,以适应时代及地方需要,皆为当务之急。但二十年来,提倡者绝少。”[2]尽管政府一再提倡使用公历,但民间使用的依然是农历。
“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活动和农业生产来说意义重大。日历中清楚标识了时令节气,提醒农民顺时劳作,遵循自然规律播种耕锄。值得一提的是,日历附有“二十四节气歌”一首,按照一年中的节气顺序编排,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立春雨水惊蛰苏,春分清明谷雨人。立夏小满芒种到,夏至小暑连大暑。立秋处暑见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枯。立冬小雪连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无。”除此之外,日历专设“民国三十七年二十四节农事活动表”一节,形式为每一节气编有歌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农时耕作指导。例如,“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倒粪又肥地,速速谋生计。”“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夏至不种高山黍,平地还有十日谷。”“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霜降不晒菜,必定有一坏。”“立冬不砍菜,冻了莫要怪”,等等[3]23。
每月月首的日历页有“本月节气指南”,提醒农民本月应进行的农事活动。例如,“谷雨节里,完成耩高粱、玉蜀、谷、花生;枣芽发时,耩棉花、种瓜、点豆;谷雨以后,小麦少浇多锄,喷胰子水,防避生黄疸”。“立夏节里,赶快突击,完成谷、高粱、棒子、棉花的播种;栽红山药,浇麦,锄麦,大麦追肥,剪羊毛,牲口交配,抓紧农闲空隙顾副业”[3]29。
作为农用日历,时令节气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内容。二十四节气据说在舜的时代已经出现,既是农耕时节的经验总结,又是农业社会的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顺应了大自然的天气变化规律,是农民长期劳作的经验所得,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生产需求。而日历中漫画配宣传诗的组合,生动形象地普及了很多科学知识和生产常识,配合时令节气,督促农民“快耕地”[3]27“忙收麦”[3]31“多砍菜”[3]43,号召大家应时生产。
除了时令节气,纪念日也是日历的重要内容。日历中的纪念日分为三类,即国际纪念日、党的纪念日和国家纪念日。国际纪念日表明当时的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程度已相当之深,诸如国际妇女节、国际劳动节、护士节、教师节、国际青年节等都在其中。
党的纪念日包括:中共诞生27周年纪念日、八路军诞生日、新四军诞生日、“双十”协定签字纪念日、《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纪念日以及解放军总部发布宣言纪念日等。日历中设置这些纪念日,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艰难的发展壮大历程,增强对党的认同和解放区政权的凝聚力。日历中为党的重要纪念日编写了内涵解释。例如,“中国无产阶级从诞生以来,在日常斗争中,特别是‘五四’运动的斗争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而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影响及‘共产国际’积极帮助下,中国共产党便诞生了”。“民国八年前后无产阶级和进步知识份子,便纷纷办报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组织共产党的主要成员,并在上海成立中共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北平及法国的巴黎,都成立了中共小组,领导这些小组的便是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几位同志”[3]30。日历通过党的纪念日宣传了我党的历史,加深了群众对党的认识,拉近了农民群众和党组织之间的距离。
国家纪念日,包括济南惨案纪念日、昆明惨案纪念日、“五四运动”纪念日、北平学生救亡纪念日、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八一三”抗战纪念日、“东北事变”国耻日等。这些纪念日反映了学生运动和抗战历史,是革命历史观的另一种表达。这些纪念日容易唤醒农民群众的爱国之情,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号召农民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解放战争,为夺取战争的全面胜利继续奋斗。
日历中还编写了很多生产常识和生活知识,包括手工业方面的染布、漂布技法;农业方面的选种、耕地、防害防虫经验;日常生活方面补锅技巧、病痛解决方法,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日历特别普及了疟疾、痢疾、霍乱、风火牙疼、破伤风、中风不语、水毒、小儿四六病等42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3]8-11。这些疾病在农村地区容易发生,但当时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不易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更能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接受。比如“治疟疾方:常山、乌梅、榔片、甘草各三钱,红白糖各一两做引,水煎服于病前十分钟吃下”[3]8。又如“治咳嗽方:萝卜片用水煮,再将片经霜打七天,加川贝母面拌开水冲服”[3]9。这些处方多使用常见药材或日常食物,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非常贴近农民的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科学知识。日常生产和生活小常识增强了日历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有利于日历的普及。
二、《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中的政治宣传
日历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也是现代政治宣传的绝佳工具。中国共产党利用发行的日历大力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主张,向广大劳动群众进行政治教育。
第一,日历积极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方针政策。如首页显著位置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本政策”,即“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及其他爱国份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废除蒋介石统治的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项自由”[3]1。告诉广大农民群众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和平、廉洁的政权。日历中还采取了对联这种喜闻乐见、易于传播的方式进行政治思想宣传。例如,“锣鼓喧天民主解放真快乐,生活饱暖自由谈笑过新年”[3]6;“庆祝土地回老家人人欢乐,积极准备大生产各个争先”[3]7;“为争自由拥护共产党,要享幸福跟着毛泽东”[3]9。“争取解放”和“保障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宣传的重要口号,也是广大人民热切期盼的奋斗目标。日历中的这些对联号召大家紧紧团结在共产党周围,拥护共产党建立合法政权,为了自身的幸福生活而继续斗争。
第二,加强反对内战的宣传,强调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意愿挑起了战争的事实。如“逮捕、审判与惩办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犯”;“废除蒋介石统治的腐败制度,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3]1。斗争矛头直指蒋介石集团,进行“反蒋”政治宣传,将蒋介石定位为内战罪犯。“反蒋”宣传渗透在日历中的各个版块。日历扉页上“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漫画,生动地反映出共产党的战争目标。日历末页更是列出“蒋介石卖国十大罪状”,主要为勾结美国,出卖中国权利;发动内战,剥削人民;实行恐怖统治和官僚资本垄断;实行独裁政策[3]49。日历向广大农民揭露了蒋介石的罪行,加深农民大众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和厌恶。新的时代新的矛盾,面对新的战争,共产党同样会领导大家推翻独裁统治。国民党实行独裁内战方针,共产党则实行“力争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坚持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与民休养生息,分给农民土地,发展多种经济的政策”[4],走和平建国的道路。“作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两大党派,就当时人民最关心的国家前途问题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其结果,自然是谁顺应了民心,谁就最终赢得了民心。”[5]共产党利用群众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的心理,强调共同的民族情感,宣传“反蒋”,争取民心,拉近共产党和民众距离。同时将国民党和地主一同放在农民的对立面,通过土改和诉苦,借农民之口揭露国民党的恶劣行径,教育广大群众认识所有的困难局面都是国民党造成的现实,进而要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决推翻蒋介石集团。
第三,宣传共产党的和平愿望和民主意识,动员广大群众站在共产党正义的一方,共同对抗国民党政权。例如,“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及自由加入中国联邦的权利”;“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认内战期间蒋介石所借的一切外债,要求美国政府撤退其威胁中国独立的驻华军队,反对任何外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使日本侵略势力复兴,和外国订立平等互惠通商友好条约,联合世界上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3]1。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相一致,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借日历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自身实力和外部支持。日历中“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纪念日”“西安事变纪念日”“皖南事变纪念日”“‘双十’协定签字纪念日”等纪念日的设定,背后包含了重要的政治含义。这些纪念日背后隐含有鲜明的历史逻辑,即共产党始终秉持民主、和平理念,并一直为此付诸实践,直到抗战胜利后反对内战,支持和平建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处处提防,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大局,发动内战,将中国人民再一次拖入战争之中。
第四,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批判美国“援蒋”的侵略本质。日历中选取大量国民党政权出卖国家利益的国耻纪念日,借此曝光其卖国行径。例如日历中对“东北事变国耻纪念日”的解释中,强调蒋介石集团面对日军入侵采取不作为、不抵抗的态度,致使东三省沦陷。“新国耻纪念日”的解说中写道:抗日战争结束后,又与美国订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出卖和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国民党的软弱态度和卖国行为为广大人民所不齿。“这一条约如任其实行,则我国非至亡国灭种不可,而蒋贼为了卖国内战,唯其美国爸爸是听,不顾中国人民之苦痛,实在是卖国无耻已达极点。我们号召全国人民要反对蒋贼这种卖国行为,反对美帝国主义援蒋内战。我们坚决不认蒋贼一切卖国外交所签订的卖国条约,为中国的民主自由斗争到底。”[3]43并号召大家一起“反蒋”以及反对援助国民党政权的美国。
第五,宣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政治信念。“八一三全面抗战纪念日”“东北解放三周年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些重要纪念日的设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绪。它们使人们重新回忆起抗战的艰辛、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艰难和曲折,提醒大家勿忘国耻,复兴中华。最重要的是,日历传达出这样的理念——能带领大家取得最后胜利、实现和平愿望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内战爆发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转为树立我必胜、蒋必败的信心。”[6]针对当前发展情形,利用日历宣传“打到南京”“蒋贼必亡”的战略思想。尤其到了战略反攻时期,共产党的政治宣传“揭破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清除和平幻想,现在已经降为第二位问题了。第一位的问题是要宣传我们有条件取得胜利,建立坚定的胜利信心”[7]196。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传极具针对性和预见性,极大发挥其作用。“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地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代表了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一致愿望,最有效地动员和团结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和支持解放战争,使国民党反动派进一步陷于孤立走向覆灭。”[8]国共不同的政治态度,不同的政治选择,导致双方不同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一直有坚定目标和为信仰牺牲的信念,并将其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政治信念。
三、《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中的社会动员
1946年,国民党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由于战争初期双方实力悬殊,中国共产党处于不利地位。到了1947年,国民党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而共产党则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战事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战斗。不过,自从抗日战争结束后,人们普遍向往和平局面,不愿意再次陷入战争,因此厌战情绪弥漫。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小农思想的局限性导致了农民的革命性不够彻底。“如何动员、激发和鼓励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一调动军队、地方人员为战争服务,既是战争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主要体现和检验其是否长期可行的重要标准,更是决定解放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9]共产党深知政治动员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日历上也不遗余力展开政治动员。
首先,日历进行了充分的参战动员。为了调动群众的参战意识,日历中动员青壮年积极参军。“上战场,杀敌人,犹如下山猛虎;赴前线,抗蒋贼,好似出水蛟龙。”[3]7蒋介石已经打破了和平的美好愿望,只有战斗才是大家唯一的道路。没有足够的武器后援,共产党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动群众,争取更多的兵员,所以号召大家“踊跃参军”“保卫家乡”[3]13。例如,“学工学农为实用,参军参战为和平”[3]7;“拿起枪杆保饭碗,打倒蒋贼享太平”[3]9。日历末页印有《拥军公约》,内容如下:第一,踊跃参军,壮大边区子弟兵团;第二,爱护军队,切实帮助军队解决困难;第三,努力担架运输,热情照管伤病员;第四,埋地雷,扰敌人,配合部队作战;第五,尊重抗属,认真代耕,切实帮助抗属进行生产;第六,帮助荣军成家立业,随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3]48。
中国共产党不仅号召青壮年积极参军,同时号召普通百姓积极配合。军民团结也是宣传的重点内容。如“贫中农是一家亲密团结,军和民如手足骨肉不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你帮我我助你你我一心”[3]7等。战争不可避免,只有共同对抗才能取得胜利,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中国共产党创造条件吸引群众积极入伍参军,同时解决战士的后顾之忧,优待军属烈属。这些措施解决了参军家庭的实际困难,增进了群众、战士和党组织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他们的参战积极性和主动性。日历中“大翻身新年新春新世界,快参军保田保命保家乡”[3]7的内容表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在战争状态中进行,共产党资源汲取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战争提供必需的人力和物力支持,这成为土改期间最紧迫、最直接的国家意志。无论是共产党自身还是后来的研究者,都将战争动员视为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首要目标。”[10]
其次,日历中强调男女性别平等,动员家庭和妇女积极备战。为了战争的需要,大量青壮年应征入伍,农村男性劳动力不足。为保证生产,中国共产党积极动员妇女,开展妇女运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重视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它肯定了妇女在经济上和男性的同等地位,提高了妇女在家庭生活生产中的地位。日历中以漫画的形式鼓励每个家庭开家庭会议,男女分工,全家动员。“劳武结合男儿汉,纺织全能女英雄”;“男儿刚强能报国,女子勤劳能持家”;“男耕女织生产好,丰衣足食过新年”;“男女老幼齐生产,一家大小无闲人”[3]7。这些顺口溜旨在树立妇女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精神,强调了妇女在生活生产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日历中还有关于生育和育婴方面的内容,专门针对广大农村妇女,改变她们以往的落后观念,提高妇女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保障她们的正常生活。
最后,为满足战争的物力需求,日历中进行大量的生产动员。为了促进生产,提高产量,共产党大力挖掘农业生产潜力。日历首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政策》第六条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乡村田地由乡村人民按照人口及田地之数量、质量平均分配使用,并归其所有。”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五四指示》为中国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了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办法。土地改革更为彻底地消灭了封建和半封建土地制度,真正分给农民土地,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农民有了劳动的动力和基础,让他们在经济上翻了身,参军拥党的热情自然也空前高涨。通过土地革命,“加强了农民阶级的内部认同感,同时提升了农民的自觉意识和斗争意识,激发了农民的革命要求”[11],更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自觉保卫革命果实。
除了土地分配制度的确立,共产党积极动员大家应时耕作,勤于农事,科学生产。在各个时令节气到来之时,日历中会配有相应的漫画和宣传诗。如春分时节“快春耕,多栽树”[3]27,清明谷雨“快快耕地”[3]29,芒种前后“忙收麦”[3]31,夏至到了“勤锄地”[3]33,小暑、大暑“压绿肥”[3]35,立秋之后记得“秋收”[3]37,寒露霜降“早秋耕”[3]41,立冬小雪来“砍菜”[3]43。日历顺时提醒,督促农民抓紧生产,不要懈怠。农民全力投入生产是提高产量的唯一有效方法。日历中提倡“早起晚睡忙生产,精耕细作多打粮”[3]7; “人人参加劳动,各个不愁吃穿”[3]8,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想过去地主剥削,饥寒交迫渡日月;看今朝农民翻身,衣食丰足乐天年”;“想旧日过除夕,米面皆无合家泪;看今天渡元旦,酒肉齐全满门欢”[3]9。这种新旧对比的思想动员,反映在共产党带领下中国农民发生的巨大变化,描绘了美好的生活图景,使大家更加充满干劲,迎难而上。
但光靠力气是远不够的,农民必须科学生产,“精纺精织土经土纬出好布,细耕细作宅旁地隙变良田”[3]8。日历中记载了很多生产技巧:“怎样使庄稼越种越强”[3]18,指导农民选种和浸种消毒;“怎样防治庄稼的虫害”[3]19,防治火蛛子、蜜虫、扫地虫、秸秆虫和蝗虫等有害于庄稼的虫灾;因地制宜,传授一些“种地小经验”[3]21,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农事之外,日历中也有很多治疗家禽和牲畜疾病的办法以及种树经验,从各个方面给农民提供帮助。日历中积极宣传和提倡副业生产,主张农副结合,在农闲时期开展副业活动,增加家庭收入[3]7,12,14,17,22,25。
开源之外,节流也是重要手段。当时作战条件困难,倡导群众减少消耗,注重积累。日历中记载了“省钱办法”[3]3,教给大家染布、漂布、省柴、补锅、自制火绒和火纸的办法,贯彻“节衣缩食支前线,省吃俭用备荒年”[3]8的精神。
四、《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的宣传特点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还没有成为执政党,其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及思想文化还没有成为主流,面对敌强我弱的国内形势和复杂的国际背景,如何做到以弱胜强,如何使其政治思想逐渐地被大众接受,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12]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与动员,而日历便是典型的例证。
当时国民党也将日历作为一种政治宣传工具,推行和倡导《生活历》。“《生活历》的初衷,在于通过对岁时节令的安排,完成对民众日常生活方式及其精神世界的引导。”[13]但是,这种尝试最终不了了之,没有起到应有的宣传和动员效果。反观《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中国共产党同样借助日历的特点和作用,却取得很好的宣传实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宣传和动员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农民,而日历是农民的日常需要品,利用日历进行宣传和动员,无疑是宣传工作的绝佳切入点。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很难深入理解每条文件的细微涵义,所以,复杂的宣传手段不易被理解和接受。日历运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漫画、尽可能减少农民理解上的困难,让农民潜移默化地认可和消化日历背后所隐含的政治动机。日历中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表述,面对面式的对谈形式,内容浅显却尽收实效,把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政策有效传达给广大农民群众。日历虽小,中国共产党却非常重视它的宣传和动员作用,将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有机结合,推进了征兵征粮和发展生产工作。
其次,中国共产党将日历作为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的有效方式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贴近群众,以群众为根本,从而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动员。日历中的生活气息和生产细节,都是在充分了解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基本需求之后合理编纂而成的。二十四节气、算账简法、生产小经验等都是贴近农民日常生活的内容。只有将中国共产党重要理论和群众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宣传作用,把农民变成参与者和宣传者,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战争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以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着想,以群众利益为重,这是宣传动员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法宝。
最后,日历篇幅有限,内容短小,不能详尽地宣传各项政策和理念,所以编写人员将土地改革、战争动员和反蒋运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叠加宣传,加倍增强宣传效果。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要给以政治教育[7]236。土改、反蒋和战争动员,正是根据上述两个条件进行的具体实践。通过小小的日历,却能有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斗争目标,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和信任,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基础。
[1] 晋绥边区档案,卷宗号:61,“晋绥文化”(11)分册[A].山西兴县档案馆藏.
[2] 陈果夫.民国二十二年改良风俗日历序[M]∥小意思集.南京:正中书局,1947:159.
[3] 冀中行署实业厅.一九四八年农用日历[Z].冀中新华书店印行,1947.
[4] 刘信君.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民众反蒋拥共心态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1(6):155.
[5] 李桂秋.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公信力的提升[J].求索,2012(9):54.
[6] 岳云强,张运菊.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广西社会科学,2008(12):122.
[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史习培.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2):51.
[9] 魏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人力动员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6):41.
[10] 李里峰.土改与参军:理性选择视角的历史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72.
[11] 翟佳琪.浅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以《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例[Z].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818.
[12] 巩茹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开展宣传工作的艺术特色[J].历史教学,2011(4):26.
[13] 湛晓白.民国岁时节令中的政治与民俗:以陈果夫所著《中华民国生活历》为中心[J].民俗研究,2012(3):85.
ThePoliticalPropagandaandSocialMobilizationintheCalendarPublishedbytheCommunistPartyofChinaduringtheLiberationWar——AcasestudyoftheLunarCalendarin1948
NIUGuanjie,JIAPei
(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calendar in 1948 published by the Industrial Bureau of Jizhong Administrative Office of Hebei Provi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social mobilization work of local govern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via the calendar, a daily life necessity for the peasa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Liberation War. In this wartime calendar, its time units, memorials, the knowledge of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and political propaganda mirrored the features of the age. We examined how the Communist local government used this calendar to combine the peasants′ daily life and political propaganda in this imperceptible way to popularize the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propagate the political ideas till finally won the civil war.
the period of Liberation War;agricultural calendar in 1948;political propaganda;social mobilization
2017-07-12
牛贯杰(1974-),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明清以来政治经济史和物质文化交流史。 贾 佩(1994-),女,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9.021
K266
A
1008-6285(2017)09-0093-06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15XNL002)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