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2017-04-14华志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场急性期磁共振

华志红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影像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6)

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华志红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影像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6)

目的:探讨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55例患者均采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然后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在这55例患者中共检出71个梗死灶,其中有59个梗死灶为超急性期、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灶,有12个梗死灶为陈旧性病灶。在这71个梗死灶中,有多发病灶15个,大面积病灶8个,腔隙性梗死灶29个。在这55例患者中,梗死灶位于额叶、枕叶及丘脑的患者有13例,位于颞叶的患者有7例,位于半卵圆中心的患者有9例,位于小脑及脑干的患者有8例,位于基底节区的患者有18例。结论: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能明确其脑梗死的范围及脑血管闭塞或狭窄的情况,可为对其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血管成像技术;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引起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进而发病。该病可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应及早对该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其残疾率和死亡率。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55例患者的病情均经综合检查得到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失语、偏盲、偏瘫、肌力下降、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表现。其中,排除发病时间不明确及有颅内出血史的患者,排除患有肝病、肾病、精神疾病、甲亢或帕金森病的患者,排除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或神经刺激器的患者,排除患有幽闭空间恐惧症及不能配合完成MRI检查的患者。在这5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为(56.5±5.3)岁。其中,有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的时间<6 h)患者13例,急性期脑梗死(发病的时间为6 h~1 d)患者32例,亚急性期脑梗死(发病的时间为1 d~2周)患者10例。

1.2 方法

对这55例患者均采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具体的方法是:1)仪器和设备。GE Discovery MR750w 3.0T 核磁共振仪(由美国生产)。2)扫描参数。T1WI:TR/TE= 500/25 ms,弥散梯度因子(b值)为 0;DWI:TR/TE=10000 ms,b值为 1000 s/mm2。3)检查方法。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采用的是正交头部线圈,选取SE序列,对患者进行头颅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用血管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扫描的范围包括整个Willis动脉环、大脑的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4)图像后处理方法。由两名高年资的影像医师分别对得到的影像图进行盲法阅片,对图像做出判断。如有分歧则由两位医师商讨达成一致后决定最终的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55例患者病灶的检出情况

在这55例患者中共检出71个梗死灶,其中有59个梗死灶为超急性期、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灶,有12个梗死灶为陈旧性病灶。在这71个梗死灶中,有多发病灶15个,大面积病灶8个,腔隙性梗死灶29个。在这55例患者中,梗死灶位于额叶、枕叶及丘脑的患者有13例,位于颞叶的患者有7例,位于半卵圆中心的患者有9例,位于小脑及脑干的患者有8例,位于基底节区的患者有18例。

2.2 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这55例患者进行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这55例患者进行检查,均可清楚地显示其病灶。其中,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图中均出现了明显的高信号病灶。在3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图中,有14例患者的DWI及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有19例患者的DWI及T1WI表现为稍高信号,T2WI表现为稍低信号。在10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图中,D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

2.3 用血管成像技术对这55例患者进行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用血管成像技术对这55例患者进行检查,在其影像图中均可见血管异常。其中,有颈内动脉异常的患者4例,大脑前动脉异常的患者10例,大脑中动脉异常的患者14例,大脑后动脉异常的患者13例,椎-基底动脉异常的患者8例,左侧椎动脉异常的患者5例,右侧椎动脉异常的患者7例。其中,有6例患者的脑前后循环均有异常。

3 讨论

进行MRI检查具有多方位、多序列及多参数成像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对颅脑、脊髓等部位疾病进行诊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投入使用的新型超高场设备,较低场强MRI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扫描的用时更短,组织对比度及图像信噪比更高,且后处理功能更加强大。目前,临床上已广泛使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1]。在本次研究中,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均可清楚地显示其病灶。这说明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与王秋艳[2]等的研究结论相符。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直接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快速地检查出其梗死区的供血情况,从而可为对其进行溶栓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3]。在本研究中,用血管成像技术对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均显示其存在脑血管异常的情况。这与沈纪芳[4]等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能明确其脑梗死的范围及脑血管闭塞或狭窄的情况,可为对其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戎倩雯,王一凡,姚晔,等.联合应用DWI和MRA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影像,2011,20(2):52-54.

[2]王秋艳,荣梅,赵洪海,等.联合应用DWI与MRA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14,3(2):197-199.

[3]颜宝云,李健丁,徐成,等.弥散加权成像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9):815-816.

[4]沈纪芳,朱玉春.联合应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1):34-36.

R743

B

2095-7629-(2017)18-0168-02

猜你喜欢

高场急性期磁共振
短讯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高场磁共振成像1H/31P双调谐射频线圈研究进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中国大型超导高场磁体装置研制成功——世界第一
高场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序列对头颈部肿瘤非对比剂增强灌注成像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