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7-04-14潘伟伦

中国市场 2017年4期
关键词:压力源职业压力高校教师

[摘要]该研究在浙江省选取了十四所高校近700名教师,采用潘伟伦所编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进行了职业压力及其影响的测量,并在七个比较变量上进行了差异检验和多重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高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承担的工作难度不相匹配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②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的工作家庭关系、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相互影响,并且成正比;③高校部门领导的职业压力比专职教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小;④公办专科院校的教师职业压力在各类高校中最大。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压力源;压力影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27

1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既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教师体验到的压力无论是在频率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要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进行实证研究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一项对全国72所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有946%的教师感到心理压力大,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1]而另一项研究显示,高校教师中有817%感到身心疲惫不堪,更有高达454%的教师有换工作岗位的想法[2],心理压力已危害到高校教师的健康。2005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一项800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22%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生存状况堪忧。

如果职业压力过重且得不到缓解,就会影响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引发职业问题,影响师生身心健康,从而会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等。因此,对于高校教师压力源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国内有研究表明,压力源得分最高的维度依次是“工作负荷”“学校管理及制度”“社会因素”“个人职业发展”“个人特质”;压力最小的是家庭方面的问题。[3]如荣林研究发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校教师成了“打工者”角色,而学生则成为了享受服务的“购买者”,二者的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颠覆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这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4]国外也有类似的报道显示:大学教师认为工作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压力原因,然后依次为家庭需要、时间限制、经济困难等;工作中主要压力源是搞研究,其次是时间限制、与同事关系,最后是授课、领导行为及学生需求。[5]

另外,目前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差异研究与由压力引发的职业倦怠、离职倾向、家庭问题等的实证研究却比较缺乏。汪泳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学历的教师、文科教師、讲师、女教师的压力感较大,但通过差异检验,却发现差异并不显著。[6]Serpe的研究表明,私立高等院校的教师工作负荷带来的压力要显著高于公立高等院校。[7]

本研究采用潘伟伦所编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为测量工具,选取浙江省内14所高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教师的实际职业压力,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源,以期为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浙江省十四所高校的700名专兼职教师及行政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700份,筛选出有效问卷677份,有效率为9671%。

被试在学校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被试在学校上的分布学校人数比例宁波大学3755宁波理工学院3755宁波万里学院3856绍兴文理学院69102绍兴职业技术学院5784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4161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98145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5074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3856浙江树人大学5074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406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5074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5074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5886合计677100%

被试在其他比较变量上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被试在其他比较变量上的分布性别男女合计332345677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合计25340816677年龄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合计300293759677职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合计2233745228677文化程度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及以下合计2322940322677岗位专职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部门领导合计38611911953677学校性质公办本科民办本科公办专科民办专科合计199126188164677

从被试分布表中可以看出,以下变量水平的样本量过小,不适宜进行比较分析:学校变量中的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婚姻状况变量中的离异,年龄变量中的51岁以上,职称变量中的教授以及文化度程度变量中的博士与专科及以下。其他变量水平均可进行差异比较分析。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潘伟伦所编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8],该问卷由四个量表组成,包括职业压力量表、工作与家庭关系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及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其中职业压力量表包括:工作性质、工作难度、工作环境、个人提升与待遇四个维度,采用五级记分(即按1至5分记分),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工作与家庭关系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采用七级记分,得分越高负面情况越突出;心理健康状况量表采用四级记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差。

23研究步骤

本研究之实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兹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联系测验对象,寻找施测学校,发放问卷,进行测查。

第二阶段:经回收检选有效问卷后,进行整理编码,以进行统计软件包的分析。

第三阶段: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压力源

对浙江省十四所高校的教师职业压力测量结果表明,在29项压力源因素中,工资太低、学生越来越难管、岗位晋升竞争激烈、领导要求越来越高、师资力量不够、学生自律性差、培训机会少,七项均分高于3分(见表3),因此认为这七种压力源因素对高校教师影响较大。

表3职业压力量表均分高于3分的项目题号项目内容平均分2工资太低3463学生越来越难管3305岗位晋升竞争激烈32627领导要求越来越高3224师资力量不够31017学生自律性差3041培训机会少300

而在职业压力的四个维度中,工作难度带来的压力最大(见表4),包括六个项目:学生越来越难管、师资力量不够、学生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学生自律性差、出现学生的突发事件、领导的要求越来越高。

表4职业压力量表四个维度的得分维度包含项目数平均分工作难度6309工作性质6278工作环境9270个人提升与待遇8290合计29—

32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将职业压力总均分分别与工作家庭关系总均分、职业倦怠总均分、心理健康状况总均分做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发现职业压力与三者均有显著正相关(见表5)。

33职业压力在各个比较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在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岗位和学校性质七个比较变量的有效水平上分别对职业压力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仅在岗位和学校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见

表6与表7)。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在不同岗位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表现在职业压力的四个维度上,除工作难度外,其他P值均小于001,表明差异尤其显著。通过对不同岗位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职业压力总均分上部门领导与专职教师(P=0000<005)、辅导员(P=0032<005)、行政人员(P=0011<005)均存在顯著差异,部门领导的职业压力较小,而其他三个岗位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异;在个人提升与待遇上,部门领导与专职教师(P=0001<005)、辅导员(P=0001<005)、行政人员(P=0000<005)的差异尤其显著,部门领导的职业压力较小,而其他三个岗位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异;在工作难度上,专职教师与辅导员(P=0026<005)、部门领导(P=0014<00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专职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其他未发现明显差异;在工作性质上,部门领导与专职教师(P=0001<005)、辅导员(P=0046<005)、行政人员(P=0020<005)的差异尤其显著,部门领导的职业压力较小,而其他三个岗位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异;在工作环境上,专职教师与辅导员(P=0020<005)、部门领导(P=0002<00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专职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其他未发现明显差异。

表7职业压力在学校性质上的差异公办本科民办本科公办专科民办专科MeanStdMeanStdMeanStdMeanStdFSig职业压力总均分27380569282205073031058528020504102030000个人提升与待遇27290663282905473079061629620587116280000工作难度2982064530930569319206763096051237960010工作性质26690657274705903047070626340663148630000工作环境263006572686067528750689257705967174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在学校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表现在职业压力的四个维度上,除工作难度外,其他P值均小于001,表明差异尤其显著。经过多重比较,发现在职业压力总均分上,公办专科与公办本科(P=0000<005)、民办本科(P=0001<005)、民办专科(P=0000<005)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公办专科的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其他未发现显著差异;在个人提升与待遇上,公办专科与公办本科(P=0000<005)、民办本科(P=0000<00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公办专科的教师职业压力较大,此外,民办专科与公办本科(P=0000<005)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民办专科的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其他未发现明显差异;在工作难度上,仅在公办专科与公办本科(P=0001<005)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公办专科的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在工作性质上,公办专科与公办本科(P=0000<005)、民办本科(P=0000<005)、民办专科(P=0000<005)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公办专科的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其他未发现显著差异;在工作环境上,公办专科与公办本科(P=0000<005)、民办本科(P=0012<005)、民办专科(P=0000<005)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公办专科的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其他未发现显著差异。

4分析与讨论

41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工资太低是教师职业压力的首要来源,而四个维度中,工作难度高于个人提升与待遇,是职业压力来源的主要方面,这说明在被调查的高校教师中,普遍认为高校教师的待遇与工作难度不成比例,甚至出现反差,这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所在,这与马晓燕、束仁龙的研究相吻合。马晓燕在2010年对山东四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工作要求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9],束仁龙在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研究中认为工资福利待遇太低是高校教师压力源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10]

高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基地,社会对高校有着过高的社会期望,相应的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结果是高校的领导对教师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另外,目前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专科院校已成为“90后”的校园,学生的个性、思想、心理承受力、体质等多方面的差异一年比一年明显,高校教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尚不能完全掌握,继续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势必导致学生难管、效果不佳等现象,同时,高校教师既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或处理繁杂的行政事务,又要想方设法搞科研,还要进行服务社会等活动,确实是个高付出的行业,但是高校教师得到的工资待遇却不对等,不仅无法与中小学的教师相比,甚至达不到当地的人均收入,特别是年轻教师,资历低、职称低,难争取到科研项目,得不到科研经费的支持,工资福利待遇也最低,而学习、生活、交友、养老和育小等开支又很高,这使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42职业压力的影响

调查结果证实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家庭、倦怠、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负荷过重,不仅表现在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不规律上,还表现在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上,这对于高校教师的家庭关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工作与家庭出现冲突的时候,敬业奉献的精神与家庭压力进行着反复的较量;职业压力感过强或持续保持高压状态,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倦怠感的产生会影响工作的情绪、效率、效果,反过来会增强工作压力,导致恶性循环,若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与适当的鼓励,则会促使教师出现离职倾向,除工资待遇低外,倦怠感也是高校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高压状态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出现失眠、注意力涣散、自卑、抑郁、焦虑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神经症。

43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在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称、文化程度上均未发现显著差异,这与汪泳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相吻合[6],说明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已经成为普遍问题、群体性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持续的群体高压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431岗位差异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在岗位上出现了唯一性差异,部门领导的职业压力在各个维度上都显著低于专职教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此前,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很少涉足岗位差异,更少面向高校的中层领導开展调查,所以没有类似的研究结果佐证。笔者认为,出现此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在问卷施测过程中,部门领导一般都是独立办公,互相之间不可能有交流,而且答题时相对其他教师更为谨慎、认真、真实;而其他教师在答题过程中可能存在交流讨论,并且答题时会有夸大压力的个人倾向与群体性行为倾向。另外,在主要压力源上,部门领导的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又不直接管理学生,所以压力感会相对低于其他教师。

432学校性质差异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在学校性质上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公办专科院校,除工作难度外,在其他维度上公办专科教师压力都显著高于其他学校。此次调查的学校中属于公办专科的有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和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此前的调查研究也少有学校性质方面的比较,所以没有类似的研究结果佐证。笔者认为,民办院校在体制上较公办院校灵活,财政上较公办院校自由,社会期望上较公办院校低等其他优越性,本科院校在层次上较专科院校高,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上较专科院校高,在学生的管理难度上较专科院校低,在教师发展平台和机会上较专科院校高等其他优越性,所以导致公办专科院校教师压力显著高于其他院校。而在工作难度上仅公办专科与公办本科院校间出现显著差异,说明公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较小,而其他性质学校的学生管理难度相当。

5结论

(1)高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承担的工作难度不相匹配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

(2)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的工作家庭关系、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相互影响,并且成正比。

(3)部门领导的职业压力比专职教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小。

(4)公办专科院校的教师职业压力在各类高校中最大。

参考文献:

[1]冒容,贺晓星,穆荣华,等无觅桃花源何处好耕田——高校教师精神压力问题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7(7):31-36

[2]濮宁镇,奖春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初级保健,2002,16(10):44-45

[3]尹平,李丽娜高校教师压力状况调查及其应对方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101-104

[4]荣林,李迎春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应对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5):12-13

[5] Fontana D,Abousetie R Stress levels,gender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in teachers[J].Br J Educ Psychol,1993,63(Pt2):261-270

[6]汪泳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33-34

[7]曹雨平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倦怠与离职倾向研究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3):41-44

[8]潘伟伦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3-24

[9]马晓燕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2-105

[10]束仁龙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与缓解策略[J].池州学院学报,2008(1):113-116

猜你喜欢

压力源职业压力高校教师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浅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