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镇: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力推“茶文旅”
2017-04-14刘彦青周芸吉
文-刘彦青 周芸吉
导读:近日,住建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在一次内部论坛上谈了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形态演变,提出了判断一个特色小镇好还是差的重要法则,这对特色小镇至关重要。
大塘镇是全省较为贫困的25个“麻山”乡镇之一,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有雾240天左右,气候非常适宜茶叶种植,同时大塘也是全省首批113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和省级文明示范乡镇之一。
近年来,大塘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打造以茶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绿色生态经济大发展,并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机遇,按照园区建设的要求,立足大塘茶叶产业示范园区、都匀毛尖生产基地,高等高职院校产学研实训基地、新型农民中职教育培训基地,采取公司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推动园区发展等方式推进茶产业园区建设,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茶旅游发展,逐步实现产城互动,城旅结合。茶产业的发展强大也成为了大塘人民群众决战贫困的强力“引擎”。
近日,住建部对国内的特色小镇提出了更多的发展思路,,即“小镇+企业”集群。以浙江为主要发源地,该省大多数的小镇都有一个企业集群,而且这些企业集群所产的产品都能进入全球产业链,这也导致了浙江经济后来居上。上世纪末兴起的特色小镇,即“小镇+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休闲、历史文化特色这一类的产业与小镇的迭加使其得到大幅度发展。
走访大塘镇茶区时,西关村村支书李友林对记者说,在2013年,村里的茶苗刚刚长好,就遭遇凝冻灾害,当时不少茶农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受到了打击。后来,经过合作社几位负责人到遵义、铜仁等地区考察,加强了对发展茶产业的认识,村民才重新树立了信心。2014年,西关村、新光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连片打造规模发展。紧紧围绕茶叶种植、销售和农民增收的目标,采取有力措施、致力集中连片打造茶产业,促进茶叶生产稳定发展。同时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大户带散户”等多种模式加快土地流转,至今已流转出土地8000余亩发展茶产业。其中,平塘县山海原生茶业有限公司已流转提地开发种植茶园面积5000余亩,每年可解决周边农户就业1万余人次,群众务工收入达180余万元;另外,平塘县润峰公司通过流转土地,建设茶叶种植基地3000余亩,每年可就近解决群众务工1万余人次,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参与茶叶种植生产。到目前,全镇拥有千亩以上茶园7片,连片面积达3万亩以上,切实带动全镇茶叶规模化发展。
哈佛大学彼特教授在其名著《国家的竞争力》中写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常常决定于那些地理上不起眼的‘马赛克’,而不决定于那些宏观的指标。”这些“马赛克”是什么呢?就是企业集群,一种产业的企业在一个地方聚在一起,他们之间的高度分工与合作产生超高的经济效率和巨大的创新活力。这种集群在地理上是不起眼的,但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元素。所谓产业集群,就是企业相互之间高度细密的分工与合作关系,这种模式自由组织造成了企业集群,集群反过来又会造就小镇的自组织特性。
大塘镇魅力茶园
大塘镇副镇长罗朝光表示,从2016年起,开发茶旅结合点就成为探索茶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借助甲茶瀑布、掌布救星石、FAST天文望远镜、天坑群等精品旅游路线,将旅游活动和茶道文化结合,提升大塘“避暑之都”“品茗之乡”的旅游形象,在“三天”奇观的促进带动下,结合茶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以“掌布藏字石、克度大射电、塘边天坑”为载体,打造旅游一条线,既能“读天书”“看天眼”“赏天坑”,又能“品茗茶”“游茶园”“住茶乡”,精心打造茶海生态游、茶区观光游、采茶体验游、茶庄休闲游等旅游模式,使农业观光旅游发展成为现代旅游服务业,推进全镇经济发展。2015年7月,大塘镇成功举办了“平塘·大塘首届茶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开展了茶产业招商引资签约会、农产品展销、山地自行车赛、最美“茶仙子”评选等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住建部对特色小镇的界定框架,新时代的特色小镇,即“小镇+新经济体”,是特色小镇进入城市的新阶段,特色小镇以形态、产业构成、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成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重要手段。大塘镇现在从“茶文旅”上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大塘镇党委书记刘兴海告诉记者,在未来几年内,大塘镇将结合平塘县的产业布局,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引入招商和农业配套技术,走出自己的特色小镇之路。(责任编辑/孟祥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