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乐器产业集群研究

2017-04-14袁文琴

黄河之声 2017年2期
关键词:竹笛集群乐器

袁文琴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衢州 321004)

浙江省乐器产业集群研究

袁文琴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衢州 32100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乐器产业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全国八大乐器产业集群中,浙江省占了两个,分别是中泰乡竹笛产业群和洛舍镇钢琴产业集群。本文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学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浙江的这两大乐器产业集群区的演变过程、变迁因素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乐器产业;演变;因素;产业集群

一、浙江省两大乐器典型产业集群演变过程

(一)中泰乡竹笛产业集群演变过程

明代洪武年间,铜岭桥山上的苦竹制成的笛子被当作供奉朝廷的御笛。元、明、清历代宫廷都曾派乐匠到中泰伐竹制笛。康熙52年,苏州“周溪兰”乐店制笛师钱金达、张玉和咸丰10年,苏州织造局笛师李喜均受朝廷差遣赴余杭采竹制笛。近代以来,苦竹材料广泛用于制作笛箫笙管等民族乐器。20世纪70年代开始,上海和苏州乐器厂家开始大量使用中泰苦竹材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笛师均要去全国各地采集制笛原料,大家都一致认为中泰铜岭桥苦竹最适宜做笛箫。

最优制笛的竹子应在冬季采集,且时间为3年左右最宜。1984年,上海民族乐器厂制笛师周林生只身赴中泰铜岭桥村选竹制笛。在山上寻觅被大雪披盖的竹子时,不慎跌入山崖。幸得村长董仲彬的相救,被董仲彬背回家里养伤。当地村民得知上海客人受伤一事,纷纷前来看望。康复后的周林生主动请缨,传制笛技术给村民,带领当地百姓发展竹笛产业。在1985年,成立了第一家制笛厂——铜岭桥工艺竹笛厂,第一家笛箫社——“灵声”笛箫社。

1987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到中泰乡铜岭桥开办联营厂,并派来了应万银、古金康等四位制笛师指导。1992年,17位当地青年赴上海学习。1996年,学习归来的制笛骨干带头办起了10余家笛箫加工厂。如今,已有制笛企业近130家,从业人员约1500余人,“洞霄宫”、“竹韵”和“灵声”等一批知名品牌相继涌现。

(二)洛舍镇钢琴产业集群演变过程

洛舍镇的钢琴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资本、人才流通与否成为当时颇有争议的问题。改革开放掀起了一股创新的新风气,浙江人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为市场经济前期跃跃欲试的人。

1984年,供职于乡镇企业的王惠林赴上海出差。在凭票购物的年代里,在上海购置钢琴是一票难求,并且一般家庭难以承受高昂的费用。王惠林察觉到市场的需求,决定大干一场。但生产一架高质量、高品质的钢琴,要经历上千道大大小小的工序,一般要经过8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缺乏技术和生产设备的保障,农民造钢琴无疑是纸上谈兵。王惠林靠朋友介绍认识了上海钢琴厂何水潮等人,1985年1月四位助理工程师便壮着胆子坐上了开往德清的汽车。当天,便签定了聘用合同,并提供了优厚的薪资保障。从3月份开始,《经济参考报》头条和《解放日报》等报刊便接连刊登了关于人才流通危机的讨论,浙江陷入了舆论的顶峰,让刚刚起步的乡镇企业举步维艰。4月,《浙江日报》就此事件分别写了3份内参上报党中央国务院。4月19日,分别由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滕藤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人才流动利大于弊,应该坚持”和“提倡人才流动,方向是正确的”才将波动三个多月的挖人事件平息。

1985年10月,洛舍镇造出了第一架“伯牙牌”钢琴,湖州钢琴厂也挂牌成立。1994年,因企业体制转型,湖州钢琴厂解散。湖州钢琴厂技术人员纷纷自立门户,裂变出了几十家钢琴企业。目前,洛舍镇有在册钢琴企业46家,其中22家生产整琴,24家生产钢琴配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二、浙江省两大乐器典型产业集群变迁因素

(一)因地制宜,取材便利

中泰现有苦竹28000亩,以其竹节长、竹身圆而适合做笛箫,为竹笛产业发展奠定了原料基础。洛舍镇也是重要的木材原地,为钢琴琴板、琴键等的制作提供了原料。

(二)偶然事件的生发,时代商机的展露

1984年制笛师周林生在中泰铜岭桥村的意外摔跤和当地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周林生用自己的制笛技术报答村民,开启了当地制笛致富的大门。19世纪80年代,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上海钢琴厂所产钢琴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王惠林这样的国企领头人感受到了市场的需求,以及一大批农民企业家也走在市场前列,大显身手。

(三)农民企业家的共同愿景和敢闯敢拼的精神

苦竹笋味苦不能食,苦竹只能制作扁担等农具,经济价值不能很好发挥出来。周林生的提议,正好契合当地村民的愿想。洛舍镇农民高薪聘请上海造琴专家,到简单的钢琴装配销售,再到独立自主造琴,洛舍农民造钢琴的故事被写进了美国MBA教材。这些的成就,和农民企业家敢于创新、勤劳能干的品质相关。

(四)政府政策调整,对乐器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是乐器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在政府的支持下,中泰乡成立了中泰苦竹业协会。同时,举办全国性艺术夏令营活动及政府的一系列关于发展竹笛产业的规划。

洛舍镇钢琴产业从起步开始,就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1985年4月,全国“挖人”事件的平息,标志着国家承认人才流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洛舍人民造钢琴的人才和技术也在国家层面得到了承认。1994年,企业体制转型,大量个体私营企业开始诞生,都与政府导向作用息息相关。现政府牵头建立钢琴博物馆,带领钢琴企业远赴德国参加乐器展,进杭举办钢琴文化节等活动,都推动了当地钢琴产业的发展。

三、浙江省两大乐器典型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

(一)原料虽多,但可用原料供不应求

中泰乡现有苦竹材蓄积量10万吨,品种24种。但是,只有茂木苦竹和狭叶青苦竹适合制笛。且苦竹生长周期至少3年,竹子采伐后还要自然风干2年才能用。制笛原料品种少,生长周期长导致出现原料供给不足危机。

(二)大部分企业处于低端加工制造,缺乏高端核心技术支持

全世界每5根笛子中有4根产自中泰乡。但是,这些竹笛均产自农民之手。在制笛70多道工艺中,全凭师傅经验,大部分竹笛加工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师傅也不全会演奏笛子。虽有定音器等工具测量音高标准,但纯机械性的操作难以体现其所富有的艺术内涵。中泰乡生产竹笛大部分企业都走中低端路线。

洛舍镇有近一半企业生产钢琴配件,生产钢琴85%可以从本地获得,但是这些都是以非核心的五金件为主。像核心部件,如击弦机则采购自宁波东方琴业,琴弦则来自日本、德国等国家。

(三)行业组织构架不完善,存在恶性竞争压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乐器产业。但是,往往只掌握最基本的加工程序,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且专业的研究机构几乎没有。这些企业往往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出现行业间恶性竞争。目前,虽然成立了行业协会,但企业间缺乏交流,往往碰到关于企业发展的敏感问题避而不谈。

(四)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缺乏品牌意识

中泰制笛企业大多以家庭作坊式存在,企业规模较小,制作竹笛有些甚至只是作为副业在经营。只有少部分企业品牌对外有影响,大部分缺乏品牌意识,使其没有为长远发展而考虑。洛舍镇钢琴产业中企业规模较小,一半以上以家庭作坊式存在。有的企业员工只有5-6人,普遍为20-30人,企业员工过百企业不到5家。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持,产品质量难为保障,缺乏市场竞争力。一味打价格战,只会降低产品附加值,导致企业竞争恶性循环。

(五)面临招工难危机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工资水平也在上涨。企业家虽然开出高于全国农民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工资,但因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大量劳动人员流失。■

[1] 俞国军,高莹丽,朱友华.浙江余杭中泰乡竹笛产业区的变迁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

[2] 俞国军.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合作行动研究--以浙江洛舍钢琴产业集群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猜你喜欢

竹笛集群乐器
学乐器
My Mother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我的坚守
乐器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竹笛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