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困境
2017-04-14翟冰洁
翟冰洁
近年来政府为有效的解决民生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因此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在几年间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但在发展过程也遇到一些困难,本文在民办社工机构与政府关系、自身不足的层面探讨其发展的困境,也提出了一些今后发展的方向。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一、导论
首先简单的阐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民办社工机构)的定义,对于民办社工机构的定义和特征,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简单概括为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助人自助为目标的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其实在定义上我国与国外并无明显差别,最大的不同在于政府对于我国民办机构的产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03年中国内地第一家民办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上海乐群正式注册成立。2009年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自此之后民办社工机构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社工机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说成是自上而下形成的社会组织,天生拥有政策的利好环境,与自发型社工服务机构的出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在与政府关系和自身发展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
二、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困境
1.与政府关系
纵观前人研究表明社工机构和政府的关系不外乎是伙伴关系、资源依赖、非对称性依赖和相互嵌入4种。伙伴关系是两者一个理想的关系状态,也是我们期望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提的比较频繁,但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资源依赖关系简单的讲是指组织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自己生存所需要的资源,这就会导致政府对其他组织(民办社工机构)形成一种外部控制。非对称性依赖是资源依赖的升华,是指民办社工机构在发展初期可以对政府有所依赖,但随着自身的发展要学会平衡好对立性和依附性。相互嵌入的概念是学者唐斌在2011年提出的,指政府对社工机构的嵌入是结构性的强嵌入而社工机构对政府的嵌入是弱嵌入。这种嵌入的趋势近些年来越发的明显,具体谈到民办社工机构,笔者认为除了伙伴关系不能妥当的反映他们的关系外,其他几种关系模式都很明显。正因为如此民办社工机构在社会公众中的口碑并不是很理想,很多人都将社工误认为是政府治理社会的手段。
2.民办社工机构自身不足
第一,员工成长机制不完善影响机构发展。社会工作者接触的大多是社会的阴暗面去经历那些没有被粉饰的社会现实,这对于初出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心理挑战,因此对于这些年轻的社工的心理疏导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很多机构并没有健全配套的督导制度。此外,很多社工从业者都对社工前景抱有信心,结果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工作时间长、服务效果差、督导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信心和耐心被消磨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无奈。再加之社工作为一个职业薪水低,难以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很多社工被迫转行。由此导致员工对机构缺乏归属感,员工流失率大。
第二,民办社工机构管理不够成熟。民办社工机构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高校教师发起创立的,原则上高校教师既有管理能力又具备专业能力,管理上应该不成问题。但实则不然为节约成本,高校老师会安排实习生到机构实习,也会招自己学校学生到机构工作。如此也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所贡献。但这样的招聘方式显然不利于机构的发展,也不利于机构管理人员的培养。
三、结论和反思
目前民办社工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都很单一,主要来自政府,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要与政府建立实质上伙伴关系必须先自己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目前比较常见的筹资渠道除了申请专项基金会的支持外,还有一些社会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愿意支持社会服务项目,民办社工机构要努力争取到这部分资金。此外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到高级阶段,应适当开展一些付费的高层次的服务项目以获取资金。但如何使人们欣然的接受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变呢?值得深思。
政府层面,在购买服务项目时应该给机构更大的自主权。目前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流程可能存在些许问题,这种方式一方面埋没了社工机构在评估社区需求方面的专业技能,更不能真正的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甚至导致政社双方只顾满足彼此的需求而造成服务对象需求的缺位。如果专门的社工机构负责摸底调查服务对象的需求,然后拟定服务计划和预估项目成果,再去政府申请资金,这样连续的过程更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利益最大化。
在机构自身层面,一方面要着力打造独有的机构文化,完善的督导机制,时刻对一线社工提供专业和心理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在薪酬和待遇方面哪怕基数少,也一定要涨,即使涨幅小,但是涨的次数一定要多,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形成明确可行的晋升机制,至少让员工们看到奔头。除此在管理方面,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会担任机构的管理层,在摒弃不妥做法的情况下,在机构成立初期着力培养机构的管理人员,待机构发展成熟后高校教师逐步淡出管理层,只提供一些督导咨询的服务。此外在机构招聘过程中,逐步形成社工行业独有的人力资源体系以招聘更多和机构匹配的社工人才。
在上述问题逐步改善过程中,民办社工机构要切记最重要的目标是以服务对象为本,应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达到更高水平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
总之,未来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方向,在政府政策的倡导下为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提供专业的高水平的服务。民办社工机构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成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思斌.走向承认: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J].河北学刊,2013(11).
[2]易松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问题与发展路向—以深圳为例[J].社会工作,2013(5).
[3]唐斌.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组织的相互嵌入及其影响[J].社会工作,2011(7).
[4]马俊娟.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5.
[5]严书翔.民间社工服务机构与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J].社会工作,2008 (10).
[6]王思斌.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跨域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13(5).
[7]常春梅,徐选国.民办社会工作足足评估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策略[J].社会工作,2012.
[8]陆士桢.徐选国.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义与路径[J].社会工作,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