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认识
2017-04-14周晓艳
周晓艳
【摘要】 共性与个性这对关系是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中十分重要的一对关系。掌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
【关键词】 共性与个性 “哲学与具体科学”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3-188-01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中十分重要的一对关系,讲解得是否清楚关系到学生对哲学中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区分。我们要加强对共性与个性关系的介绍,由此出发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共性与个性关系的重要性:
整个高中政治学习中,首先接触到这对关系是在《文化生活》中学习文化多样性的时候。教参中对教师的提示是“可以结合《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原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可是很多教师面临的困难是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第四册书,讲解时如果把握不当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这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
接下来对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认识还有几个具体的地方,不过都集中在《生活与哲学》中。根据课本编排首先是区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时明确了这对关系的存在;其次出现的是“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要求我们详细介绍共性与个性关系;还有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要求我们区分共性与个性关系和整體与部分关系的不同。同时还必须要指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也直接牵涉到这对关系。可以说,这几对概念或者关系是整个高中哲学学习中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掌握的重要理论,那么我们该如何带领学生认识这对关系呢?
在很多教师的讲解中,一般都会提到水果和苹果的关系,以此为例来阐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的确是个浅显易懂的例子,但是正是因为浅显易懂,如果在讲授的过程中没能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面我们提到的几个重要概念则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对此,我们要提出来的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事例),巧取事例。
教材对于这几个概念的讲解都有相关的事例,我们可以前后联系,充分利用。先来看共性与个性的内涵该如何理解。所谓共性就是指事物之间的共通性,普遍性,比如中外文化关于爱情的表达和描述总有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个性则是指事物自身具有的与别的事物与众不同的特质。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在这几个概念中是最为抽象当然也是最难理解的。其中有两个难点:首先是要带领学生认识“客观实在”,其次就是我们要探讨的共性与个性关系的缘由。为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务必注重例子的选择。前文已经提到的水果和苹果的关系可以形象的解释这对关系,但一个事例在学生面前往往显得比较单薄,因此就需要寻找更合适的案例。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事例进行讲解。教材在第四课中开篇就提出来我们要“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这就是要求我们在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时,要从事物间的共性出发来理解物质。但是相对于个性来讲,学生对共性的理解往往较为困难,教师就需要从个性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不同事物之间的共通之处。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后面章节中给出的事例来讲解。教材在介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时,引用了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其实就是将我们常说的水果与苹果的关系以漫画的形式形象的展示了出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来评价漫画本身的韵味,而后引导学生思索本章节课堂探究中提出的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关系,以及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与物理学中学习到的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着的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的共同之处。这样有层次的递进讲解,从学生对个性的认识过渡到对共性的探究,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最后,教师还应该明确指出教材中提到的“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与“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分别对应的就是“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是共性与个性。
在讲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时,除了上述事例我们可以使用以外,这里要指出来的还是教材事例的重要性。教材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一则关于莱布尼茨的哲学小故事和一句福楼拜的名言。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其中一个内容吧:莱布尼茨在谈到“相异律”时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谈到“同一律”时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种表面上绝对实则内含哲理的句子对于学习哲学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可以在这个地方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并仿造句子,比如福楼拜的名言就可以认为是对莱布尼茨的话语的引用。然后截取教材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介绍,对两者进行区分。由此可以指出,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即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而后我们就可以顺利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了。
还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理解也关系到学生对于生活现象的理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现实材料的引用,这是一个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良好机会。
总之,我们要加强对共性和个性关系的认识,从它出发正确、合理、科学地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正确运用它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