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滑水项目训练创新认识与实践过程分析

2017-04-14谢渝

商情 2017年7期
关键词:刘翔花样层面

谢渝

当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赢得金牌以后,在第二年的全运会上实现了110米栏成绩的整体性的进步。在体育界各个运动项目里被形象地比喻为“刘翔现象”。

中国尾波滑水中国花样滑水训练模式

2014年,中国滑水队在泰国亚洲沙滩运动会上获得了男女花样滑水,女子索道尾波滑水,女子船只尾波滑水4各单项的金牌,是在08年亚洲锦标赛之后作为非奥项目的滑水运动进入低谷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并且受到2013年四川选手韩秋在哥伦比亚世界运动会上获得女子尾波冠军的影响中国滑水队又一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项目的进步与发展见证了中国滑水项目训练创新认识与实践过程,具体体现在精神层面、认知层面、训练层面、管理层面和组织层面的积极探索。

1精神层面:打造队内“刘翔现象”,对外释放“马太效应”

1.1打造队内“刘翔现象”

当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赢得金牌以后,在第二年的全运会上实现了110米栏成绩的整体性的进步。在体育界各个运动项目里被形象地比喻为“刘翔现象”。

国家滑水队的进步和突破,也是从打造队内“刘翔现象”开始的。此前亚洲锦标赛的男女花样滑水都是中国的天下。而2010年以后中国男子和女子花样滑水缺乏自信心和斗志,女子尾波也徘徊在第一第二的水平,但是经历了2013年韩秋在世界运动会上的完美发挥,我们利用这一契机对花样运动员进行了深刻教育和鞭策,指出与尾波项目运动员相比,训练动机不强、训练自主性和积极性差是花样运动员成绩不佳的原因。教练组对花样项目严抓狠管,强化训练质量。结果从2014年开始,中国男女花样再次回到亚洲霸主地位

1.2对外释放“马太效应”

当队内“刘翔现象”逐步形成时,而要在国际赛场上如何放大这种效应?我们想到了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所谓马太效应,就是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当中国滑水队没有能抓住08年突破契机以后,在连续5年时间里面从亚洲的顶尖的水平下滑下来并和亚洲水平不断拉大。所以,当2013年我们初步形成明显的上升趋势以后,必须抓住这一契机,乘势而上。为此,在狠抓训练的同时,更注重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系统进行祖国至上爱国主义教育,并且通过几次的励志报告,提高运动员的思想觉悟,使训练自觉性和作风得到明显的加强,在泰国普吉亚洲沙滩运动会上初见成效。

2认知层面:改革、创新、求变是落后项目短期内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必由之路

哥伦比亚女子尾波的夺金,完成了一个项目短期内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壮举,坚定了滑水项目在亚洲沙滩运动会重回亚洲前列的信心和决心。大家意识到要完成突破目标。必须以变革、求变、创新的意识设计和规划我们的工作。

大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复合型教练团队建设,通过合作和竞争机制,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思考、相互借鉴的训练氛围。

始终动态分析训练,创新训练模式。如索道和船只结合训练,以及为落实突出重点而进行的船上陆上摄像对比。

更新训练规律和大胆进行实践创新,探索性实践年度3-4次转场训练。

加强训练管理探索和实践,建立了阶段评估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大赛总结制度。

开展国际化合作和市场推广合作,促进滑水项目市场发展,各方资源介入能力提升,形成研究型训练氛围等。

3训练层面:追求集成创新,精心设计和打造大赛夺金训练系统

夺取金牌非一朝一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含了管理、训练、科研、竞赛等诸多要素。因为结构决定功能,要实现系统功能最大化,就必须将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进行集成创新。

3.1探索备战周期内相对稳定的板块训练新模式

从2013年开始,我们创新性的整体设计了以8-10周围单元的4-5个训练板块的训练新模式。原因在于:(1)滑水比賽虽然属于高强度的无氧运动,但我们的突破训练却是有氧的长时间反复巩固学习动作;(2)依据训练理论,任何一种竞技能力获得适应性发展和提高,至少需要6周左右的时间;(3)2014年的亚洲沙滩运动会是11月份,实践证明滑水运动的发展主要是在发达地区和热带地区,提前随气候变化改变训练场地便于形成训练稳态,便于进行阶段比较,有利于形成周期训练递进系统,有利于积累亚沙会赛前训练经验。

3.2大胆探索和坚持冬训南迁的低海拔训练新模式

与以往高原冬训不同的是我们改变成低海拔高温训练新模式,练为战。更注重训练动作的细节,挑战运动员在高温下高强度下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专注能力。

3.3以“新认识、新突破和新作为”为导向,全面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通过多次学习和思考,逐渐建立了贯彻“三从一大”原则要力求做到:“体能与技术同步”,“物质与精神并重”,“平时与赛事衔接”,“系统与局部协同”。表现在热带高温与特殊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常温化的加长时段加大运动量训练;大赛前抛弃以前那种为调整竞技状态而减少负荷量的传统模式,逐步树立新的训练理念——“大赛状态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调出来的。

3.4针对问题,自主创新训练措施

创新不是否定一切,创新永远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就训练方法改进而言进行了如下探索:

其一,针对队员表现出的下肢力量滞后于上肢力量,腰腹肌群为主的核心力量的不足问题,在训练期间的陆上训练课增加核心训练,和与陆上模拟动作相结合的核心训练。

其二,针对陆上模拟动作向水上动作的转化,加上了陆上蹦床的带板练习,加大空中身体控制难度,体会水上技术用力感觉。

其三,针对学习动作时间久的问题,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引入陆上船上摄像结合国外选手正确的动作做同步分析,缩短学习时间和减少错误动作巩固时间。

其四,针对花样滑水和尾波滑水空中动作变形结合索道空中拉力小的特点来提高队员学习兴趣和减少受伤。

4管理层面:始终把有效训练,有效积累作为训练质量的生命线

“细节就是水平,细节就是效益,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向我们说明了训练和有效积累就是训练质量的生命线,并在操作细节层面不断提高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4.1强化基础能力核心地位的引导和贯彻

强化基础能力核心地位,始终坚持有氧训练为核心、坚持蹦床训练以发展个体综合能力为核心、坚持以每一个动作效果为中心。

4.2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提升有效训练质量

坚持有效训练不忘同步提升训练过程控制。如通过索道滑水的压水探索结合船只尾流的运用,以动作高度来培养运动员的空中控制身体的感觉,以训练对撬缘的利用增加成套动作的节奏感。

5组织层面:体制下非奥项目的思维转变,求新求变

实践证明举国体制是中国竞技体育不断进步,不断壮大和不断超越的根本保证。滑水项目在世界范围的落后有很多原因,但在新形势下依靠市场力量坚持举国体制,转变思维,自力更生。

5.1资源整合要转变观念,以开放、务实和创新精神构建更大平台,寻求更大合作

充分借用“外脑”寻求国际先进技术理论的介入。邀请当今顶尖选手和权威裁判技术评价体系,逐步将其作为自己的训练手段加以使用。组织收集世界各国动作视频和讲解,并与多个俱乐部和夏令营形成教学理论系统。

5.2确立互利共赢思想,积极利用各个地区资源,促进中国滑水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管理上以“调动国家和地区两个积极性,寻求互利双赢为原则,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将项目备战结合市场开拓走进地方俱樂部。并将专业赛事与业余赛事相结合,这样不仅运动员将会得到不同的参赛锻炼也将俱乐部爱好者与高水平运动员拉近距离形成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中国滑水项目全面健康的课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林,张辉.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马太效应“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17-23

[2]刘爱杰.雅典奥运会我国皮划艇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核心启迪[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1-4/

[3]曹景伟,刘爱杰,袁守龙等/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奥运金牌零突破的系统思考[J]天津体育学校学报,2005,20(2);1-10/

[4]吴昊/中国赛艇项目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训练实践与科研探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4);26-27.

猜你喜欢

刘翔花样层面
花样人生
花样美式
花样折纸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刘翔复出前景不乐观
花样雕塑
我为刘翔唱支歌
我为刘翔唱支歌
横看成岭侧成峰
韩晓鹏——我是冰雪上的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