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得古诗句 裁出如锦文

2017-04-14邢延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名句节选自诗句

邢延

诗词是中国古代最美、最动人的也最擅长抒情的文字,朗朗上口而又意味隽永:或情调娴雅,或怀抱旷达,或豪放慷慨……它们是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如果能在作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必然能使自己的文字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直接引用——将名句用作主旨句,言简意赅

很多古诗文名句本身就是哲理性很强的句子,如果这种名句恰好贴合作文立意,我们可以大胆地在开头就直接引用进来作为文章的主旨句,言简意赅还充满文学气息,在显著的位置給文章增加亮点。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节选自2015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逃离“智慧”的周庄》)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自古太多的悲伤情怀,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尽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只有这一声与众不同的啼鸣唤起了后代对秋的审美。(节选自2016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两篇作文,都用诗句开篇,直接点明中心。前一篇说明“不争”才是千灯的智慧,后一篇用“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创新立意入题,说明要在他人无言之处有言。引用恰当,为文章增色不少。

嵌用

(一)用名句说明道理,形象生动

还有一些古诗文名句,虽然不是直接讲述道理的哲理句,但是诗句本身意蕴丰富,给我们展现了一种现象,能够引发我们不同的感悟。对于这类诗句,我们在引用过程中,可以加上自己的分析,用来说明道理,相当于举了一个例子,让原本枯燥的说理显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古人曾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真真是把深浅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深也罢,浅也罢,妖娆多姿的荷花,凌波盛放的菱叶,蛙声一片的稻田,均以最适宜的水土来保障,等待那个收获的季节,粮仓俱满,菱藕飘香。(节选自2015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智慧之光》)

《智慧之光》一文用“种菱”“种稻”“种荷花”的区别,说明做事找到适宜的方法才是智慧所在。在引用的诗句后面,紧接着的是对这诗句内涵的分析阐释,而这个分析阐释是与文章的关键、主题紧密相关的。智慧究竟有怎样的内涵?抽象的解释虽然比较确切,但缺少一种文学的气息,而诗句将古人的智慧形象地加以呈现,既生动,又富有文学的韵味。

愿文艺创作者以心为笔,言之有尽,意之无穷,人的心灵方可从中获得硕果累累,宛如从清水中浮现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笔者自然即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节选自2015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大音希声,大智涌泉》)

在作者分析完观点之后,巧妙地引入诗句“一语天然万古新”,自然地道出了应该从心出发,进行文艺创作的道理。以诗句的简洁韵味道出这样做的结果,落笔自然,不着痕迹。

(二)把名句嵌入句子,富有意蕴

还有一些古诗文名句,可能并不适合作为中心论点,也不适合成为论据。但是也并不妨碍我们使用,只要合适,我们大可将它们作为句子的一部分,使文章含蓄精练,还有文化味。

智慧不是用来攫取的,而是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中,用来引领我们去适应世界的。明乎此,则可觅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意悠境。(节选自2015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智慧之光》)

诗句本身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它非常适合嵌入文句之中,不露痕迹地为自己的文章增色。“禅意悠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作者引用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诗句,为这个“禅意悠境”作了生动的注解。

齐白石老人的智慧在那一幅为荣宝斋所作的绘画中尽显:晶莹的水晶盘中,盛满了饱满的孕育着鲜活欲有崩裂之势的一年樱桃,并题之以“女儿口色”。传统的樱桃已经被寄予了忧愁百般的伤感之语,“最是无情一点红”。但是,齐白石老人却灵光乍现,赋予樱桃新的生命力。这就是“无话则长”,以创新的灵蝶带起文风四溢,留给后世一段精神波涛的佳话。(节选自2015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大音希声,大智涌泉》)

“最是无情一点红”,以诗句来佐证传统樱桃的象征意义,表现其伤感意味。诗句让平实的叙述多了一抹亮色,同时更加突出齐白石艺术上的创新,自然引出作者的思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化用

诗歌含蓄蕴藉,如果我们不直接引用,而是摘取古诗句中的典型意象、意境,或者将古诗句意象扩充,进行铺叙描摹、想象拓展,也能让自己的文章呈现出古典韵味。

是啊,是啊,装千金有何用?千金终有散尽时,不如装一捧热爱,一份坚忍,则纵使前方是蜀道的千回百转,悬崖峭壁,亦能一往无前,登顶为峰。(节选自2016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张岱的行囊》)

此节选语段化用了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不直接引用,以具象“千金”与抽象“热爱”“坚忍”之义形成对比;取诗句中的意象赋予其比喻义,以“蜀道之难”比喻人生路上的困难,借助形象的诗句更好地说理。

我看到了一群辛劳的工匠,他们在清澈的泛着涟漪的河边坎坎伐檀;我看到了乘着一叶柏舟的少女,她的眼中闪动着爱情的光芒;我看到了左顾右盼的年轻人,他正徘徊在蒹葭苍苍的河畔,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节选自2016年北京市高考优秀作文《神奇的书签》)

化用《诗经》名篇,结合联想与想象,使古老的诗句化成一幅幅清新古朴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身临其境。

综合运用——直接引用、嵌入与化用的结合统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你的古诗文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同时你对这些古诗句也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那么,你就可以玩转古诗句了。你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在自己的储存仓库里寻找适合的古诗句,让精辟的、优美的、有味的古诗句代替你呈现形象的画面,表达深刻的思想,从而将这些内容自然、顺畅地糅合在文章里。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里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中,反而存在于籍籍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上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节选自2015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智慧的境界》)

在本段中,作者的思想驰骋于丰富浩瀚的古诗文中,时而直接引用,时而间接化用……古诗文不仅为其文章增色,同时也改造着其语言系统,更重要的是,深刻的古诗文也成为了其思想的源泉。

那么,是不是背了很多古诗句,就一定能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呢?其实,在古诗文与自己的文章之间,是有一条界线的,很多时候,你不是不记得古诗句,而是不会联想、不会运用。要想用好古诗句,得做到以下两点。

要有自己的消化:不能简单地引用一下就了事,需要有一定的联系与分析。

要与文章匹配:古诗句往往意蕴丰富、含蓄深长,我们要使其与文章的观点、主题相匹配,巧妙地结合,从而生发出新的、有个性的意义。

另外,引用要适当,大段大段铺陈式的运用,不但不能加分,还有炫技之嫌。适合的,适度的,才是最好的。

猜你喜欢

名句节选自诗句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六一来了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十月
名家写夏天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