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相亲》引争议

2017-04-14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养儿防老真人秀中国式

2016年12月24日,中国首档代际相亲交友节目《中国式相亲》在东方卫视开播。金星首次挑大梁主持相亲节目,一转犀利风格,成为中国首位“电视红娘”。节目将嘉宾的父母请到台前,子女则坐在后台观察。“儿女相亲,爸妈把关”的新玩法刚一问世,便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节目中两代人认知碰撞、意见磨合,呈现了一场场家庭纷争。

而这种“父母陪儿女相亲”的新形式亦招致诸多争议,在播出的第一期“男生家庭版”中,男方父母尤其是母亲在现场对于女嘉宾的点评,吓坏了众多年轻网友,各种质疑批评纷至沓来。有人惊呼“中国式巨婴全来现形了”,有人认为这是传统包办婚姻的还魂,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全面展现了中国父母的典型“风采”……然而,无论如何,这个以“一人脱单、全家光荣”为口号的相亲节目,从一开始就戳中了当下国人婚姻的痛处。

《中国式相亲》投射出的养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旧社会的余毒之一 ——包办婚姻,成了定点清除的对象。6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父母们,可能不会再用包办的形式来干预子女的婚姻,但他们仍然拥有一票否决权——不会干活、手凉、年龄偏大等,都是行使否决权的触发条件。父母为何对子女婚姻有诸多挑剔?说到底,还是养儿防老的无奈。

人到了中老年阶段,经常会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将来有一天,生活不能自理了,谁来照顾自己?都知道养老院一床难求,即便能挤进去,万一护理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水平不够高、责任心和爱心又不那么强,人可就要遭罪了。不进养老院的话,在家里居住,子女上班的时候,或者子女根本就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怎么办?社区能提供什么帮助吗?专业的机构能提供咱负担得起的上门服务吗?思来想去,还是要靠子女,以及子女的配偶。

《中国式相亲》中的中国式父母,在显意识里,是在帮助子女选择配偶;在潜意识里,是在为自己选择未来的照护方式和照护质量。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太完善,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养儿防老尽管无奈,却也依旧是必然存在的。事实上,养老难题不解决,养儿防老始终是唯一选项的话,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干预子女婚恋自由的中国式父母。

真人秀別扣“读懂中国”的帽子

《中国式相亲》用“猎奇”的姿态,粗暴呈现了今天还根植于某些人意识中的陈腐观念。就节目设置而言,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出人意料”——首先其肯定了父母干涉子女婚姻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父母陪着儿子相亲,一家子人对一位势单力薄的姑娘挑三拣四,主持人金星在一旁煽风点火。节目一播出,一边倒的骂声是少不了的,基本都是针对男嘉宾的奇葩父母,“直男癌”“妈宝男”“厌女症”都是高频评价词。但是对于节目组而言,火爆的话题度是需要达成的目的之一。至于造成的社会影响如何,并不在节目组的考虑范围之内。

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观众能“在这个节目里读懂中国”。想要“读懂中国”的媒体平台不少,如果是在深度新闻节目或报道中,“读懂中国”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大量采访、调研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有基于公共利益的客观公正的态度。但当一档节目真实性存疑,比如嘉宾身份造假、编剧痕迹明显——例如那位“高级营养师”朗诵一般地抛出的那段“金融专业术语”,然后儿子抛出一段弗洛伊德理论的戏剧化情节,就很难不让人产生怀疑。所以我们沦落到需要在“真人秀”里去“读懂中国”了吗?实际上,这样的奇葩相亲节目,是市场主导下的电视节目的必然产物。越是有话题度,收视率和网络点击量就越高。所以别拿这种东西当真事分析,没有任何意义。

猜你喜欢

养儿防老真人秀中国式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中国式民主
THEBUSINESS OF BEING BORN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现代戏曲——养儿防老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