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信人生

2017-04-14陈子和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坛大段世俗

陈子和

人生是一场漫漫征途,揣摩一个人的一生也是个浩大的工程。而埋首于《亲爱的提奥》,我却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凡高拥有抽丝剥茧的能力。他用这些承载心灵寄托的书信,不紧不慢地拉开了自己人生的帷幕。

“每天都有善,每天也都有恶,这是实在的。但是生活多么困难,特别是在邪恶随着世俗的事务逐日增加,而又没有被信仰所加强或缓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同普天之下的其他人一样,他也为善恶所困扰。阅读《基督的教堂》,他希望传布福音,选择相信一切世俗的事都可以变好。这是他的信仰。

“我们的生活是一种骇人的现实……不论我们是不是对它抱悲观的态度,都不会改变它的本质。”

同大多数艺术家一样,他也是理智而感性的。他会在兄弟面前流露出无力感,也会以平等的姿态去叮嘱。他的一字一句既是在宽慰他人,也是在原宥自己。

除了读书、思考,他的世界中心是不得不提的绘画。他频繁地写生与出行,从伦敦到海牙,再辗转至奈宁、巴黎、阿尔……最后永远停留在阿弗尔。他呐喊:“过去的事已过去了,我已没有时间后悔!绘画越来越成为我的热情,这是一种类似海员对于海的热情!”他心知自己处于怒涛之上,唯有使出所有力量作画。书信中有大段大段对作画的描写和对色彩的斟酌,这些文字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梦境感。他的痴迷和投入跃然纸上,自豪和虔诚由内而发。绘画已成为他生命中那少得可怜的喜乐所仅有的源泉。

偶尔他也与爱情相遇,于是向亲人坦白:“提奥,对我来说,在这种脆弱的凋萎之中,在生命已经逝去的某种事物之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诱惑力。我不止一次地不能抵抗爱情,常常是对那些被牧师在教坛上指摘的,认为是有罪的与被鄙视的女人充满着爱。”他关心被世俗遗忘的女人。他收留她,给予温存,令她复活。他总是对世上苦难深重的人们抱有深切的同情,笔尖总是触及各种各样的农民和乡村生活。他熱爱这一切,即使自己正处在没有食物果腹的窘迫境地。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他是人,可他又是如此简单,仿佛稚童一般,即使在精神已极度不稳定的情况下,病隙间头脑清醒时,他还是会写信说:“我已看到一线光明……毕竟天底下还有值得活下去的事……我喜欢危险本身。”这是自欺吧?是自我暗示吧?只是在短暂的某一刻他也承认:“我终究是要发疯的。”

或许就像史铁生所说,人不是一下子死掉的。他也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慢慢地死掉的。发病,高烧,精神分裂,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送给妓女……令人吃惊的是,他在终结自己生命的前不久写下的信还是一如既往,不过多抱怨,对提奥不断叮嘱。从头至尾,仿佛病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

“亲爱的提奥。”他的信总是这样开头。如今他已去百年,纵然这声亲切的呼唤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却也奈何不了他这一生早已写就的动荡。毕竟,用张爱玲的话来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猜你喜欢

教坛大段世俗
岁月流金,无悔教坛
你是我模糊的地名
不愿向世俗投降
天还不晚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大段合采油井层间干扰主控因素研究
当一颗努力发光的教坛星星
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