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2017-04-14魏彦东

商情 2016年52期
关键词: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

魏彦东

【摘要】散打是武术格斗对抗形式之一,具有很强的对抗性。散打商业赛事是在武术运动体制改革中孕育而成的。当前,我国散打商业赛事处在萌芽起步期,武术散打赛事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还还存在很多挑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研究,力求探索武术散打赛事运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希望为今后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运营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武术散打 商业化 发展

一、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历程

(一)起步期

散打又称散手,是武术运动中一项以踢、打、摔等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徒手对抗的项目。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现代散打是传统散打为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而发展起的竞技项目。随着武术散打赛事的蓬勃发展,武术散打赛事的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也开始崭露头角。

(二)快速发展期

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顺利举办,预示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市场化成功起步。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拉开帷幕,本次比赛采取国外电视台与国内地方台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2000-2003年四年“散打王”赛事不仅促进了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蓬勃发展,而且培养出了柳海龙、宝力高、苑玉宝、格日乐图、赵子龙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详明星拳手。这些明星拳手不仅在国内比赛表现出色,而且在“中美”、“中日”、“中泰”等一系列外战中也有各自出色的发挥,中国武术散打商业赛事在那个时期红极一时。

(三)发展瓶颈期

散打王争霸赛经过2000-2003四年的成功运作,2003年底散打王赛事由于赞助商的原因商业运作出现了问题,2004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散打王赛事停办。随后,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争霸赛(CKC)、河南卫视的“武林风”(WLF)、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等一些赛事陆续被推上市场,但是与“散打王”赛事相比,这些赛事在赛事推广、商业运作、媒体的关注度和宣传度、明星拳手的培养等方面上都有明显不足。

从近年来的一些商业赛事,如2009,2010年的中泰对抗赛可以看出由于明星拳手的缺乏以及散打商业赛事的关注度的降低,在赛事宣传上不得不用一些诸如泰拳王挑战少林弟子等一些嘘头作为吸引大众眼球的手段。

与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赛事相比散打的商业和职业赛事在资金投入、市场推广、媒体关注度、电视曝光率上都相对较低,这也是近年来造成散打商业(职业)赛事停滞不前无法长期在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

1、武术散打商业化运营现状

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本质是一种商业活动,是把散打赛事包装后当成商品进行运营,最终形成产业化,以达到赢利目的。散打商业赛事是建立在散打运动职业化改革的基础上,所谓的“商业”赛事也包含职业赛事,是武术竞赛改革进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与锦标赛相比,散打商业赛事为了适应市场和观众需求在比赛中采用国际标准拳台,参赛运动员均摘去头盔和一些不必要的护具,允许使用膝法向对方进攻。比赛还以先后倒地不得分来限制运动员的搂抱,鼓励运动员主动进攻。使比赛变得更加刺激更具观赏性以吸引大众的眼球争取更多的市场。

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商业体育的产生与运作。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地加速。散打商业赛事的成功运营使民众逐渐认识并喜爱上此项运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而且有助于武术运动融入到日常全民健身之中。

散打商业赛事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表1):第一是比赛门票,“散打王争霸赛”、“中美对抗赛”等一系列赛事,票价平均在50一1000元人民币,比赛的现场上座率平均在10000人次左右。第二是赞助商资金赞助,第三是电视转播、广告收入,从“散打王争霸赛”到现在“武林风”电视转播间隙的广告费一直都是散打商业赛事的收入支柱之一,最高为每30秒广告时间为人民币万元左右,最低也要5000元左右。

表1 散打商业赛事收入比例表

从2000年开始“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美对抗赛”等一系散打赛事成功运作不仅开了散打商业赛事之先河,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散打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现有武术馆校20000余所,在校人数近百万余人,其中95%为青少年。每年不仅可以创造的产值近350亿元,而且还储备了大量有天赋的散打运动员,为散打运动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2、武术散打商业化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在世界的武术散打格斗比赛中,特别是同样的选手在国外比赛当中,比如日本的K1,美国的MMA当中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影子,在世界顶级的武术散打格斗比赛中根本没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另外一个就是在散打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当中也存在很大问题,中国散打选手普遍抗击打能力差,体力差。我国散打运动员参加的是锦标赛体制、各式各样的运动会,和商业的散打比赛完全不同,商业散打比赛要打的精彩好看。我国这种锦标赛体制,运动员去了之后就打,打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拿金牌。所以说这样的比赛严密保护运动员,护具更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着。抗击打能力差、体力差的缺点暴漏无疑,这就是锦标赛体制下得点、护具太多造成的。到了真正的商业散打比赛当中现的不堪一击,所以说不是我们运动员整体实力不行与国外选手差距有多远,而是我们国内锦标赛、商业赛事打法和国外不接轨差距很远,而且不排除有造假行为。

3、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对策分析

3.1树立先进商业运作理念,培养武术商业运作团队

在体育项目的现代化商业运营中,不乏像跆拳道、泰拳、拳擊、截拳道等风靡世界的搏击项目的经典运营案例。这些项目除了其自身相当的吸引力外,成功的商业运作才是其获益并成功推广的奥秘所在。国内外定期举办的武术赛事以及河南、北京等电视台所成功举办的武林风、英雄榜、武林大会等武术栏目也为武术的商业化运作提供了一个运作平台。在总结其他体育项目的成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术项目特点,联合各大高校以及相关体育院校的相关专业组成“武术商业推广团队”来联合攻关,指导武术商业化的开展。

3.2发挥政府作用,开发武术文化资源

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政府为武术的推广和商业运作提供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力保障和宣傳等方面的支持,使武术项目更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开发价值。武术为政府打亮一张地方特色名片,使地方的影响更具特色,更有市场潜力和品牌价值。武术发展好了,其产业规模大了,自然能带动地方CDP的增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3弘扬武术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我国名山大川众多,以人文、自然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而不少景点与中华武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能借武术来宣扬景区,借景区经营来促进武术发展,不失为一条实现武术商业化开发的切实可行的路。借助武术品牌效应,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群的共同发展,必能实现现代武术和现代特色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之间的战略双赢。

结论:武术散打商业化是一个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运作中要协调好与政府、运作团队、大众等各种关系,建立良性互动的运作体系,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职业联赛制度和群众参与和谐共存,对赛事赞助商赞助商予以重视,实现双赢;舆论传播力度要大,大型赛事要对尽可能做到全国招标;小型赛事也不能忽视,对承办企业或单位进行竞标,实行多家共同承办模式。

参考文献:

[1]梁成.我国武术散打商业赛事运营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

院:首都体育学院,2013.

[2]何彦辉.武术的商业化道路探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2).

[3]马广卫.武术散打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湖北

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4]李士英.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

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2003.

[5]中国散打进程和发展趋势——访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散打

部主任陈国荣[J].中华武术,2002,(8).

[6]张蕾,马骜.从散打与空手道的对比浅析散打运动发展

[J].搏击(武术科学),2012,(8).

[7]何彦辉,辛治国.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方向[J].平

顶山学院学报,2012,(5).

猜你喜欢

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区域发展篇
黄石市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举国体制与职业化融合我国武术散打赛事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与教育的交融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